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爱萍》三:第一代海军人1.诞生在小村落中的中国海军㊥

张胜 发表于2016-06-06 18:39:55
  被时代遗忘是可怕的。好汉不提当年勇,抗日战争中,他那辉煌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出了天津我就自己开车,第一晚住德州,第二晚到济南,又经徐州到蚌埠,陈老总见我回来很高兴,那时正准备渡长江,华东野战军改成7、8、9、10兵团,向长江边推进。陈老总问了我身体情况后,想把我留在三野司令部。我说,情况我不熟悉,还是想到部队去。他说,各兵团都配齐了,要去,只能是副职了。我历来不计较这些。宋时轮当时在9兵团,我和他很熟悉,我说,那我就到9兵团给宋时轮同志当个副手吧。宋听说了对陈老总说,让爱萍当司令,我当副司令好了。那当然不行!”
  父亲的回忆跳过了一个细节。据资料记载,他回前线后,先是到的总前委。总前委是zhonggong中央在淮海战役前线的代表机关。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为了在与国民党军进行最后决战时形成力量的优势,中央决定,把第二和第三两个野战军整合起来,组成百万大军,形成压倒之势。总前委于1948年11月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邓小平任书记。淮海战役结束后,总前委继续行使职权,组织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行渡江战役。父亲就是在这个期间重返前线的。他的情况多少让组织上有些尴尬,给父亲任了个总前委委员,算是暂留总前委帮助工作。显然,在这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大转折年代,像我父亲这种人是决不会甘于这种闲差的。于是就有了前面他提出给宋时轮当副手的情节。
  在父亲一生中,宋时轮是他最信赖也是最知心的朋友。宋比他年长3岁,他们都是大革命后期的干部,同年入团、同年入党。解放战争一开始,父亲留在华中军区任副司令,宋给陈老总统领的山东野战军当参谋长。他们身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豪爽、正直、疾恶如仇。只不过宋比父亲更有城府,更为老辣,父亲见到他,总是叫一声“宋老鬼!”
  “尚有半壁山河没有解放”父亲回忆说:“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自己能胜任的。”他在苏联的疗养院里,像个听话的孩子,遵从医嘱,拼命地划船强身,大口吞食着对他来说是怪味的食物;他在绝望中,惊喜地看到自己的身体奇迹般地复原;他在没有得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自己驾车驶往前线。只要能在火与血中厮杀,让他干什么都行,即使给他的下级去当下级。
  但就是当下级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还没走,又来了新的指令,成立后的新中国,急需配备一批外交官,张爱萍喝过墨水,又吃了洋面包,调任驻外使节再好不过了。命运总是和他作对。闹学潮时,他这个拼命三郎就想真刀真枪地干;好不容易走出家乡,来到上海,又分配做地下工作,撒传单、搞游行;要不是因为组织苏北农民暴动,他还去不了红14军。本想痛痛快快地厮杀一场吧,却打残了一只手;也是像这次,伤好了,辗转到了苏区,结果又被共青团看上了,一干就是4年;五次反围剿临近失败,急需充实干部,他这才得以重回军队。抗日战争开始,别人都去了野战部队,却把他弄去搞统战……
  过去在部队呆过的,都有这个体会,没文化不行,但文化太高了也不行。什么写稿子啦、学习啦、宣传啦、俱乐部啦,就找上你了,时间长了,脱离了军事业务,成了个文化兵,结果影响个人发展,一事无成。我当兵时,就怕让我干这个,我就不给他好好干,这一招还特灵,到底还是把我留下搞军事工作了。可我爸就没这么多心眼了。我查到当年由粟裕签发的电报:“……张爱萍已同意出任外使。”不知父亲为什么自己没有说起这一段。有什么办法呢?好不容易养好伤归了队,不仅没位子了,连军装也要扒下了。
  “临去时,陈老总找我,走不了了!”怎么呢?“军委决定,东北建空军,华东建海军,你,立即着手组建海军。”“什么海军?”父亲回忆着:“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我这个人一辈子做事都是这样的,分内的事,认真做好,没有把握的,位置再高,我也不争。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但陈说不要再讲了,这件事,军委已经定了,任命我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说,你马上给我行动起来!”
  “我还能说什么?我问,去海军怎么个干法?他说,到时候你自己就会干了……”父亲苦笑着说:“他倒真是痛快!”
浏览:145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张舜
    张舜
  • 之约
    之约
  • 亦弓
    亦弓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