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雷达是用巨额外汇进口的美国SO-8型对海警戒侦察雷达。那时雷达工业在我国还是一张白纸,不但不能制造,就连修理厂所也是凤毛麟角。父亲组建海军时,在上海华东海校设立了最早的雷达专科班。1952年5月,第一批8名学员毕业,在青岛筹建了我国第一座海军雷达站。
老天不负苦心人。1953年,海军的第一批雷达兵随雷达站由朝鲜回国,在浙东前线的高岛开设。这个雷达站几乎是开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用高倍望远镜都可以看到一江山敌人的活动,其危险和困难可想而知。据当年雷达站的老人回忆:“那时敌人非常猖狂,即使万里晴空,敌人军舰也停在我岛前方两三海里的地方,打炮一百多发……我们把雷达天线进行特别伪装,除盖上涂有多种颜色油漆的帆布,还插上许多树枝。因为海军制服都是白色,很显眼,平时在山上活动,我们都是光着膀子,装成渔民一样。由于敌人封锁,海岛淡水特别稀少,都实行定量配给,每天早上洗脸刷牙用过的水都用大汽油桶储存,一般洗衣洗澡都去海边,洗完后再用经过大油桶沉淀过滤后的淡水冲洗,不然,身上衣服上会留下很多晶体粉末,使人感到很不舒服。”
战争的进程是扑朔迷离的。其实,一开始谁也没有想到要锁定“太平号”。1954年5月,也就是击沉“太平号”的半年前,为了整个战役的需要,必须扫清敌占外围岛屿。5月15日夜,我军发起了夺占东矶列岛的作战行动,依次攻克了东矶山、蒋儿岙、高岛、头门山。原舰队司令员邵震写过篇回忆,记载了这期间战况的变化:当时判断,敌人失去与岛上的联系后,必然会派舰船靠近核查情况,这就给我提供了绝好的战机。果然,第二天拂晓,敌出动了4艘舰船,连旗舰“太和号”也跟过来了。双方发生了战斗,因天气变坏,能见度降低,遂脱离了接触。东矶山的战斗,引起了海军各级的兴趣,迅速把青岛的鱼雷快艇调过来,隐蔽在东矶列岛待机。但敌人不来了,这一呆就是半年。(注:邵震《浙东海上作战片断回忆》)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扫清外围引来了敌舰,敌舰的光顾,引起了我海军的食欲。但等我布下了圈套,野兽却不来了。什么叫狩猎?就是捕获猎物要等待,要能耐得住性子。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要抓,当然要抓大的。据文献记载:“张爱萍于25日登上高岛核实了这一情报,定下攻击‘太平号’舰的决心。”(注:《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261页)
从制定计划算起有半年了,这一天终于来了。在这之前,鱼雷艇在海上隐蔽待机了13个昼夜,14日零时5分,高岛观通站雷达发现“太平号”出现在一江山岛东北海面,鱼雷编队立即出动,对准敌舰的侧腰部,展开成一个扇形,这是最佳的攻击队形……“太平号”的噩运来临了。
战史记载:“1954年11月14日第31快艇大队155、156、157、158、159、160六艘鱼雷快艇和414、415、505、506四艘护卫艇,在浙东大陈至鱼山之间海面,击沉蒋匪‘太平号’护卫舰。”(注:《海军组织建设大事记》85页)
由于指挥位置不同,当事人之间回忆的角度也就有所不同,父亲回忆时讲得非常详细:“这个大家伙总是黄昏出动,先到一江山、头门山转一圈,再返大陈基地,这是它活动的规律。我专门到头门山的雷达站蹲了一晚上。用8艘鱼雷艇(注:和战史记载有些出入),由象山港出发,为了隐蔽企图,黄昏时再折转到头门山西南伏击,待敌人进入到一江山海域后就出击。不巧那天敌人恰恰就改变了航线,走一江山的外海,到鱼山列岛。一进外海,我鱼雷艇就不行了,我们的艇只能抗3~4级风浪。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能动,打草惊蛇,它就不来了,我决心等。果然,天快亮时,报告它回来了,是4艘一起攻击。(注:具体数量有误)很快接到报告,说是打中了。但我看雷达上的光点还在晃动,我以为没打中,就和海军的同志们说没有关系,下次再打它。后来敌舰到了大陈时沉没了。”
据在一线的目击者描述:一串串炮弹、一排排照明弹、一颗颗求救信号弹,划破长空,从“太平号”舰上冉冉升起,红红绿绿,煞是好看。很快,两艘敌舰慌忙从大陈港内驶出,但不敢向“太平号”军舰靠近,害怕遭受第二次打击,打了几串信号弹,又急匆匆缩回港内。这时荧光屏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太平号”军舰明亮的回波信号,但位置略有变化,经过观察测算,航速只有1~2节,肯定它已失去控制能力,只能随海浪漂流。3点半钟,东方拂晓,天空微明,从望远镜隐隐看出,一艘拖船急速向“太平号”军舰靠拢,并且用粗大的缆绳,拖着它向大陈岛行进!航速很慢很慢,移动不到1海里,“太平号”忽然像一个昏迷的醉汉,拽着拖船,踉踉跄跄,直向海面倾倒。拖船惊恐万分,魂不附体,赶紧砍断缆绳,脱身而去。
据高岛雷达站的同志描述:“天亮以后,一轮红日高高升起,万里天空,白云朵朵,辽阔海面,波光粼粼。雷达已经关机,并且作好了天线伪装。赵班长、小金和我都十分振奋,跑步冲出坑道口,围在纪副大队长的身边,轮流用他的望远镜观看胜利的美景。这时,几艘军舰围了过来,一艘大型拖船又向‘太平号’靠拢,这个排水量1520吨、舰员220多名、各种大炮18门的庞然大物,突然一反常态,如同一匹疯狂的野马,狂奔乱跳,东倒西歪。大型拖船惊恐万状,力不从心,回天无术,只好一刀两断,落荒而逃。“‘太平号’军舰作完了各种精彩而惊险的表演以后,已经筋疲力尽,开始向前俯冲倾斜,挣扎短短5分钟时间,就迅急完全沉入海底!
“新华社记者华明同志,立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绝佳良机,对着放大40倍的大型望远镜,拍下了“太平号”军舰沉没的历史珍贵镜头。接着又在坑道口的雷达天线旁边,为纪副大队长、朱副站长、赵班长、小金和我等几个雷达人员拍了合照。”
海军作战的环境是残酷的。海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打则已,打则必胜!败了,唯一的去处就是葬身海底。
浏览:12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