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之子余东回忆胶东育儿所

Admin 发表于2016-06-18 13:00:58
    童年,一个人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人们大多只能对自己的童年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儿时的记忆对许多成年人来说早已淡忘,但中央电视台一套“等着我”第十六期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专题节目对胶东育儿所的报道,却把我们这些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带回到胶东半岛成长的记忆之中。
    过去,我对童年时期的抽象记忆是:生活在胶东军区托儿所里,我们这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在部队叔叔阿姨的带领和哺育下,天天你背着我,我背着你的玩耍。阿姨经常带我们在山里散步,直到有一天,分别把我们送到了父母之处,我们坐着大卡车,睡在行李上面,路过一望无际的太湖,到达各自在上海的父母身边。我对童年的记忆,也只有这些了。
    我一度觉得我们的童年时期缺少父爱和母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人到老了,往往更喜欢回忆往事,胶东育儿所的报道同时提供了一些资料和图片,“等着我”节目展示了一张1951年胶东育儿所全体人员的合影照片,这里面一定有我,但是照片翻拍的脸部较为模糊,根本无法辨认,一定要到乳山市档案局去查原始照片,然后再到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去实地回访,在夫人的支持下,我们于2015年10月7日展开了重访故地寻找童年的回忆之旅。
    在这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有据可查的历史:父亲1945年从江苏淮阴县调到山东高密县任县委书记,母亲1945年随父亲任高密县委宣传干事兼机关支部书记。
    下面是母亲在自传中的记载:“我43 年3月5日生,45年鬼子投降,9 月调山东高密,经过诸城,途中生二胖,余在高密任县委书记,我任宣传干事兼机关支部书记……后来又怀了三胖(即我,原名蒋曙明,1958年改名余东),我住在高密一百多里的胶东医院,
着XX让余放手工作,二胖出世后一直放在农民家抚养……这家男人原是我们村长,叛变了,二胖又放在一户贫农青年戴启秀家抚养,大概48年冬三胖出世(实际是1947 年12月9日出生),18天寄托在胶东托婴所,该所是胶东最好的托婴所,设有从婴儿到小学。自卫战争中(即解放战争) 这个所转移何处不知道了。”
    根据母亲的自传: 大姐1943年生于淮阴,二姐1945年生于山东诸城,我1947年生于山东高密,1945年到1949年,父母均在高密工作,我们姐弟三人都生活在胶东半岛。1949年大军南下时,父亲调到上海松江任县委书记,母亲调上海市市委行政处工作。因规定南下干部不许带小孩,大姐被寄养在济南托儿所,后又去常州托儿所,大约在51年回到母亲身边,65年考入南京大学。二姐1954 年接到松江,后随父亲到南京。我1955年到上海母亲处,1958年到南京。至此,我们姐弟三人都在南京生活和工作,直到退休。(来源:仁爱文化)
浏览:116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