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张爱萍》二:八千里路云和月2.战争叫女人走开㊥

张胜 发表于2016-06-06 18:57:30
  父亲说,战场地幅有限,反扫荡初期,敌人势头强劲,要将部分主力地方化,做到县有武工支队,乡有武工大队,充实增强县乡独立作战的力量,使敌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待敌十分疲惫时,再适时集中主力,打它几个歼灭战。这个作战思想和基本战法,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运用得更为炉火纯青。
  据我查到的资料,最初盐阜区内我军主力只有4~5个团,但经过两个月的反扫荡前的准备,他手里握有主力和地方武装已经达到了13个团,持枪的基干民兵组织达到十几万之众。父亲说:“敌人推迟了行动,使我以逸待劳。”
  他还办了干部训练班,推行他的独特战法——“敌进我进”。毛泽东讲的是“敌进我退”,父亲说,往哪退?敌人进了根据地,我们没有地方退,只有进。这个进,不是硬碰硬,是进到敌伪区里,有利就抄他的老窝,不利就给我潜伏下来。当敌人撤回去,我们再打回去,端他的新窝。
  他在报告里讲,战机不是等来的,是创造出来的。每个部队都要组织精干的小分队,抵近至敌前沿,保持接触。敌前出时,我在宽大正面上实行机动防御,节节后撤,敌集中兵力攻击时,我则分散从两翼转至敌后,咬住不放。不断袭扰,疲惫敌人。
  他还在敌人据点周围撒出去大批的谍报人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敌设伪政权的地方,事先就物色了开明士绅,派进去里应外合。开始没有谁愿意干的,怕将来说不清。父亲说:“就叫区政府给他们都立个字据。”
  规定是缜密具体的,连党政军各级机关人员所携带的物品都严格限制,一律不许超过6斤。重要物品资料坚壁清野,后勤物资、军火、被服工厂,全部上船,一有情况,就开进芦苇荡。
  为了做到白天是敌人的,夜晚是我们的,根据地掀起了打狗运动。父亲说:“不过我还是允许他们每个村留下一公一母两条,否则苏北的狗真该绝迹了。夜里部队路过时,常看到老乡把狗搂在怀里,像哄小孩似的,怕它叫嘛。”每每回忆至此,他都会感叹地说:“苏北的老百姓真是好啊!”22年后,父亲带着工作队回到苏北搞社教,他贸然停止了中央当时确定的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四清”的做法,代之以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学文化,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我想,其思想和情感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眼前的这场战争。
  他用当地的苏北俗语,对各县武工队和基干民兵规定了三种战法:一叫“小孩拉瞎子”。就是以小部队佯动,诱敌至错误的方向,徒劳往返,疲于奔命。二是“狗咬叫花子”。以小分队尾随敌人,黏着他打,有掉队者、后勤补给者,就干掉。三是“小偷挖洞偷东西”。就是敌人一住下就打,放枪扔手榴弹,有出来挑水的、放哨的,见着就打他黑枪。让他知道,进了我根据地就一天也不得安生。他要求各级指挥员,不要怕部队被打散,打完就撤,撤就要撤得快,撤得要分散。事先规定好,白天打散了,入夜再集中。第二天接着再干。
  有老同志回忆,张爱萍副师长在台上大声问,我说的三种办法,你们记住了吗?
  大家回答:记住了!
  那就给我重复一遍!
