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原名郝启朗,1911年10月出生在牟平县郝格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因家境贫困,他读完小学后便辍学回家务农。迫于生计,郝清17岁时曾跟随村邻闯关东,到日本统治下的朝鲜黄海岛做雇工,因不能忍受日本殖民者和朝鲜店主的欺凌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回到家乡后的郝清,先是在本村当小学教员,不久,又被邻村聘去教学。贫困的家境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郝清本能地同情贫苦群众,倾向革命,加上在学校里接触到了大量进步书刊,这就促使他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11月,郝清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入党后,郝清根据党的指示,以教学为掩护,全力投入到抗日工作中去。当时,驻守在郝清家乡一带的国民党游击队到处同共产党闹“摩擦”,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八路军。郝清的活动被******游击队所察知,很快抓捕了郝清并抄了他的家。郝清被关押了近半年,我军打响反投降牙山战役后,敌人想将关押的人犯全部杀掉,察知情况有变的郝清连夜同难友一起越狱,才免遭杀害。
郝清出狱后,一面躲避敌人的追捕,一面寻找党组织。几次险被敌人抓去,劫后余生。1943年,郝清被调到栖霞县金山区任区长,随后又调往莱东县鹤山区任区委书记。期间,郝清带领区中队和民兵先是同日伪,后是同国民党“还乡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管是在栖霞还是在莱东,他所在的区都是对敌斗争最英勇的地方,由于郝清带领的区武装作战英勇,给敌人造成沉重的打击,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多次悬赏重金捉拿他,对此,郝清总是一笑置之。在十几年的艰苦对敌斗争中,郝清从一个教书先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干部。
郝清因在战斗和工作中表现卓越,深孚众望,多次准备提拔重用,但上级有关部门当时推行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存有偏见的干部路线,提拔重用之议屡被搁置,直到建国后1950年5月,才被任命为莱阳县委书记。郝清担任莱阳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开展生产救灾、重建家园、建立民主政权等工作,使全县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地区的前面。他在工作中勤奋朴实,严于律己,长年风尘仆仆地奔走在全县的乡村农户之中,特别是他的清廉作风和为人公正的品质,几十年过后,莱阳人提起来仍交口称赞。
1954年秋,郝清被调往省委农村工作部任副处长。期间,他除陪同当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下乡蹲点外,还先后在全省70多个县、社作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的重视和肯定。但也由此招来了厄运,先是在整风中因他提出省委要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经常到农村调查研究,干部要下去,不要蹲在机关里的建议,被认为是反党、反省委。接着,又因为1958年到省里所树的“红旗县”高唐县蹲点调研时,发现该县的棉花实际产量是54斤,而不是虚报的300斤并如实向领导作出汇报,被认为是“砍旗”,扣上“右倾”帽子,受到错误批判,并撤销了副处长职务,留党察看,赶到炼钢工地上砸石子,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62年1月,省委才对他的问题进行了甄别,恢复了职务。
(作者:高密市委党史研究室 岳德成)
浏览:16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