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党委:
现将我们对铁道兵报的检查总结和今后改进意见送上,请审核批示。我们希望党委审核修订之后,能加批语打印转发各师团、学校,上报总政。此致
敬礼
铁道兵报社 十月八日(1956年)
此件当作报社向党委的报告是可以的。但暂不能上报下达,待党委批准后才所,有待崔政委返回再决定。
陈力 10月16日(1956年)
崔政委:
送上报纸总结和改进意见,请审核批示。
致 敬礼
王学俭 10月30日(1956年)
赵部长:
这是去年宣传工作会议以后,检查了报纸所犯错误以后,我组织报社同志写的报告,陈主任批示呈崔政委阅,到年底,又退给我,不知当时领导上是什么意见,现在看来,这里面也有问题,报纸上犯的错误,也可以从这里找出当时的一些认识和报纸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对在报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和作法。为了便于大家批评我在报纸上的错误,我想可以打印给大家看看。
王学俭 9月18日(1957年)
铁道兵报改版以耒,对贯彻兵党委和领导机关的指示和意图,对鼓午士兵完成铁路修建任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同程度缺点和错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党的“多、快、好、省、安全”的基本建设方针的宣传,带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过多地宣传了“快”,宣传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前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安全生产,保证质量。不恰当的提出“提前再堤前,突破再突破”的口号,无止境的要求超过定额。登载了一些表扬超体力劳动,加班加点,蛮干的稿件。这些都鼓励了士兵的蛮干和冒险情绪。支持了“只管进度,不管质量”的错误思想。为了纠正这—错误,今后铁道兵报要正确贯澈执行兵党委的“安全生产,保证质量,在安全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多求快,励行节约的方针。”并以此为报纸的指导思,和指导部队的具体方针。大力宣传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原则和劳动保护政策。宣传安全生产保证质量的先进人物,先进事绩,先进经验。坚决反对强调加速进度,而不顾安全的一切错误思想和行为。反对蛮干、加班加点、超体力劳动。
二,报纸在宣传内容上,也有很大的片面牲。表现了只注意指导工程,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为主,忽略了部队的经常工作和各项保证工作的宣传。着重宣传了士兵在工程中的活动,而缺少反映士兵在生话中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对士兵的各种文化物质生活,士兵在家庭、婚姻、福利方面的宣传很少。宣传重点工程的部队多,宣传担负—般工程的部队少。特别是反映四师、九师、学校的话动更少。因此,有的士兵反映:每天干工程,摊开报纸还是工程。看报纸没兴趣。有些单位(如九师、学校)的同志来信指责报纸对他们的工作反映太少。正因为报纸内容单调,许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必要的评论,被工程报导挤掉了。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不能使更多的读者关心自己的报纸。今后铁道兵报要有计划地宣传报导各部队各项工作及士兵生活各个方面,在报导中尽力消灭“空白点”,广泛的联系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读者。多宣扬他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成绩,使报纸成为广大士兵和职工所喜爱的报纸。
三,铁道兵报存有脱离群众的倾向。表现在只宣传领导意图,很少反映群众意见。只站在领导立埸说话,很少从群众的角度发言。只宣传领导机关的命令指示,不批评领导机关的错误和缺点,总之,报纸没有替士兵说话。也没有倾听士兵和职工的声音。因此,士兵反映,铁道兵报上只说领导的好话,不说领导的坏话。只要求我们拥护执行上级的规定,没有督促领导上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对领导和群众的—致性认识有问题,只强调其矛质的一面。---1960年12月7日重读此文注一一王学俭)