  会场就响起:“小孩拉瞎子,狗咬叫花子,小偷挖洞偷东西,哈哈,哈哈!……”这哪像大军压境啊。
  最后,张爱萍掏出他的左轮枪,往桌上一拍,说:“打起来,谁后退,我就枪毙谁!我后退,你们就枪毙我!”军中无戏言。面对迫近的敌人,3师的将士们已经跃跃欲试了,他们在进行最后的热身。
  就在我写这本书时,一个朋友寄来一张报纸,通栏标题赫然跃于纸上:“新四军战斗密令突现京城”。刊登的是一个收藏家从旧货市场获得一本失去封皮的日记,里面有18篇1942年至1943年的新四军战斗密令。部分密令后有“爱萍”落款。在日记第二页上写有“紧急指令(参字第001号):据昨日获敌此次作战计划,……歼灭韩部(注:应是指国民党韩德勤部队)时对我佯动。……根据各种情况分析,敌对我盐阜扫荡是最严重的。……责成各团分别回报情况。爱萍”
  同时还报道,在3月23日的“战字第七号命令”中,详细记载了新四军的作战计划,看得出,战前部署非常细致,仅侦察部分,就分攻击之敌、敌增援部队、可能的进军路线、日伪各据点的分布、通信联络的办法。在攻击器材准备中,甚至还有梯子、洋镐、十字镐、干草、柴火等。在3月24日的敌情通报中,详尽地描述了盐阜地区日伪军的活动情况,大约有十余条信息。撰文者感叹地写道:“能让当代的人对我军当年如何奋战在抗日前线有直观而深刻的了解。”他说,“爱萍”所指何人待考证。
  我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我虽然没有机会看到这本日记,但直觉告诉我,那上面记载的就是他的故事,他在那里,真真切切地留在敌后战斗。不用考证,就是他,不会错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已经远去,父亲的记忆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碎片:
  父亲说:“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在三造等着敌人来了。利用这个机会正好去上面汇报一下,我走了一天,到了天都黑了。他们已经吃过晚饭,都换上了便衣,自行车也都准备好了,说扫荡马上要开始了。我还没有吃饭,他们也等不及了,我只好连夜赶了回来。原想大家要分开了,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到,有什么交代的,也好商量一下。其实,我这边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对敌人是以逸待劳,不怕的。但没想到他们会那样慌张,我看不起他们!”回想起他在华中局会议上那样无法使人理解的愤怒,这会是埋藏在他心底更深层的原因吗?……没有人和我说起过。
  “打陈集外围时,我到了最前沿,是25团2营5连,不会有错的,团长王东保。我说,走,到最前面看看。隔着一条河,敌人的哨兵就在桥上站哨,我观察了很久,他老在转圈子,我对尖刀班的班长说,你看见没有,这个家伙很有规律的,你们上去两个人,等他转过去,把他摸掉。那个班长干得很利落。紧接着5连就进去了,这是一次偷袭,很成功。”
  “陈集是攻坚战,双方反复争夺,我们两次冲锋没有奏效,鬼子也两次反冲锋被我们打下去。我看这样打下去不行,上去想查看情况,重新选择突破口。刚从工事的射孔向外看,警卫员韩兆轩一把把我拽下来,紧接着一枪打过来,把身后的特务营营长打着了……”
  “我判断是围得太紧了,放开了一个口子,鬼子就从这里突围了。哈,上当了,半路上截住他,打死了一些,剩下的十几个鬼子就跪下投降了。我一下就控制不住了,喊,鬼子完啦!鬼子完啦!把旁边的刘彬吓了一跳,问什么完了?我说,你没看见吗,鬼子缴枪了。当年我在鱼沟,也是把鬼子围住,打了一上午也没打进去,我想,这帮家伙够顽强的。他们现在居然也缴枪了,看来,鬼子长不了了。张天云把他们绑在村外的树上,我去看时,已经死了。李雪三说违背俘虏政策。我说,算了吧。这一仗缴获了好多的重机枪和轻机枪啊。”
  “打下陈集我就叫部队撤出来,青纱帐已经起来了,正好隐蔽。果然,下午阜宁的鬼子就出来了,我爬到棵大树上用望远镜观察,见敌人在收尸,还组织哀悼仪式,好机会,我调来迫击炮乒零乓啷地乱放了一通,鬼子又留下好多尸体跑了,我们又回到陈集。”
  “还抓了两个日本女俘虏,大家都没见过日本女人,传说日本女人漂亮,都争着跑来看。结果一看,哎呀,太丑了,实在难看,而且,一句话不说。后来把她们给送回去了。”
  “这一仗,鬼子衰败的迹象已经表露出来了。这是1943年春天,我想,我也许可以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了……”
  回忆真是挺愉快的,尤其是有像我这样忠实的听众。盐阜区反扫荡并没有像父亲当初动员的那样,要做好孤军奋战两年的准备,仅仅两个月不到就取得了胜利。战史记载:
  反扫荡一开始,3师师部在师长黄克诚率领下跳出了敌合围圈,8旅和7旅一个团在副师长张爱萍指挥下与敌周旋。敌人第一次合围扑空后,又梳篦拉网继续寻找我主力决战。我则分散游击,敌人再次扑空。
浏览:11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去有风的地方
    去有风的地方
  • 段文余
    段文余
  • 之约
    之约
  • 亦弓
    亦弓
  • 关山万里
    关山万里
  • 董云凌
    董云凌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