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祝恺然就像种子,撒在那里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对古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诗句,理解得可谓淋漓尽致。长期忘我地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并且日益加重,不得不多次被迫住进医院,医院曾有四次发出病危通知书。然而,他全然不顾,每次病愈出院后仍一如既往地工作。1981年,他在参加全省工业工作会议时突发脑血栓,致半身不遂,从此一病不起,历时三年半。弥留之际他告诉夫人,他死后将骨灰撒在瓮安县的土地里。一生鞠躬尽瘁的祝恺然,终因医治无效,于1984年5月18日在贵阳与世长辞。
祝恺然逝世的噩耗迅速传开,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无限悲痛,都为贵州失去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好干部深感惋惜,纷纷前往向遗体告别,有的人不惜跋涉几百公里路程。一位县供销社主任跪倒在遗体前泣不成声地说:“祝主任是位大好人,可惜好人不长命啊!”如此感人的场面一幕接一幕,向遗体告别活动持续了三天,告别的人群络绎不绝。送挽联挽幛者不计其数,其中一幅挽联是:“一身正气,忠于人民忠于党;两袖清风,勇担责任勇创新。”足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大完美。
祝恺然永远地走了,但他圣洁的心灵,高尚的品德却永远地留在人间。在他80诞辰之年,也就是他谢世12年之际,他的夫人么钧将人们的悼念文章和诗作结集出版,以寄托不尽的哀思。文章作者除夫人、儿子、女儿外,有他的老同事、老部下,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有基层财贸部门的领导干部。他们以亲闻亲历从不同角度念叨了祝恺然的生平业绩和崇高品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作者们用朴实的言辞历数了祝恺然的业绩,更多地是历数了祝恺然的人格。有人说他是贵州为数不多的好干部;有人说他是德才双高的领导干部;有人称他是少见的良师益友;有人说他是党员干部的典范;儿子称他如人生旅途上的北斗;女儿称他是慈父、良师、楷模。他的人格魅力像磁铁似地吸引了周围的人们,也像梅花一样沁润了无数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谨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古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生活检朴。他下基层调查研究,从不住高级宾馆,从不接受宴请,从不接受礼品,而且轻车简从,禁止随员索要或廉价购买物品。1950年春节前,税务总局领导发给他14元钱,补助在农村家中的父亲,他将钱寄给村党支部书记,并附信说:“如果父亲的生活能过去,就把这钱补助村里最困难的群众。”三年困难时期,省委机关规定副部长以上的干部家属,可交伙食费和定量粮票,到小灶食堂买饭。时他夫人正患严重肺结核在家休养,他对夫人说:“财贸部十四级的老处长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你也不要去吃了。”1965年他参加“四清”工作队,按规定领了几个月的粮票(包括补助),“四清”未结束即宣告解散,回城后他将剩余的粮票全部退给了粮站。一次,他到天津开会,从市场上买了张铁床,贵州驻天津的业务员要随所购商品一起发运,他执意不肯,硬是自己掏钱托运回黔;他回黔后急于贯彻会议忘了提货,结果超时被罚款,70元买的床,运费和罚金又用了30多元。一年春节前夕,省社从农场鱼塘捕了活鱼分给职工,每人3斤,行政科挑了条最大的(不过3斤)让驾驶员送到他家,他知道后硬逼着驾驶员送回机关食堂,吩咐厨师做给留守值班的职工吃。儿子祝一志的户口上山下乡时被弄丢了,成了“黑人”,上学就业成了难题。他任商业厅长后一位处长对他说:“你家祝一志没了户口,就让他先去‘六九一四(原商业厅属石油库的代号)’吧!”他回答说:“不行啊,我若把孩子安排在那儿,以后我怎么张口说话,怎么工作呀!”女儿祝一方是从知青中招工时入市财会训练班的,结业后被分到贵阳市第一塑料厂当出纳员,次年应招入成都化工学院学习,毕业后不想回“一塑”,让父亲给另找个好单位。他回答:“‘一塑’厂培养你入了党,上了大学,毕业了你不回去,你对得起‘一塑’的领导和同志吗?