铁道兵报是党委的机关报,它不谨是党委和领导机关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也应该是士兵职工的喉舌。所以报纸就不能只宣传领导机关的命令和指示,而对士兵和职工的意见置之不理。因此,今后应在报纸上,有计划地发表群众对一些措施的不同意见和开展争论,以发挥群众的积极因素,解放群众的思想,达到能帮助各级领导机关改进工作,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目的。与此有关的,是我们对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不够,使报纸缺乏战斗力和生命力。尤其在改版以后的一段时期中,报社在处理读者来信的工作上更差。往往只是转到有关部门了事。而不究其结果。加里宁说过:“写给报纸的信件,巳经不是私人的控诉,而是一种文件,它的作用,想用自已的来信作为政治行动,使社会注意它所知道的坏事,暴露出坏事的根源,并时常提供医治坏事的适当方法。”因此对反映了实际情况的读者来信,要给以足够的支持。并迅速处理。同时读者对报纸上刊载的文章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争论。使真理越辩越明。为了在报上很好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中共中央批抟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精神,提出如下几点办法:
1在读者来信中,对某些领导机关的个别工作措施有意见的,这种意见虽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值得注意的和可以讨论的地方,就可以选择发表。对某些干部个人的工作,思想或生活方面有意见的,只要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就可以选择带有典型性的予以发表,一般的则转有关部门负责处理。而报社有督促处理的责任和权利。发表的来信,并不表示编辑部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所以一般不征得被批评者的同意。但读者的来信,要尽量通过自已的首长审查,保证内容真实,以免报社为核对事实而拖延处理时间。任何领导于部不得扣压读者给报社的信件,但可以附上自已的意见,如果读者不愿经首长审查,也可直寄报社。对于在报上所发表的来信,所提的批评意见,一部分必须答复,有的也可以不答复,叫读者去辨明是非。
2报纸上的文字,除了兵党委的决议和兵党委重要负责人的文章,报告和少数社论以外,可以不代表兵党委的意见,也可以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因此,都有讨论的余地。就是党委负责人的文章和社论,也允许提出不同意见。只要意见是正确的,也可以发表。(关于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委会向中央的报告,是当时各报开展批评报导的根据,铁道兵报也不列外,本文这三条办法全是仿照这个报告中的的办法,不可能是我和报社人员想出来的,可惜找不到该报告原文来对照……王学俭1968年10月24日重读时注)
3如果讨论批评涉及到党的政策,涉及到兵党委的决议或者兵党委审定发表的文字,应事先经兵党委批准。
报纸实行这一批评之后,可能有些同志不习惯,特别是如果受到了读者的批评,而这种批评的观点又不正确,则被批评的同志一定会对报社有所责难和不满,因此,各级领导同志,应在适当的会议上,向所属干部说明。
四、铁道兵报脱离群众的另一表现,是文风上的党八股,教条主义,许多文章内容干巴,形式呆板,语言也不够通俗。标题生硬。特别是一些评论文章,一般号召多,表面道理多,有些公式化。只会用‘一定’‘必须’‘要求’这些老生常谈的字眼。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由于编辑人员的粗技大叶,不断发生数字、人名、地名、时间、引语等错误。因此报社人员要通过五个文件的学习,克服这些党八股、教条主义、粗枝大叶作风。
