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祝恺然调任高密县民主政府县长。受命之时,高密这方被日寇蹂躏了近八年的战略要地上满目疮痍,仍为伪匪之残渣余孽和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所控制,日伪的统治机构和保甲制度仍在转动,各类反动武装多如牛毛。县城及铁路北广大地区被国民党山东第十五纵队(原四纵队)王豫民部和国民党军暂编十二师赵保原部之第三团、原高密保安第一团张竹溪部所控制;铁路南广大地区为原高密保安第二团杜耀庭和第三团李凤鸣及国民党收编之山东省胶高诸海防军张步云残部之徐立功团、王金铭团所统治;县城以西之地区有地方反动武装蔡警宇部、蔡香坡部疯狂肆虐。高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被国民党称为“模范县”。我党虽于1945年8月15日在高密正式建立了党、政、武装组织,但人数太少,县级党政干部只有十几人,县大队不过几十人,且都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只能在边沿上部分村庄活动,结果吃了大亏。县委书记江涛与警卫员郑展中、武交队负责人金志刚以及方平区区委书记盛怀森和区长寇文斋被王金铭残部于9月初偷袭杀害,致使我们的工作陷入停顿。滨北地委几经调整,充实力量,派余克任县委书记,才使工作得以复苏。不几日,地委调原县长张秀潜回专署工作,这里正等待新任县长的到来。
祝恺然急忙交待了工作,打起背包,单身一人急行赴任,在高密南端胶河畔的空冲水村与县委、县政府的同志汇合,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了新的斗争策略。会后,他根据县委决议,带领同志们抗冰雪度严寒,深入各村宣传发动,用真情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用行动感化群众的冷漠态度,用政策解放群众的思想禁锢。从而,建立起各自的活动基点,很快建立或扩充了武装组织。根据群众长期形成的认“长”不认书记的传统习惯,他们公开打出了县长区长的名号,并首先攻破那些被敌人长期控制的重点村,让群众相信*********是真诚为劳苦大众的。在初始的日子里,为了尽快打开局面,他与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心心相印,经常食不定时,宿无常处,同志们深受感动,无不争先恐后地拣重担子挑,不畏艰险地努力奋斗。
祝恺然深深懂得,要发动群众起来同敌人作斗争,在消除群众恐惧心理的同时,首先必须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他的认识与县委书记不谋而合。他带领干部们,所到之处大张旗鼓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先把压在群众身上的沉重包袱拿掉,让群众看到希望所在,同敌人作斗争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双减”运动在新区的普遍开展,推动了村政权、农救会、妇救会、民兵队、儿童团等组织的建立,害民的“保甲制”随之取消。有的村开办了学校,有的村着手培养先进分子入党,并逐步建立起党组织。各区从斗争中培养发展了一批基层干部,适逢滨北地委又向高密派了一批干部,县区两级干部队伍和武装组织普遍壮大,工作很快发展到县城郊区。新局面的形成,受到滨北地委的表扬,为早日打开滨海与胶东的通道,解放高密城创造了条件。
1946年6月13日,高密城解放,县委、县政府进入城里处理战后问题,向各界人士宣传我党我军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的宗旨,并将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布告周知,安定了民心。群众亲眼看见解放军纪律严明,人民政府廉洁奉公,一县之长竟与战士一样俭朴,上下一致,官兵平等,无不深表钦佩。县委、县政府借县城解放之强劲,乘势开辟建立了城厢、城郊、中岭、坊岑等区,解放人口达到30万。县城解放后,部分逃敌流窜乡里,为害甚烈。县委、县政府决定清剿。他们结合正在进行的“双减”和反奸诉苦斗争,开展反霸反匪和清算斗争,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不仅基本消除了匪患,而且还壮大了县区武装组织。
1946年9月上旬,国民党两个军从东西两面向胶高进攻,12日,敌军重占高密城,全县形势再度恶化。祝恺然带领县政府工作人员,深入边远各区贯彻中央“五•四”指示,发动群众开展土改运动,向地主阶级展开坚决的斗争,审理法办了那些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严厉打击了那些造谣恐吓、纵火放毒、暗杀暴动、危害革命的不法之徒,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展生产改善了群众生活,激发了群众保田保家的斗争热情。土改运动又培养了一大批骨干积极分子,不仅加强了党的建设,而且扩充了地方武装。12月,县大队扩充为县团,共有7个连,800余人,祝恺然担任了团长。冬春之交,他又号召全县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禁止募捐,反对浪费,发放农贷为困难群众解决农具、种子等焰眉之急,组织变工,开展互助,拥军优属,减少误工,不违农时,掀起了热火潮天的春季生产运动,为全年丰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备战、生产两不误”的口号,先后组织了近千名民工、民兵开赴沂蒙前线,支援军队作战。为此,新华社发表评论,赞扬了高密民主政府的工作。
