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同志传略(下)

Admin 发表于2016-06-18 11:08:33
    1972年,他获得解放,被下放到潍阴泗洪县任革委副主任,次年改任县委书记。对他来说是重操旧业,轻车熟路,但他依然背上测量仪,带上几个工作人员,深入农村,边看边问边测,掌握地势、沟河流向、水库位置、土质、作物品种、以往旱涝灾害等,然后,对全县的水利建设、农业布局等提出系统意见,交有关人员讨论后,制定了全县规划,付诸实施。他率先垂范、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既减少了盲目性,又提高了全县干部的执政能力。针对绝大多数农村青年对前途茫然的现实,他力排众议,率先办起了农业学校,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变化。
    1975年,已逾花甲的余克被任命为省治淮指挥部指挥、党组书记。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不辱使命,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治淮工地上,为治淮工作做出了卓著贡献。1977年6月,他任省农委副主任兼农机局局长。他从省情出发,认真摸索全省农机化发展规律,积极组织推广新农机、新技术,努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他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使用农机后改善了哪些生产条件?节约和转移了多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哪些专业的发展?农民得到了多少实惠?他非常注意研究农机的制造、改革的技术政策,农机生产的布局和原材料供应,购置农机的资金问题,农机管理体制问题。他提出了“用现代先进的机械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知识管理农业”的农业现代化概念。在他的努力下,江苏的农业现代化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农业现代化试验区,通过试验,积累了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他还善于抓典型,为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亲自抓了无锡的东亭和吴县的越溪两个机械化试点,这两个点后来都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进单位。1983年6月,他担任了省农委顾问,仍视虚职为实职,以既往的热情积极推动全省农业规划工作,认真抓好农业区划的调整,主动出谋献策搞好农业规划。他还曾当选过政协江苏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余克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化作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倾其所能,尽心尽力,从不懈怠。建国后,他一直从事农村、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领导工作,对“农”字情有独钟,全身心扑在“农”字上,与土地心连心,被人们誉为“大地之子”。他时刻把农村面貌的改变、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挂在心上,为改变“三农”现状不遗余力。他非常注意调查研究,口头禅即是毛主席的两句名言:“解剖麻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每次调查,重点突出,步骤清晰,目的明确,决不像蜻蜓点水,而是像藕根一样深入最基层。不仅听取基层干部的汇报,更注重到田间地头,进工棚串作坊,下海滩入河段,与百姓掏心窝啦实情算细账,所以,百姓的困难和要求他最清楚。在省农口任职期间,他亲自向省委、省政府写了20多篇实实在在、有理有据、分析透彻、见解独到的调查报告,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了依据。离休前的半年中,已逾古稀之年的他又连续对三地进行调查。首先对乡镇工业发展好的太仓县调查,发现乡镇干部中存在“重工轻农”和“唯工能富”的思想,农业缺乏得力措施,是太仓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与县委领导通报后引起了重视。然后到沿海的启东、如东、东台、大丰等县(市),对沿海滩涂的开发进行考察。他不顾年高体衰,深入海滩考察大米草的长势,并与挖沙蚕、拾文蛤以及护堤的农民交谈,发现由于省市缺少对滩涂统一开发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保护和开发的得力措施,因而,酷渔滥捕、乱垦滥伐现象严重,致使鳗鱼苗、蟹苗、文蛤、沙蚕、大米草等宝贵资源破坏严重,300多万亩潮上带滩地无法利用,300多万亩可养殖水面只利用约10%。据此,他发表文章和信息资料,在《新华日报》、《江苏经济探讨》、《江苏农村经济》等相继刊登,引起了省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滩涂开发条例》得以出台,大规模的滩涂开发利用得以实施。最后,他到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徐州地区丰县和铜山县进行调查,丰县农民说,“大包干第一年欢天喜地,第二年扬眉吐气,第三年垂头丧气,今年满肚子怨气”,对粮价下降不满。在铜山县他发现,税费增加,农民不堪重负,干群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还从三个市级典型村发现,农村收入被夸大,大多数农民仍然过着住草房吃粗粮的贫困生活。他将调查所得汇集成文,向省委报告,受到省委领导的赞扬。
