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耕民同志传略

Admin 发表于2016-06-18 11:20:12
   (1916.2—1945.2)戚耕民,原名戚宝农,1916年2月生于山东省胶县小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仅有的几亩薄地无法维护全家生活,哥哥只有给地主家扛活,母亲和姐姐在家制做茶点,他从小不得不跟随父亲走街串巷,从事叫卖茶点的小本生意,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1938年春,早年在上海加入*********的韩哥庄韩育民回乡组织抗战,带领抗日救国军游击队第一在队来到小高村开展抗日活动,由于志向相同,与戚耕民的姐姐喜结连理。不久,在韩育民的教育帮助下,戚耕民加入了中国*********。
     1938年冬,根据上级指示,戚耕民着手在本村发展党组织,先后介绍韩良臣、戚宝坤、赵喜山、李华林、李华令和王疃村张吉智等十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党支部。这是胶州地区继宋家屯、师范讲习所之后的第三个党支部,也是抗日战争时期胶州最早的基层党组织。这个支部的党员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后来的全国解放战争中,大都为县区的领导干部或中坚力量。
    1939年11月底,负责胶县、高密、即墨三县党的工作的南海特委常委、******部长袁超巡视工作来到小高村,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胶县工委,韩育民任书记,戚耕民任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因组织部长王石民未到职,耕民承担了工委分工的建党工作任务。他发挥走街串巷练就的与各种人打交道的特长,在农民中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青年、妇女和民主爱国人士中建立各类抗日救国团体,使党的影响大沽河两岸日益深入人心,党的活动日趋活跃。
    1940年5月,胶东区党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撤销中共胶县工委,在原工委的基础上建立中共胶县县委,派原在南海特委社会部工作的李奎生任县委书记,戚耕民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长,韩育民调任南海特委社会部部长,暂时留在胶县帮助李奎生熟悉情况。
    耕民担任组织部长后,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努力拓展党的点、线关系,四处奔波,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使胶县地区党的点、线关系有了突破性发展,党的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他以毛家庄为基点,沿沽河两岸村庄向即墨六区和阴岛发展。以河荣庄为基点,沿葛家庄、胶州码头、红石崖、袁家小庄向南部的杨家山里发展,并延伸到胶州湾的黄岛、薛家岛等地;以小高村为基点,向西通过柏兰、后屯直趋高密北部的姜庄一带,与高密工委联系起来;以柏兰、小沟底为基点,向西南沿胶县、高密边沿地区,经大行、小行与杜村联系;以胶东火车站为基点,开展东至青岛至潍县铁路沿线的工作,为青岛地下党组织开辟了交通线。这些基点中小高村最为活跃,不仅成为胶县县委机关的秘密驻地,而且成了联系东西南北的秘密枢纽和地下交通站。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小高村成为胶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村。他在建立小高村、河荣庄村、毛家庄村、小窑村、******湾村、围子村、大荒村(胶东车站驻地)袁家小庄村等十几个革命基点的同时,在二区、三区建立了党的区级组织;在五区建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并在三区将部分党员秘密打入伪、顽乡村政权中,担任了“联保”主任、村长保长等职;还在红石崖村开设了“双盛东商号”店铺作为秘密联络站,以“合法”身份掩护党的秘密活动。1941年春的一天,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胶县县委所在地小高村,群众闻讯四散奔逃,戚耕民的母亲在匆忙撤离时腿部断伤。危急时刻,戚耕民首先想到的是县委机关和群众的安危,他沉着冷静地指挥武装人员掩护县委机关的同志和当地群众安全转移后,才去关照自己的母亲。他的高贵品格深深打动了所有的共事者。从此,他成了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抗日的道路越拓越宽。到年底,胶州地区建立了3个区级机构,17个党支部,有党员122名,点、线关系遍及全县大部地区。
    1942年5月的一天早晨,南村和闸子两据点的日伪军实施“清剿”包围了小高村,未及防避的县委书记李奎生、秘书于询和三区路北分区委书记李华令被敌人逮捕。戚耕民得知后,迅速与县委其他成员一起分头做工作营救,充分发挥了内线关系的作用,让河荣乡乡长将于询保释,让小高镇镇长将李华令保释。唯李奎生因莱阳口音,虽有教员*********件,却有*********重大嫌疑,被转运至日伪警察科,监押于日伪警备队“模范监狱”。戚耕民立即南海地委,请求帮助营救。历经一年多的努力,李奎生方得出狱。