在“拉锯战”的一年多时间里,祝恺然遵照上级提出的“反对退缩,勇敢向前”、“区(政权)不离区,县(政权)不离县”、“一手拿***,一手分田”的号召,一面深入各区领导群众开展土改复查斗争,坚定不移地贯彻“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一面指挥县级武装组织,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顶住了国民党军队的“奔袭”、“拉网”和“清剿”,粉碎了敌人妄图分割我战略区的阴谋,平息了坏分子组织的多起叛乱,震慑了“还乡团”的血腥屠杀,赢得了领导群众的主动权。
1947年5月,正值全县土改复查斗争高潮之际,他父亲因家中被斗想不通,于百里之外到高密找当县长的儿子评理。祝恺然严肃批评了父亲的封建剥削思想,嘱其回家老实守法改造,自食其力,洗心革面,争做新人。此事受到干部们的好评,称赞祝县长彻底背叛剥削阶级家庭,不愧为纯粹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全县的土改复查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1947年11月27日,县城最后一次解放,标志着战争在高密结束,饱经战乱的高密人民渴望的和平稳定的局面终于展现。然而,残存潜伏的匪特和敌对分子仍不甘心失败,乘我全县干部集中整党整风和县级武装集中休整之机蠢蠢欲动,行劫******,制造事端,裹挟群众外逃,闹得部分村庄人心惶惶。为了尽快消除匪患,恢复和发展生产,祝恺然一边宣传贯彻党的政策,展开政治攻势,敦促敌对分子投案自首;一边部署指令武工大队到匪情严重的村庄进行查剿,指挥县团移兵县域东南边沿,一举包围搜查了十多个村庄,清除了匪患。不久高密县团和武工大队1600余人全部升入野战军,为夺取全国胜利输送了坚强的有生力量,为高密人民争得了荣誉。
地方武装升级后,祝恺然不忘人民县长为人民的根本职责,举百废,兴百业,振万家,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恢复和发展生产。针对1948年春的严重旱灾和粮荒,提出了“不饿死一个人,不荒废一亩地”的口号,开展了互帮互济、生产自救、节约度荒运动;发放贷款、救济粮和救济款,扶持救济困难大的群众;组织变工队、互助组,帮助缺劳力、缺耕畜、缺农具的户克服困难;以工代赈,疏浚了“钢头铁尾豆腐腰”、三年两头闹洪涝的五龙河,当年受益显著;建立生产推进社,开办商店,调剂救灾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生产救灾运动。面对5月全县不少地区发生的疟疾,县政府立即建立了几处药房,除广泛宣传用有效土方和中药治疗外,派人外出购进了“奎宁”、“疟得平”等特效西药,由县卫生科发到患者手中,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老百姓从实际中体验到,当今的政府确实是为人民的政府,当今的县长不愧为老百姓的支心骨。全县人民由衷地喊出了“*********真正好,祝县长是咱的好领导”的心声。
政府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就会对政府工作尽力支持。继地方武装升级后,高密人民掀起了参军支前的热潮,约有3000多名青年参加了解放军,6000多民工参加支前,仅9月这次就有1300多民工组成运输大队,向淮海前线运送粮油,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受到滨北民工支队的表扬,民工沙月亮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在领导恢复发展生产战胜灾荒和组织支前的同时,集训小学教师,恢复小学教育,在全县设初级小学228处,完全小学10处,当年招收学生11000多名,受到老百姓的好评。
三年多的高密县长之任,祝恺然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临危不惧,大度从容;处惊不乱,指挥若定,深受同志们和老百姓的信赖和拥戴。
1949年2月,祝恺然依依不舍地告别眼含热泪送行的战友、同志和百姓,踏上了新的征途,他已升任为滨北专署副专员。一到专署驻地——胶河县良乡村,放下背包即投入了工作。根据地委部署,他着重抓生产自救工作,在滨北地区试点县胶河县重点指导,推动全区。他坚决贯彻“生产自救,社会互助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方针,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度过难关,工作卓有成效。(鞠维积整理)
浏览:16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