兵法,讲究的是个“奇”字,出奇制胜。但一江山岛太小了,小到只有0.7平方公里。在这狭小的地段上,密密麻麻地修建了明、暗地堡154座,四周的岩石上层层叠叠打凿的尽是机枪发射孔。四周只要是能提供船只停靠的岸滩,早都布满了水雷和轨条砦,加之绵密的交叉火力网,叫你插翅难飞。剩下的难以攀越的陡崖石壁,也布置了倒打火力控制。怪不得大陈守备司令刘濂一自称是“固若磐石”呢。
是啊,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能登陆的地段人家都想到了,硬往上冲那是拿鸡蛋碰石头,人是肉长的,人再多,总多不过子弹吧?登陆部队总指挥、20军副军长黄朝天,亲自化装成渔民,登上一条打鱼的机帆船,一直驶到离一江山岛岸仅二三千米的海面上侦察。他后来回忆说:“才知道我们将要遇到的困难比设想的还要严重……乐清礁、黄岩礁、海门礁都是悬崖陡壁。”(注:国防大学《风驰虎跃一江山》272页)而这三处恰恰是预定的登陆地段。父亲说:“对设防到这种程度的敌人,就是要在他认为不能登陆的地段登陆,在他认为不能登陆的时间登陆。邓艾伐蜀的故事听过了吧。”
三国后期,司马昭伐蜀,蜀将姜维聚兵坚守剑阁关口,魏军久攻不下。魏将邓艾亲率精兵沿西面的羊肠小道绕过剑阁,迂回蜀国内地。这支部队,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跋涉700余里,最后,他们来到一条绝路上。面对眼前的陡壁悬崖,高山深谷,带的干粮吃完了,饥饿疲惫,军队的意志开始动摇。身为主将的邓艾,当机立断,用毡毯裹着身子,率先从悬崖峭壁上滚了下去,将士们一个个也跟着滚了下去。这支军队终于被邓艾带出了绝境,从蜀军的背后江油杀出,一举夺占了蜀国的都城成都。
在我党的高级干部中,不乏雄才大略之人,解决问题,举重若轻。但父亲不是这种风格的人。他有想法,而且是奇想,但对实现想法,一定是事必躬亲。他做起事来,一丝不苟,而且特细。批的文件,密密麻麻,眉头、边旁,全都占满了。只要是分内的事,什么都管,几乎没一样过问不到的。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说,只要是首长交代过的事,不管大小,你就准备好吧,指不定哪天就冷不丁地查问下来。你有困难,办不了,不要紧,你提出来啊!他会认认真真地和你一起研究,但你要糊弄他,可就一点面子都不给你留,大会小会的把你提溜出来,挖苦的那个难听啊!他的秘书就和我讲过,下面部队提出要退役一批军马,队列部批复同意。首长把承办人找来询问缘由,回答说“大概是老了吧”。什么?“大概”两个字是该你用的吗?首长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说:“既然你是管马的,以后就叫你马大哈吧!”
搞得人家无地自容,谁还敢再掉以轻心?下部队,哨所、仓库、家属院哪都去,尤其边边角角的,什么食堂、伙房、厕所都不放过,检查完了,再来听你的汇报。父亲这个人,生活上很粗心,吃什么、穿什么从不计较,一顿饭下来,你问他吃的什么,他会很茫然。但对工作上的事却是记性特好,过目不忘,尤其对路、对人,只要是走过一次,见过一面,就像是刻在脑子里了,多少年过去了,仍然一见如故。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和作风,把个周围的人都累个贼死。他的几任秘书,私下都说,跟着首长真累;当我的面说,你爸爸精神真好;反正都是一个意思。总理、少奇、彭老总、陈老总就很赏识他这个特点。陈毅对他说,彭老总点将要你跟他去朝鲜,给他当参谋长,我就是不放,还是留你在东南沿海,给我当参谋长吧。
别人评价他,说他雄才大略,有大将风度。但他自己不这样看,用他的话说:“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大本事,都只是个普通人,如果还算是有点成绩的话,得益于两个字:认真。”我接受父亲的这个观点,靠别人,靠运气,不如靠自己,靠自己的勤勉,靠认真,靠仔细。生活中细致而微小的事物,虽然不会咄咄逼人,却在“细微之处见精神”。
浏览:11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