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史上记载:全师共涌现八十名战斗英雄。其中有:
李烽:红军长征在四川剑门关战斗中被命名为战斗英雄;
孙惠民:红军渡乌江的战斗英雄;
钱安良:五零年全国战斗英雄,荣获毛泽东奖章,荣立八大功;
李玉琛:全国战斗英雄;
崔儒:甲等战斗英雄,荣立六大功;
谢继忠:尖刀英雄,荣立五大功;
王才:爆破英雄,荣立四大功;
尹燕山:孤胆英雄,荣立四大功。
还有甲等英雄、全面模范、特等功、一等功、三大功等等英雄、模范、烈士,其事迹可与日月同辉,其精神动天地、泣鬼神,不再一一列举。
为有牺牲多壮志
经过战场多次洗礼的幸存老兵都知道:伤亡最大的战斗是攻坚。以攻坚钢刀著称的一三二师在夺得一次次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付出了成千将士的生命。其中又以主力394团牺牲最为惨烈。
在三年解放战争里,在一三二师的战史里记录着:1498名烈士牺牲在战场:
团级干部牺牲4人;
营级干部牺牲22人(内多位老红军,仅394团牺牲11人);
连级干部牺牲40人;
排级干部牺牲60人;
班级及战士牺牲1066人
其他未分级别牺牲的将士316人。
师里三个团长竟然牺牲二个。
一团长黄励华是31年入伍的老红军,在三打四平牺牲。
六十三团团长李峰是32年入伍的老红军,在打彰武时牺牲(战前已经任命他为某师师长,准备战后到任,结果竟牺牲在最后一仗)。
一团副团长叶敬夫,在打法库时为救战士受伤,他不下火线,坚持指挥部队,最后牺牲。临牺牲前托付战友:要战友把自己口内的一颗金牙作为最后的党费交给组织。
六十一团团长毛和发在锦州前沿阵地侦察敌情时腮部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部队。
二团副团长老红军吴永福在喇嘛甸战斗中受重伤。
主力394团二营五任营长都先后在战斗中牺牲,全团11位营级干部牺牲。
干部舍生取义,部下赴汤蹈火。
在夏季攻势三打打四平时,七团三营伤亡较大,下撤休整期间,九连一个战士愤愤不平地讲:“一个连还剩下几个人,回去干啥?再拿几个地堡,拼掉算了!”
七团三营七连,三打四平前116人,竟伤亡122人(不是统计错误,是战时途中多次补充人员)。此战连里干部伤亡9人,连长及代理连长就先后牺牲三人。
在天津战役中,六十一团一营,担任民族门的突破任务。他们红一连,仅15分钟就攻入突破口,后遭遇敌人五次反扑,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突破口,全营坚持到后续部队到达时,全营仅剩十几个完整的战斗员。至今红一连突破天津时沾满烈士鲜血的连旗就珍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
李化民自己也是多次遇险,几次死里逃生,躲过死神。除了他在天津上水塔观察敌情,差几分钟险遭敌人炮火覆盖外,还有一次更是有惊无险,在他的回忆录“大战雄关外”里写道:
在锦州外围夺取罕王殿前“……此时是一切准备做好,只欠东风了。部队都按计划开进到了进攻出发地区。师指挥所的干部研究商讨作战方案后,师长、政委、参谋长、副师长、炮兵团长等都离开工事,在一山间小草坪地上,大家围在一起正在吃饭,突然,不知是从何方向,“送“来一发炮弹,而且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我们几个人的中间,菜盆炸飞了二丈远,我们的身上被炸得满身是菜和土,每个人都被震得头晕眼花,不知所措,心想这下完了,可能有很大伤亡,待大家都清醒过来后,拍打身上的菜和泥土,立即互相看着问着:负伤没有?结果,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命大,命大,马克思说不到时间,还不收我们。”居然连个受伤的都没有。看来敌人也要我们饿着肚子打仗,好吧,拿下罕王殿再吃吧。可不幸的是,刚才那发炮弹把正在工事里面放哨的一个战士炸牺牲了。”
一三二师一万二千多名将士就是这样在战场上拼杀的,是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是用烈士鲜血浇灌出的部队。
文学描写的词句:血海、血流成河,在这里绝不是渲染、不是夸大、不是煽情,是战场真实的写照,是血染的真实战史。
由此我不由想到:
在我七零年从西军电毕业分到兰州军区时,正是中苏关系紧张,边界冲突不断的敏感时期,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部队严阵以待。与父母分别时,父亲送我四个字:“慈不掌兵”。当年我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当兵就要“铁石心肠”!战场就是“血雨腥风”!当兵就意味着个人准备牺牲与奉献!当兵就要能 承受战友、同志的牺牲与奉献!胜利的背后就是牺牲与奉献!
父亲重感情,他深深地怀念着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友,他在担任沈阳军区领导时,在下部队时,多次专门到各地烈士陵园看望他们。
在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看望过马仁兴师长,还看望过杨保生团政委、李峰团长、杨子荣等烈士。这都留下了珍贵照片纪念。
他深知:自己是幸存者,烈士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军魂。
在编写一三二师战史时,李化民建议:
1.凡是在战斗中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都应在战史中反映出来。
2.对每次战斗牺牲的同志,我们都要写几句话,对于有记载的或记得清楚的名字也要尽可能地把他列出来,以表达我们对这些先烈的怀念之情。
3.在师的范围内应把团以上的干部名单列出来;在团的范围内应把营以上干部的名单列出来。
看到这些,不由人感慨:
战争是残酷的,残酷到必须刺刀见红;
战争是无情的,无情到死亡面前无选择;
战争是流血的,流血到和平来到的前一天;
战争是载入史册的,一三二师战史上竣刻着英烈的姓名。
一三二师的将军(六四年前授衔)
吴富善:政委兼代师长 中将
李化民:师长 少将
徐绍华:师长 少将
程世清:副政委 少将
黄忠诚:师长 少将
毛和发:师长 少将
蒋润冠:政委 少将
今日一三二师
解放广州后,一三二师先后承担过警备广州、广东剿匪等任务。
一九五二年十月四十四军撤销,一三二师保留,调入海南归属四十三军。此后一直驻扎在海南岛,承担着保卫海南的任务,号称唯一的热带海岛作战部队。
在四十三军调离海南后,一三二师留在海南,归海南军区领导,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三二师,师部最后驻扎在五指山市(原通什市)郊区,在一片丘陵地带安营扎寨。
浏览:68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