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芝俊回忆高增全同志:三、风沙戈壁铸铁军(上)

Admin 发表于2016-06-17 22:14:16
六十年代末世界局势风云激荡,边疆形势一度紧张。1969年,中央军委决定在祖国的西北地区兰州军区组建一支装甲兵部队,即坦克第十二师。高增全同志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职务的高低,主动请缨到新部队任职,由副军职的政治部主任去任师的政治委员。在北京组建期间,毛泽东主席等军委主要领导亲切接见了师的主要负责同志,勉励大家要牢记我军宗旨,发扬革命传统,立志扎根边疆,保卫国防,消灭一切敢于入侵之敌。高增全同志牢记主席的亲切教导,走戈壁淌沙海,迎狂风战冰雪,与干部战士同甘共苦搞战备,在嘉玉关长城内外练精兵,留下了艰辛的脚印。
1、深入基层建设过硬部队
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处于十分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界已进入战争边缘。组建的坦克师应急从长春、大同,北京、西安、南京、天津等地的军事院校调集开跋到长城西端嘉玉关内外。占领榆树山、文殊山、龟山等嘉玉关、酒泉地域各战略要点布防,任务是截击从北方向来犯之敌和西出玉门关支援新疆军区作战。部队十一月陆续到达指定作战地域。当时是天寒地冻,风雪漫天,沙石滚滚,人无住房,车无存库,部队全部在山沟冰河戈壁上住帐篷或露营,部队不仅要抓好战备工作,还要与恶劣的风沙冰雪环境做斗争。高政委带领工作组下到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正值大风大雪的恶劣天气,在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上,战士们只能相互抱着腿脚才能入睡。吃饭时不少尘土吃进肚里,沙子沉在碗底。为了过好冬季,首要的是要解决好住的问题,部队才能站住脚。高政委与其他师首长到当地政府和乡村牧区进行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决定自己动手挖地窝子,下到地下以避风遮雨。全师上下年龄最大的高政委不顾气管炎和哮喘病的折磨,去到风沙最大的榆树沟的部队与战士同劳动,建设营房,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挖地坑。戈壁滩土质特别,上层是沙石松土,下层则是千古沉积的沙层,加之冰冻,一镐下去只是一个白印直冒火星,比石头还难挖。后来改为打眼放炮,高政委又参与掌钎抡锤,大汗淋漓。战士们见到老政委这样干,都与他夺钎抡锤,心疼地劝说:“政委您休息一会吧,这活我们年轻人干,您指挥就行了”。他却幽默地说:“小伙子,我年老骨头硬,经得起摔打”。干部战士在政委的带动下,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全师人员和车辆全部进入地下,住上了避风遮雨还能生炉子的全地下或半地下的地窝子,解决了部队过冬问题。后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从地下上了地面,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营房,车辆也有了车库和规范的车场、训练场。
2、迎风卧雪练精兵
部队多数是从院校调来的教练分队,训练程度和军事素质不同。到达作战地域后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战备工作和临战的军事训练。师首长到达后听取了先遣指挥部对作战地域地形的勘察,兵要地志的查阅,敌方有关情况和可能的作战方向及师的作战应急预案的汇报后,高政委在师作战会议上指出:第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军委总部和军区的指示精神,提高对战备工作的思想认识,既要缓和部队临战开进的心理紧张状态,又要防止部队体力消耗大思想麻痹的产生。要对部队进行一次形势任务教育,做好长期战备的思想准备。各团要组织干部传达作战会议精神,各分队要明确作战应急预案各阶段任务和协同方案。第二,司令部机关继续对作战地域进行细致勘察,不断研究变化着的敌情,修改和完善作战方案,并提出要设立第二、第三套预案。政治机关要做好当地民情调查和战时动员方案。后勤部们展开各项保障工作和部队战备建设。第三,加强战场建设,阵地工事掩体要逐步完善和加强,由现在的临时型向永久型转变,与原有的设防设施联系配套。作战地域道路桥涵洞要加固,适应我坦克装甲部队机动使用。要与步兵部队加强联系合练,做到有机配合,联合作战的目的。
狠抓临战大练兵。装甲坦克部队要开得动、通信畅、打得准是基本要求。当时部队战术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为此,师党委决定从1970年冬季开始掀起冬季大练兵高潮。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又很寒冷,气温常常在零下二十度以上,夜间戈壁风口达零下三十多度。风起漫天雪,地上石头跑,沙尘遮天日,河水似跑道。大雪挤满山沟,祁连山脉白雪皑皑,北大河漫淹冰结百里成片,滴水成冰,手触装甲沾。面对这种恶劣的气候,我军装甲兵部队还是第一次。战士们精心保养战车,宁肯自己受冻也要把战车保护好,甚至于有的战士拿自己的被子给发动机盖上。部队士气很高,坦克轰鸣,隆隆纵跃关内外古战场,横驰骋在酒泉大地和戈壁。南上祁连山谷,北跃阿拉善高原和北山,坦克隆隆铁流滚,刀光剑影,杀声震震,整个河西走廊西端练兵热潮涌动。河西的父老乡亲,西路军老战士溶冰送水,火烧热炕,杀猪宰羊,慰问亲人解放军。高政委哮喘病复发,走路喘不上气来,师长叫他坐镇机关指挥出主意、想点子,可他谢绝了师长的好意,硬是带领机关人员下到练兵第一线和地方村镇调查研究,做政治工作,指导训练,掌握第一手材料。坦克第四十七团装甲步兵连是由院校一个建筑工程连改编而来的,干部不熟悉装甲技术,战士不习惯乘车,上车不久没跑多远就头晕呕吐甚至连黄胆苦水都吐了出来。训练艰苦,干部战士思想有波动。高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下到该连,住在班里吃在连队,带领机关干部与战士们同操练,有时还亲自上车帮助同志们学习掌握军事技术,鼓舞战士们克服困难。经过较短的时间的训练,战士门逐渐习惯了在战车里的工作,战术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在一次长途奔袭演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战绩。与此同时,师里还派出干部战士帮助驻地群众搞民兵训练。师工兵营在北大河滩上与民兵共同练习“三防三打”技术,高政委到训练场鼓励工兵营和工兵科参谋研究自制应用炸药、火具的方法。经过上百次的试制和实验,克服困难,最终土法制造出不同配比不同配料的炸药和雷管、点火管,研究出多种“三防三打”方法,得到军区的高度赞扬。兰州军区在酒泉地区召开了辖区部队和民兵领导干部参加的现场会,向全区推广。当时的嘉玉关内外到处是练兵强军,生产支前的动人场面。真可谓是领导上阵起表率,思想工作到战场,风大冰雪何所惧,战车隆隆练兵忙。
浏览:160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