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编条令(传记11)

恨球不赢 发表于2014-12-22 18:03:29
    1959年3月,罗义淮从海淀区六郎庄参加地方“社整”回高等军事学院,4月奉军委命令,到军事科学院编写全军战斗条令的政治工作部分。当时由军事科学院战术理论部负责编写全军战斗条令,部长彭绍辉上将、副部长高锐大校(1961年晋升少将)。战时政治工作编写组设在战术理论部下,由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王新亭上将直接领导,实际是在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叶剑英元帅统一领导下,从全军各大单位抽调了一批有思想理论基础和部队政治工作经验的笔杆子,编外定编成立了全军战斗条令政治工作部分编写组,简称“政工组”,办公地点在军事科学院14楼。
    政工组由罗义淮任组长,陈耶任副组长,武世鸿任党小组长。组员有曾乃、吴夫向、何兆祥、王兆祥、李国山、金秀宽、徐青、石楚,秘书李永太。罗义淮在军事科学院整整工作了三年多,一直到1961年9月完成任务后返回高院。其间,1960年9月16日周恩来总理颁发命令,任命罗义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二期三班副政治委员。同年,罗义淮晋升大校军衔,这是高等军事学院首批晋升大校的4名上校之一。
    11-1.jpeg1959年11月罗义淮在武汉军区参加第二次审修全军战斗条令概则会议留影,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工组组长。
    全军战斗条令共分为战斗条令概则、连队战斗条令、团营战斗条令、军师战斗条令四大部分,各部分都有战时政治工作篇章,均由政工组组织编写。采取的方法及步骤是:首先阅读有关文件、资料,特别是毛主席著作中的有关论述,明确军委要求和编写指导思想。编写是在研究和总结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全面总结我军的经验,政工组认真阅读了军委及各野战军对重大战役、战斗的来往电报及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编写提纲,然后分组分人编写。罗义淮除抓总外,还参与了具体分工编写任务。战斗条令概则中的第二章战时政治工作由罗义淮、武世鸿负责编写,军师部分由陈耶、曾乃负责编写,团营部分由吴夫向、何兆祥负责编写,连队部分由王兆祥、李国山等负责编写。他们分头带着各章节编写中的问题,深入全军各大单位,请部队有实战经验的政治工作干部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写出初稿,然后由小组讨论修改,再拿到全组讨论修改,定稿后送请王新亭副政委审定。最后由军事科学院定稿后,上送军委开会审查批准。

11-2.jpeg    1960年政工组全体人员合影。前排中为组长罗义淮,左二为党小组长武世鸿(后任浙江省军区政委),右一为副组长陈耶(后任31军政治部主任),后排左四为吴夫向(后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
    条令条例是军队的法规法令,把全军战时政治工作的经验用规范文字反映在条令中,每一条每一句每个字都要反映出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特点、经验和现代条件下战时的要求,必须文字简明、语法得当、用词准确,这对政工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叶剑英元帅亲自抓条令的编写工作。1959年7月在南京军区召开第一次汇稿会议,军事科学院领导叶剑英元帅和宋时轮、彭绍辉、王新亭等五位上将及100余人到会20余天。罗义淮深刻领教了叶帅身先士卒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当时南京天气气温高达40多度,叶帅把罗义淮等三位政工组领导叫到住处,他穿着裤衩、光着脚,扇着大芭蕉扇,亲自给大家出题目讨论。叶帅还亲切地称呼几位是“土秀才”,对战时政治工作初稿的修改,给予了许多具体指导。
    1959年11月下旬,叶帅又在武汉军区召开了第二次审修战斗条令概则会议,政工组由罗义淮、武世鸿参加汇稿。经过一个多月紧张工作,终于编写出上送军委审查的稿子。编写组于春节前从武昌乘飞机返京,到北京西郊机场上空遇到大雾,飞机看不清地面跑道,盘旋多时降不下来,险些发生重大事故。幸而有惊无险,最终平安落地。罗义淮这次在北京只住了5天,又于正月初三奉叶帅之命乘飞机赶往广州,参加军委扩大会议,准备报请军委审查战斗条令概则。后因军委会议议题较多未能安排上会。
    1960年7月,罗义淮与武世鸿冒着大雨,乘飞机赶往沈阳军区,又换乘汽车前往吉林某部参加全军连队战斗条令汇稿会议,就执行战斗任务时如何发挥连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不同战斗任务情况下如何发挥宣传鼓动工作威力等问题,展开讨论,统一思想。同年国庆节后,政工组编写人员又奉叶帅指示,赴天津市河北宾馆继续修改战时政治工作条令。
    11-3.jpeg1960年罗义淮在广州列席军委扩大会期间,与军事科学院政工组党小组长武世鸿到虎门炮台参观留影。
    1961年春节后,中央军委在广州军区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审改战斗条令。罗义淮、武世鸿又参加了会议。会上,罗瑞卿总参谋长对王新亭副政委说,有人反映你们那个编写政治工作的政工组很厉害,讨论问题人家都不敢发言。王副政委对罗义淮、武世鸿传达了罗总长的指示后,罗、武认真回忆可能由两件事引起的:一是在武汉汇稿,讨论党支部在连队接受作战任务后,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应不应该讨论如何保证圆满完成战斗任务,曾同一位军区领导同志发生争论,批评他当连长时就有单纯军事观点;二是在修改战斗条令概则中的战时政治工作部分时,总政治部审修组和军科政工组就要不要把毛主席关于人民军队宗旨的论述写入概则发生了争论,对此曾上纲过高。作为政工组组长,罗义淮主动承担了责任,请王副政委向罗总长说明争论的问题,表示今后一定要发扬学术民主,加强团结,并向发生争论的同志道歉。

11-4.jpeg    叶剑英元帅(前排左七)、粟裕大将(前排左八)与军事科学院其他领导同志杨至成(左六)、彭绍辉(左九)、宋时轮(左五)、王新亭(左十)上将1961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期间,接见全军战斗条令编写组领导成员合影。二排左起第七人为罗义淮,第九人为武世鸿。
    广州会议结束后,政工组又返回北京,投入对军师和团营政治工作条令的修改编写,于1961年9月圆满完成了全部编写工作。罗义淮为组织和编写全军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工作战斗条令,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此条令后经毛主席亲自签发颁布全军执行。在政工组工作后期,王新亭副政委曾征求意见,提出要留罗义淮在叶帅办公室任主任。罗义淮鉴于曾在刘帅身边任秘书长受“反教条主义”运动株连的教训,感到上层政治太复杂,不愿留老帅身边工作,便婉言谢绝了首长,仍返回高等军事学院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浏览:24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