你应该回厂,你也应该在基层好好锻炼。”又一天,省财办的一位干部对他说:“祝主任,你女儿大学毕业了,又是学的化学,商业厅正要成立科研所,你何不让她去工作。”他回答道:“我在财贸口工作,就不能让她到这个系统。”祝一方仍回了“一塑”。1960年,祝恺然接到小舅的信,要求给安排工作,他深感为难,不好复信,只好不了了之。1970年初,么钧的表外甥女唐山交大业余班毕业,想在贵州找份工作,以便能和正式分配贵州的爱人一起生活。受制于当时的户口政策,他又是婉拒了。他一生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过一个人。但对同志、对部下、对职工却是关爱有加。三年困难时期,受他资助的干部职工不知其数。他曾将省委机关分配给的一大瓶营养药品送给了财贸部一位患浮肿病的干部;也曾主动为一位饭量特大的职工申请补助粮,还着驾驶员下乡时从市场上为其买红薯补贴,并说:“干工作总得吃饱肚子才行”。一对从山东兽医学校毕业的恋人,一个被分在贵州,一个被分在四川,商业厅人事处为其商调一起几年未成,他得知后亲自为其疏通,终于促成这对恋人团聚。一位广东籍干部,也是他亲自为其联系,调回原籍的,这位干部后来政绩斐然。1974年前后,受极“左”思潮影响,省食品公司将懂业务有技术的干部分三批下放农村。他得知后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问道:“你们将那些业务熟悉、学有专长的同志下放了,今后还要不要干工作?今后猪死了、蛋臭了、食物中毒了谁来处理?”会后中止了下放,已下放的干部重新调回。他不计个人安危,敢于抵制错误路线的勇气倍受称道。他深知职工住房困难之苦,所以,不管在哪任上,总是非常重视。省供销社鲤鱼村宿舍,商业厅四中旁宿舍,都是他任“一把手”时建的,给人们留下了“他走到哪里就把宿舍建在哪里”的印象。他爱护干部的心是真诚的,又是建立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之上的。1961年初冬,省直财贸部门的几个同志到水城县了解农村生活安排情况,住在该县社招待所,受到款待。他知道后对这几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令如数(80元)退赔。此事对干部日后改进作风影响深远。1960年夏,财贸部一位干部因公出发,为同事代购物品,碍于情面当时未要钱而欠了******,他知道后非常生气,严肃批评了该同志公私不分的做法,但他却不知其欠款是同事未还货款造成的。事后同事很快还了钱,消了账。后来他知道了原委,对自己的片面性痛悔不已,在机关支部党员大会上当众作了自我批评,“四清”运动中,又在省社机关职工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又一次,商业厅代省革委起草的文件规定,每个养禽户每年派购3斤鲜蛋,有的县执行中简单化,不管养禽与否,每户3斤,被群众反映到中央,省委专门派人调查。他知道后主动承担了一切责任,在全省电话会上主动检讨,并称违规派购的县政府及商业食品部门没有责任,责任在他,各县总结经验教训就行了。同志们深为他的豁达大度所折服,声称:跟祝恺然干工作,心情特别舒畅,拼命干也值得。他在贵州26年,很少在家过春节,节前白天看望老同志或老同志的遗孀,晚上去基层仓库查看安全情况,慰问值班人员;年初一、初二照例到火车站查看卸货情况,如遇雪天路滑,则以草绳缠鞋,坚持不辍。他的感人事例数不胜数。
人们对祝恺然的评价是:为人厚道,居功不傲;胸怀坦荡,平易近人;作风深入,务实求真;坚持原则,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关心他人;生活朴素,以诚待人;严于律己,宽容让人。他那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革命热情,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非凡人格,永留人间。
省委在讣闻中说:“祝恺然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襟怀坦白,作风正派,工作深入,注重实际,生活朴实,关心同志,平易近人。祝恺然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根据祝恺然同志生前的愿望和家属么钧同志的意见,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鞠维积整理)
浏览:7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