    李奎生被捕后,南海地委派矫枫任胶县县委书记。为加强对县委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戚耕民改任县委社会部部长。他不畏艰险,组织领导当地群众,同日伪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3年1月,南海地委任命戚耕民为高密工委副书记,他鼎力协助工委书记王旭东开展工作。此时的高密铁路北地区,被伪军张竹溪和顽军高润生部所严密控***,高密工委在这一地区又没有可靠关系,很难立足,只好将大本营设在毗邻的胶县边沿村蔡家寺。他重操卖茶点的旧业,深入各村了解敌情。先后进入李家长村、聂家庄、高家庄、夏庄、毛家屯、  子庄,以至铁路南的芝兰庄、任家庄、贺家庄、大吕等村秘密活动,发展关系,建立联络点。两个月后,他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怀疑,发现经常有人在背后盯梢。为防意外,他返回蔡家寺,与王旭东商妥,决定他先撤出高密,仍回胶县县委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1943年11月,胶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专设了公安局,戚耕民任局长。公安局下设三个股,一股管人事,二股管侦察,三股管审讯;另设一个40余人的公安中队,主要任务是反奸防特,发动群众保卫抗日根据地,保卫党政机关。他带领公安中队,转战在反奸防特斗争最前沿,多次与窜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进行“扫荡”的日伪军作战,每战必胜,令敌人闻风丧胆。群众从他身上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充分相信*********和民主政府是真心实意抗日的,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确实是大救星,民主政府确实是靠山。胶北抗日根据地日益发展、巩固。敌人对戚耕民却恨得要命,扬言要“火烧小高村,杀绝戚耕民全家”。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恫吓,戚耕民毫不畏惧,他坚定地表示,“为革命就是死了也是光荣的。”他的斗争精神更加英勇顽强。
    1943年冬,设在小高村的青岛秘工联络站,根据胶东区党委指示和开展青岛市工作的需要,将青岛大康纱厂、内外棉纱厂、火柴厂等地下工作线和东镇鞋业工人中出来的部分地下党员和地下工作者组成青岛工人抗日大队,由站长谢尤宜任大队长,主要任务是保护南海地区到青岛市内的政治交通线,接待、护送过往的政治交通员、工作干部和爱国人士,兼做政治工作,伺机袭击敌人。戚耕民非常重视工人抗日大队的工作,亲自带领县公安中队配合工人抗日大队开展活动。针对工人抗日大队不熟悉这一带斗争环境的现实,每有政治交通任务,戚耕民总是选派最优秀的交通员作向导,并派相应的公安中队队员加以掩护,做到万无一失。执行任务的空间,他即安排优秀的政治交通员向工人抗日大队传授交通工作经验,以提高素质,增强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由于他的关心和爱护,工人抗日大队担负的护送任务,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每每顺利完成,从而确保了南海地区到青岛市内政治交通线的安全畅通。
    胶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胶县公安中队、青岛秘工站和工人抗日大队的联合抗日活动,使日伪势力十分恐慌。日伪军变本加厉,绞尽脑汁破坏胶北抗日根据地,不惜重金收买拉拢我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孙朝武终于叛变。日伪军根据孙朝武的告密,于1945年2月6日(农历腊月十八日)突然重点包围了小高村。大敌当前,戚耕民临危不惧,率公安中队沉着应战,掩护县委、县政府机关、青岛秘工站和工人抗日大队安全转移后,指挥公安中队与日伪军展开激战。由于敌众我寡,武装悬殊,戚耕民在掩护伤员撤退时,与公安战士李允伦、王玉珍、李恕慎、陈帮德等光荣牺牲。
    戚耕民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胶州地区最早的党支部书记,他所开辟的基点村是胶州地区最早和最坚实的中流砥柱,他所建立党支部是胶州地区最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他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广泛团结了胶州地区的人民群众,建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贡献了毕生,他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了广大人民,他是胶州人民的光辉楷模,也是世世代代胶州人的光辉榜样,戚耕民万古流芳。( 鞠维积整理)
浏览:111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