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被服厂女工胡凤芝的故事

Admin 发表于2016-06-18 09:49:38
   胡凤芝,现下初镇段家村人,1922年出生。她曾在胶东军区被服厂等单位工作过。因为笔者要了解《大众报》在该村的有关情况,有幸地结识这位很平凡的老人。采访时,她几次叹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入上党。她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一定还会努力工作,争取早点入党。
    胡凤芝出生在现夏村镇六甲庄村。结婚后,她随丈夫在烟台居住。他丈夫在烟台一家织布厂织“大机”,还有一手修理织布机的技术。大约是1942年,他们俩来到现崖子镇的东井口村子的胶东军区被服厂。丈夫在厂子里还是织“大机”,她从事纱线的整理工作,后来学习织那种“羊毛肚”毛巾。为了织好毛巾,别人都下班了,她还在苦练。她很快地掌握了织好毛巾的技术。
    胡凤芝说:“当时,厂子里管吃管住,不讲钱。由于前线急需,大家经常加班生产被子和衣服。我们吃得很好,经常吃馒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厂子一次杀了一头瞎眼的老黄牛,大家吃了五天牛肉。还有一些工人是从附近村庄抽调的妇女,轮流进厂做工。”
    两年后,因为家庭变故,她离开了被服厂回到村里。不久她又来到了大约是东海军分区被服厂,继续从事织毛巾的工作。这个厂子曾设在现文登的徐家庄村等村。在这个厂子,她工作有一年多的时间。
    大约是1947年,胶东军区被服厂在现下初镇外庄村设立了一个轧花组。因为有一段在军队被服厂工作的经历,胡凤芝被请到轧花组担任组长。
    这个轧花组规模不大,有十二盘轧花机,由一台柴油机带动。每一台机子黑要两个人操作:其中一个工人负责往轧花机里运送棉花,另一个工人负责用木棍把轧好的棉花卷成一卷一卷。
    胡凤芝说:“我们轧花组大约有三四十名工人,大都是附近村的人。那时候,我是小组长,工人们需要什么材料都跟我要。我就到仓库里领出来,给他们使用。我们轧花组的任务很繁重,经常需要加班,干到晚上九、+点钟是家常便饭。大家都吃在厂子里,没有工资。因为我的岁数大,领着大家干活,待人热情,所以厂里有许多工人认我为干妈。”
    轧花组最大的困难是经常起火。棉花在碾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起火烧起来,工人赶紧用棍子扑打火苗。因此工人们的手和衣服时常被烧坏。
    胡凤芝说:“我们发现棉花起火的原因是里面混杂一些磷、硝和火柴等东西。听说这些东西是国民党特务放进的。”
    胡凤芝一直干到轧花组转移到外地为止。就这样,她在胶东部队企业默默地服务了四五年。(作者:于家广)
浏览:142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yuanzi
    yuanzi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