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电令,在成立徐州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同时建立军管会党委,傅秋涛兼军管会党委书记,周林、冯平、袁也烈、华诚一为党委委员。12月3日,鲁中南区党委领导的中共徐州市委进城,建立以傅秋涛为书记的中共徐州市委员会。数日后,周林为书记,华诚一为副书记,史敬棠、丁平、周南、唐劲实为委员。市委直属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市委下设6个机构:组织部,部长丁平、副部长冯克玉,这时,我在市委组织部工作;宣传部,部长史敬棠、副部长周南;社会部(对外称公安局)部长唐劲实;调查研究室主任文菲;秘书处主任陶有亮;新徐日报社社长沙洪、副社长兼总编谭克。徐州市划为四个区。一区(鼓楼区),区委书记邵晓平;二区(子房区),区委书记丁平;三区(云龙区),区委书记冯克玉;四区(王陵区),区委书记刘金鼎。1949年4月,中共铜山县委由中共山东台枣地委划归中共徐州市委领导。市委进城后的办公地址:开始在中枢街65号,几天后,移至道平路原江苏银行,约四、五个月后,搬到彭城路1号(机关北大院)。徐州解放后,城市地下工作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军管会党委书记傅秋涛,在市委召开的地下党代表座谈会上,肯定了徐州城市地下工作的特殊贡献,表彰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决定除一部分地下党组织继续执行新的任务外,其余人员均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登记、审查,重新分配工作。会后,中共鲁南徐州市委、华野联络部徐州工作组、冀鲁豫(湖西)徐州工委等,共向新成立的中共徐州市委移交党支部11个、党小组12个、党员170人,其中单线联系的90人。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后,由于革命形势发展极为迅速,军管会大批干部南调。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指示,军管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合并,对外仍保留军管会名义,主任由市委主要领导兼任。为加强党对全市各条战线的领导,市委在接管、恢复生产、支前等工作中,初步整顿和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1949年全市共有中共党员2630名,建立党支部112个,党总支4个,基层党委5个。1950年2月实行公开建党后,市内公开党支部占67%。为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联系,全市工、青、妇组织先后召开了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市总工会、团市委、民主妇联。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市委遵照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及时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支援贵州、安徽、上海等新解放区,并开办职工训练班、青年学校等。经过短期培训,学员有的随军南下,有的留市内工作。
同时注意利用接收的专家和技术干部。1949年全市共有干部1862名。三、建立人民政权。
1948年12月9日,徐州市人民市政府成立,政府领导人均由上级任命。市长先后为周林、张北华、张光中,副市长吕志先。1949年4月,徐州市人民市政府更名为徐州市人民政府,下设民政局、公安局、法院、银行、税务、教育等6个工作机构。后又增设秘书处、房管委员会、劳动、建设、财政、粮食、工商、卫生、合作推进社等9个工作机构。全市设四个行政区:一区副区长佟甦,二区区长白良玉,三区副区长于从文,四区副区长黄兆仁。市政府在军管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协助军管会全面接管城市,进一步巩固革命秩序,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分子,肃清国民党匪特及一切反革命残余势力;二是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积极为大军南下提供人力、物力,保证道路畅通,军用物资及时运往前线;三是组织生产自救,复工、复业、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四是进行金融与市场整顿,打击投机倒把,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经过积极努力地工作,至新中国成立前,基本肃清残余匪特,建立起新的革命秩序,保证了生产支前的顺利进行,安定了人民的生活,逐步改革了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全市公营工业生产已超过解放前的水平,私营工业不仅得到恢复并有扩大;市政建设从治灾除害做起,经过改造和建设,使满目疮痍的旧城市有了改观。
1950年12月起,全市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出《关于土地改革意见》,组成市土地改革委员会,在全市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口述:杨光 整理:蔡承贤)
浏览:29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