五、铁道兵报的通联工作,当前是处在自流状态。报社对通联工作没有抓紧。没有建立建全的工作制度。对通讯工作也缺乏及时的指导和提示。特别是当部队人员调动频繁,几度建立的通讯网被打跨,通讯员下落不明。有的人又不起作用。各部队宣传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来稿质量低数量少。报导面不广也不及时,为了改进今后的通联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正理通讯纲,发展通讯员
各军、师直属队成立一个铁道兵报的通讯站,由宣传处、科长或副处、科长任站长,宣传助理员任付站长。选聘机关各业务部门10至15人任报纸通讯员。
各团成立一个通讯小组,由团政治处主任任组长,宣传助理员任副组长。选聘机关业务部门和连队有关人员10至15人组成团的通讯小组。
各学校成立一个通讯小组。由宣传科长或助理员任组长。在全校范围内选聘5至10人任通讯员。
各通讯站、组的人员均为铁道兵报通讯员,报报社备案。通讯员的条件,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愿给报社写稿和反映情况,并保证事实完全真实,能经常搜集群众对报纸的意见,及时向报社反映的军官、士兵、职工,均可聘请为本报通讯员。各级首长应给予通讯员写稿时间。提供情况和材料,给其参加有关会议搜集材料的方便。
通讯站组的任务:
各师通讯站,对所属团通讯组织在通讯报导工作上有领导和指导的责任。有拟定全师报导计划及布置各通讯组撰写稿件的任务。
各通讯站、组有布置通讯员写稿的任务。并及时搜集群众对报纸的意见,及时向报社反映。
定期召开通讯业务学习会议,进行业务研究学习。
建全报社的通讯工作制度,准确处理稿件。‘1’报社要在每一季度(或某一中心工作)初期,印发一次通讯报导要点和编辑计划。发给各通讯站、组参考。‘2’报社建立稿件登记、转递的制度。对每篇来稿,都做准确的处理。并尽可能的把结果通知作者。‘3’报社对不采用的稿件,由于人力有限,一般不提出意见,不逐篇退还。为使各团通讯组了解本单位写稿情况。报社每月将不用稿件集中起来退回团通讯组。作为研究资料并代退作者。‘4’报社每月公布一次来稿处理结果。‘5’报社将不定期出版“铁道兵报通讯”的活页版。以指导通讯业务。
建立对积极通讯员的奖励制度:‘1’各师、直桥团、兵直、学校,每季末评奖一次,经费数目,由各师宣传科自行确定,并在宣传经费内核消。‘2’报社每半年评奖一次,经费数目临时确定,由报刊费内核消。‘3’奖励方法:可酌情给物质奖,登报表扬,建议行政首长给行政奖励等。‘4’发奖条件:属各单位评奖的,由各师、团、兵直、学校单位自行规定。报社评奖时,将在评奖前,发布评奖标准,各师、团、学校提名推荐。由报社评奖。
六,关于今后报社编制人员及报纸发行的意见。
根椐今后铁道兵领导机关迁回北京,各部队分散执行任务的需要,我们认为,今后仍由铁道兵办报,各军师及直属团可印发工程传单,其理由有二:其一,如果各军办报,则无法照顾直属师及直属单住。其二,如果铁道兵办杂志,则不如报纸机动灵活,杂志受时间限制大,不如报纸快。为办好报纸,必须改善发行问题。并增加报社工作人员。报纸发行问题:对乌鲁木齐、昆明两地改由航空运寄,对在其他地方的直属师,则与地方邮局联系,改从地方随全国各大报刊同时邮递。这点根据军委总政批准公安军的请示,是可以执行的。对时间性强、重要稿件,用电报发稿。军队各级切勿积压报纸,要随收随发。报社应有社长一人,主编一人,编辑十二人。(此文原件,有陈力同志亲笔莶字批文的,于1978年,被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找我调查的二位军人拿去,这是我另抄的底稿。王学俭于1972年5月25~日于东方红林业局。)[注:这分文件,是为配合铁道兵党委向中央的检讨报告精神起草的。是从铁道兵报宣传报导中存在的单纯鼓励蛮干、超体力劳动等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批评。并且又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委报告的精神和办法,提出了在铁道兵报上开展批评报导的具体措施。铁道兵报1956年下半年,包括410期社论在内的批评报导,就是根椐这个文件精神办的。这个文件虽未上报下达,但是陈力同志实际是同意其内容的。因此这个时期铁道兵报进行的批评报导,是党委领导同意的方针。时过一年,到1957年反右时,又说这是王学俭篡改了党报方向。使党报方向一度右转。定案材料这样写,并依此做出处分决定。是非颠倒,无理可评。但愿报社尚建在的和当年参加这一事件知情的同志和朋友们,看看这些材料,再加评论,我愿洗耳恭听。王学俭2003年1月5日打字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