    1985年12月,余克被批准离休。然而,他那坚定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驱使他离职不休息,他不甘作休闲老人。他觉得余热未烬,人生就要像春蚕一样全部奉献。在他看来,一个*********员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的是方向和力量,就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他离休后不甘赋闲休息,依然倦恋着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多次到基层和农村调查,先后写出了《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要正确处理工农业关系》、《对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点看法》、《关于我省农村实现小康的几点思考》、《锡山市农业集约经营调查报告》、《关于苏北地区农村奔小康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对宜兴、江阴、常熟三市农业产业化状况的调查报告》等数篇数万字的专题研究和调查报告,或发表于内部刊物,或提供给省领导参考,对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独到的贡献。调查之余,他还写了近两万字的《回眸集》,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跃然纸上,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余克的离休生活丰富多彩,但费时最多、持之以恒的还是读书学习。他不满足于已有的较深理论造诣,一如既往手不释卷,孜孜以求。他超凡的毅力和究委透壁的精神折服众多人。耄耋之年,他又紧紧围绕“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问题”、“关于国民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有关问题”、“关于世界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条路线问题”,认真学习了《邓小平文选》三卷,并博览群书,写了近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受到省委书记陈焕友的赞扬和推介。2000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又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名家之说,对《读书笔记》作了修改补充,然后送有关领导审阅。此时,他的手已颤抖得不能拿笔写字,便口授由老伴沙汶代笔成文,真可谓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余克的过人之处很多,令同仁共事者赞不绝口。首先是高超的演讲艺术。他讲话从来不用稿子,不照抄上级文件和报纸,全凭“白口撸”。但他从不讲无关实际的套话、空话,而是紧密联系身边实际,讲出其中的道理和独到见解,且语调高亢,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听他作报告,不仅受教育深刻,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让人听不够,回味无穷。1945年任高密县委书记时是这样,建国后依然如此。1956年秋任省委农工部长时,应邀给省委宣传部的干部讲农村形势,不用讲稿,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语言简洁,内容生动,逻辑性强,数据准确,令听者叹服。文秘宣传工作者称赞他的报告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现实针对性。一些工农出身的干部以为他是个大知识分子,岂不知是他平日好学、善于积累所得。
    其次是胸怀坦荡,光明磊落。1978年大办机械化,镇江地区未经科学鉴定匆忙生产了一批半链轨拖拉机,因不能使用而报废,造成很大损失。省农机局为此特向省政府写了情况说明,时任局长的余克亲笔加了一段个人承担责任的话,同事们为之感动。1980年,淮阴地区泗洪县上塘公社部分群众自发搞起了包产到户,省委领导派余克前往调查。他先到地委了解情况,查阅了地委常委会记录,地委领导为此不悦。接着,他去上塘调查,发现大包干把大片地割得七零八碎,配套措施很不完善,给群众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更不便于农业机械操作,思想仍然禁锢的他对当地干部进行了批评。后来当地干部写信向省委提意见,给省委造成很大压力。随着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普及,余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了责任,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他主动到淮阴地区组作了自我批评,并要秘书处在会议简报上登载他的检讨。编简报的同志说:“你已经在会上检讨了,不一定再见报吧?别人尚未这样做,向前看不就可以了吗?”他坚定地说:“那不行。我过去的错误认识给下面造成了影响,现在应由我自己收回,错了就要认错,应当光明磊落。”他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深为人们佩服。
    再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持原则,不计名利;关心同志,严于律己。余克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不苟言笑,不计较吃、穿、住,保持了农民本色。他级别较高,党性很强,从不计较职务高低。他任农工部长时韩培信任副部长,后来韩任部长他改任副部长,工作、学习一如既往。他认为,职务的变动是正常的事,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应绝对服从党的安排。他任泗洪县委书记时,在农村插队的女儿余红经群众推荐要上大学,县委研究上报名单时,他首先将女儿的名字划掉。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因为去医院要用单位的车,所以他主动不领取交通费。“文革”中他被打断七根肋骨,事后对打他的学生仍很宽容,不予追究。当他得知长期为老干部们服务的驾驶员小吴仍是临时工后,便积极帮助小吴转了正。他那宽厚仁诚的人格,深受人们的尊重。
    2004年9月11日,余克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向遗体告别的灵堂对联庄重写道:寿终功德在,身去音容存。(鞠维积整理)
浏览:102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