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重建后第一任检察长、离休干部薛兆祥同志(实职副县级)因病抢救无效,于8月13日逝世,根据本人遗愿,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接受香烛……”
“火化后的第二天,他的大女儿来到检察院,说父亲生前交待:个人不能占公家便宜,如果还有什么费用没有交的,要我来交掉,党费已经提前交了;冷饮费发到9月份的,是否应该退还单位1个月?煤气票全年都发掉的,剩下的4个月按规定是应该没有的,是否应该按比例退还单位?”
这是8月17日发于武义“武川论坛”的一篇帖子,令发贴者“五一人”始料未及的是,该贴迅速出现了众多的跟贴,并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感动,他们对贴中的主人公———原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薛兆祥表达了景仰、崇敬之情。许多网友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薛老的生平,带着网友们的问题,笔者走访了薛老生前的同事与家人,以期对他老人家生前身后事有更多地了解。
峥嵘岁月磨砺革命品性
1920年,薛兆祥出生于山东沂南县一个贫民之家。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境内曾发生过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薛兆祥受家乡革命环境的熏陶,21岁就入了党,随后参加根据地革命工作,经过抗日、解放战争的洗礼,坚定了一生跟党走的决心。
1949年2月,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的滚滚洪流中,薛兆祥随军南下。金华解放后,他出任金华县牌塘区委书记,成了一名“南下干部”。此后几十年间,他先后在金华、义乌、永康、江山、龙游等十余地辗转,当过局长、副矿长等职,武义是他最后的落脚地。1963年,他从龙游调到武义任检察长,没多久,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公、检、法机关相继被“砸烂”,检察机关不复存在,他被安排到武义棉纺厂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他出任重建后的武义县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直至1981年离休。在近四十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中,他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坚持党性,无论是在机关还是下矿山,他都服从组织安排,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得失。
往事随着岁月流逝而湮没。薛兆祥早期的为人处事、工作作风的细节已难以考证,唯有一位叫做“农友”网友为我们在论坛上留下了一点信息:薛兆祥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忠诚于人民,工作认真负责,能坚持原则,不做违心事,不讲违心话,密切联系群众,1960年我在永康县农林局工作,他当时是局长,从来没有官架子,生活艰苦朴素,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领导。
白手起家重建检察机关
1978年恢复重建武义县检察院,是薛兆祥一生最后的重大使命。当年5月24日,中共武义县委决定,由薛兆祥、王秀龙、叶子贵同志负责检察院(重建)筹建工作;同年11月5日,武义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办公。
受命于百废待兴之际,检察长一职丝毫没有给薛兆祥带来“当官”的好处,而是在临近退休之时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今年79岁的王秀龙(曾任副检察长)回忆道:当年检察院恢复重建时,就老薛、我和叶子贵三个人,由于检察机关工作中断多年,一开始从公安局办公楼里“借”了三间平房当办公用房,还“借”了三个档案柜,桌椅都是我们三人从原单位带过来的,这就是全部家当了,真正是白手起家。三个人略作了“分工”:薛兆祥负责向县委争取人、财、物,批捕、公诉、出庭等检察业务由王秀龙一人包揽,叶子贵负责内勤、接访,还要采购木材置办办公用品。检察机关重建,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一时不知从何入手,甚至连基本的法律文书、信笺、信封都没有,薛兆祥就派王秀龙去省检察院取经,带回了一套资料当做样本。次年,经过薛兆祥的争取,几位干部从其它单位陆续充实到检察院,各项检察工作逐步进入正轨。谈及对老领导、老同事的印象,王秀龙说:老薛组织原则、党性很强,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是个坚持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的好领导。
今年同样79岁的黄昌喜,也是县检察院“元老”,他于1956年进入县检察院工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南湖种子场劳动。1979年,正在招兵买马的薛兆祥得知他曾在检察院干过,就向有关部门申请,把黄昌喜“要”了过来。当时,被划为“右派”的同志陆续平反,但黄昌喜还未接到正式的平反通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黄昌喜来到了县检察院,老薛安排他与自己同一间办公室,鼓励他放手工作,一开始就让其办理疑难案件。当年11月,我县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公开审判14名案犯,这是文革后的我县第一次公审大会,薛兆祥让黄昌喜出庭支持公诉。“老薛一半是为了工作,一半也是借这样的‘大场面’给我这个老‘右派’恢复名誉啊!”老黄回忆说。为了准备这次庭审,黄昌喜特地叫妻子赶制了一件“卡机”棉衣。会后,老薛对黄昌喜作了点评:内容、语言、形象都很好,干部反映很好,不过代表国家机关要严肃,不能在讲话的时候随意挥手。接下来,薛兆祥又为黄昌喜“力挺”了几回:晋升工资,批准入党,送省委党校学习。
“那段时光,对我这样一个刚从‘右派’阴影走出来的人来说,真可谓重见天日、万象更新啊!”三十多年过后,老黄仍在感叹。
离休卅载仍然心系检察
虽然已经过去三年多,但现任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孙伟庆对那一幕仍历历在目。
那是2007年初,刚到武义工作不久的孙伟庆在县里的一个小型会议上,刚落座,时任武义县委书记的李一飞突然对着他开起了玩笑:“孙伟庆,你究竟用了什么‘药’,使了什么‘招’?让离休干部为你和检察院说话。”这令他一头雾水。原来,头几天在县委召开的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上,当李书记向老干部们征询个人生活上的意见时,薛兆祥却说:我个人没啥要求,就是希望县委能多支持新来的检察长,多关心检察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检察干部队伍建设,多培养年轻人。
在县检察院,有一个离休干部的每月学习例会制度。对这类没有硬性规定的活动,薛兆祥本来可以不来,但他只要不生病,都逢会必到,一直到去年病重才放弃。有几次,笔者在单位见到这位弓腰驼背的前辈,就会生出疑问:这颤颤巍巍的背影后面,是怎样的割舍不下的检察情结?
时时刻刻不忘清白做人
作为一个副处级的离休干部,一名出生入死为党和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老同志,薛兆祥没有躺在功劳薄上向组织伸手,而是秉持共产党员的情怀,严于律己、公而忘私、清白做人,直到去世,他始终如一。
按规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可以实报实销,可薛兆祥十分珍惜这项特殊待遇,时时为公家着想,平时偶有小病能不上医院就不上,药费能省就省,甚至有时连例行的体检也放弃。有一回老干部体检,他认为自己身体好,放弃体检。他的一个女儿说,反正钱已交了,你不去就让家人去体检好了。薛老说不行,不能占公家便宜,就这样,他亲自把体检表送回老干部局。
在他生病需要到外地看病时,单位要派车送一下,他坚决不同意,说:这是个人的事,不能用公家的。
2008年汶川地震,薛兆祥与妻子俩捐助了每人1000元的特殊党费。他说:我在党旗下成长了68年,跟着党走过风风雨雨,和党有着很深的感情,我的钱不多,但这是我的心意。
病重住院期间,虽卧病不起,仍不忘按时交纳党费,让女儿为他到检察院代交。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我走后,不开追悼会,不麻烦单位,有事情自己家里解决。
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经常教育子女: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知足,要节俭。言传身教之下,他的晚辈也就自然而然承继了他的禀性。火化时,单位特意派了人和车过去,其家人却谢绝了:父亲交待的,不能麻烦单位,谢谢了。过了两天,单位领导到老薛家看望其家属,出门时看到他女儿带着两个大物件,就想用公车送一下,她坚持不用,然后自己骑上电动自行车走了。
……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愿薛老安息!
(▓记者:杨晓东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