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负伤后仍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1938年春,任687团团长,参加丁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中,指挥部队勇猛作战,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939年起任第344旅副旅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2旅旅长、第5纵队第2支队司令员。1940年5月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率部在盐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进行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的战斗,成功地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表现出一个高级指挥员的优良素质。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善于团结干部和密切联系群众,重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8旅政治委员吴信泉和参谋长李雪三称赞,这是“军事干部很突出的一点”。
1943年与3师参谋长彭雄率干部队由海路赴延安学习,3月17日在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黄海海面与日军汽艇遭遇,与敌展开激战, 腿部负伤后仍顽强坚持战斗。彭雄牺牲后,他果断指挥在涉水上岸,并以重伤之躯为同志们开路,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撰写专栏文章《永远的丰碑》,2005年10月9日新华社通稿、10月10日《人民日报》在《永远的丰碑》系列专栏216期中采用。
浏览:9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