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俊回忆录:十二 市种猪场工作情况

春风吹又生 发表于2016-06-18 14:57:13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早晨,我从阿城坐早车到成高子去上班。
    在成高子车站下车,背着包,提着箱子,出了站口,就打听去种猪场的路,在他们的指引下,找到了场部,到了厂长办公室,有一个人在里边,我把介绍信给他看,他领我到另一间屋,见到了张彦龙同志,当时他是这个厂的党支书记。
    他看了介绍信,就把我领到厂长办公室,说:这就是你的办公室,指着那张单人床说,这就是你的床。原来在这床睡的那个人,是厂子的一位兽医,因为跟爱人闹意见,不回家睡,就睡在这里。我这一来,他不得不回家住了。
    老张问我,你吃饭了没有?我说,赶早车来的,还没吃饭。他告诉邹学甫同志,叫食堂给我弄点饭吃。食堂已经开完饭了,给我炒了一碗剩小米饭,一盘菜,我吃完,把行李拿进屋里,把床铺好,就叫老张同志,带着我到厂子里走一圈,看看厂子的全貌。张彦龙同志领着我把全厂走了一遍,我知道了场的边框四野,土地情况,猪队、鸡队、马棚、兔舍,全看了一遍。
    通过一天的活动,了解了全场情况,全厂职工127名,负责经营270头基础母猪二十多头种猪,大小鸡8000只,但鸡舍只能装四千只,计划新建鸡舍,上边没批下来,小鸡已经三个多月了。有一个兔舍,养着几只兔子。
    厂子的概况是:厂部有书记、厂长各一人、财务室三人、总务一人,兽医室和猪队四个人,两名兽医、一名队长、一名核算员,政工二人、一人管人事、一人管组织运动。下设一个职工食堂,供职工吃饭。厂部下设一个猪队、一个鸡队、一个农田队。
    土地是丁家屯一个小村的土地,全部过渡过来的,共计110垧,可耕种的90垧,以种饲料为主,兼种些口粮。全厂的固定资产,国家投资三十五万元,建筑面积可不少,有些房子都是简易房。共有七栋猪舍,是养种猪用的保温舍,四栋简易舍,是用来养肥猪的,没用。有一栋隔离舍,用来养病猪的,还有两栋鸡舍,一栋办公室,两栋独身宿舍,一栋食堂、一个小仓库,三栋饲料库,一栋家属宿舍,可住八户人家。
    厂的经营情况不太好,自一九五五年建厂以来,年年亏损,五八年亏得不多,一万八千元。
    我到厂的前几天,主要了解了全厂的情况。
    第八天,局里叫我随他们组织的参观团到北京去参观,我们除看了农业,水利机械化的展览外,还看了郊区的一个国营农牧厂。
    我在这里学到了这样的经验,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是解决企业亏损的唯一途径。
    我回厂以后,就根据本厂的自然资源和有利条件,来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我厂原来就是单一的农牧厂,要搞工业、搞其他生产,从上到下四思想很难作通。
    根据我实际观察,我常有条件办个砖厂,还有条件办个小酒厂,我想办,但是张彦龙同志思想不通,他是厂子的老领导,他的思想不通,还会影响其他干部和老职工。
    我经过调查,选好了砖厂、酒厂的领导人,我带领他们到阿城县去参观学习,看了人家农村生产队办的小砖厂、小酒厂,又到城里看了白酒厂。
    经过参观,老张的思想通了,他回厂以后,向职工说,人家生产队能干的,我们国营农场也能干。从此,他的积极性起来了,我提出的计划他都支持,后来我的工作开展得都很顺利。
    就在一九五八年的下半年,我就办起了砖厂,建起了一座小窑,六个坯棚子,两间小房。还利用肥猪舍的配料室,办起了一个小酒厂。当年生产红砖三十万块,日产白酒六七百斤。
    这两个小厂办成以后,我又利用猪饲料都并作原料,办了酱油厂,每天出一千斤酱油。
    猪队的粗饲料、酒糟、酱渣子,不用花钱买了。饲养成本降低了,这样就解决了养猪赔钱的问题。
    我利用“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勤俭办厂、少花钱、多办事”的方针,三年左右时间,把个厂子办起来了。养猪头数发展了一倍,由270头增加400多头,还新增了奶牛、绵羊、马的繁殖。
    鸡的饲养数,八千只全养起来了。新鸡舍没建的情况下,饲养能力增加了一倍。我和职工在一起研究出的办法时:把原有的一栋鸡舍,用木头搭一层棚子,由一层变两层,又倒出一栋饲料库,改成养鸡舍,也搞成了两层,就这样,把八千只鸡全养起来了。
    过去养鸡只能育雏,养成鸡,后来我又派人去学孵化,没了孵化器,把孵化也搞起来了。
    养鸡搞起来以后,我又组织养起了北京鸭、狮头鹅。
    在农业队,也搞起了多种经营,把过去光种饲料的经营办法,变成了既种粮、饲料,又种蔬菜,把一季变成两季,这样,农田的收入也提高了。
    在工业方面,不但办起了砖瓦厂、白酒厂、酱油厂,而且办起了机修、翻砂厂、修车补带等。
    我又发现,死猪、鸡都扔掉,这是一大浪费,我办起了肉食加工和皮革加工厂。把死猪送到加工车间,把皮剥下来,送到熟皮车间,熟出的皮子做鞋用,加工的熟肉给职工食堂。有传染病的猪肉,猪烂了喂鸡,当动物饲料。这样就把猪、鸡都利用起来了。
    后来我又发现,猪的垫圈草很多,年年春季用火烧掉。我找了两个造过纸的临时工,研究利用垫草作原料,加工纸盒,做包装用。这样,全厂凡是可以利用全都利用了,在没有浪费的物资了。
    经过三年的努力,厂子由单一经营发展成了多种经营,畜牧业上,猪、马、牛、羊都有,鸡鸭鹅兔俱全。工业上,砖瓦、白酒、酱油、机械、维修、翻砂、肉食、皮革、作鞋等。人员有原来的127人,增加到五百多人。收入增加了好几倍。自一九五九年扭转亏损,盈利九万六千元,一九六〇年,是个有灾害的年份,还盈利了六万多元。从此摘掉了亏损的帽子,被市、区两级政府授予了红旗单位。
    到了一九六〇年,情况有了变化,省里要接管猪场,改办兽药厂。市里的意见,把猪场搬到果树厂去重建。于是决定把我先派到果树厂去,叫我兼管两个厂,既任猪场的书记,又任果树厂的厂长。
浏览:120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