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传奇:十、治军从政 披肝历胆(支左军管,碗水平端-2)

东山刘 发表于2016-06-19 13:13:29
   1967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在《在革命的大批判中大力促进革命的大联合》社论中,传达了毛主席的最高最新指示;“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人阶级内部,更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这条“最高最新指示”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派你死我活的纷争,解除了“造反派”的主体地位和特权。
  196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 《布告》,即“七.三布告”,《布告》针对近两个月来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连续发生的一系列武斗事件,要求立即停止武斗,对于确 有证据的杀人放火、破坏交通运输、冲击监狱、盗窃国家机密、私设电台等现行反革命分子,必须依法严惩。“七.三布告”以后,“造反派” 倒霉了,要被整下去了。这时,广州军区以刘兴元为代表的领导班子提出来,只要他们(此处指结合进革委会的群众组织头头——叶曙明注) 自己不坏事做绝,就叫他自生自灭。也就是保留他的位置,没借这个机会把“造反派”整下去,你当省革委会副主任的,还继续当;你当省革委会常委的,还继续当,让他慢慢地自然地消亡,也没采取组织措施。所以广东两派比较稳定,没有大量死人,1969年以后再没出现群众对立场面。这应归功于当时的军区领导,在对待群众这个问题上比较谨慎。迟泽厚说:刘兴元在“支左”工作中是兢兢业业,想方设法争取减少一些损失。广东大规模武斗比周围各省、区以至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来得要晚,伤亡也少;工农业生产破坏较轻;两派之间对立不算尖锐,派性消除较早;“解放干部”工作走在全国最前列;革委会成立后没有出现大的反复。这些情况有目共睹,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表扬(叶曙明:《迟泽厚访谈.节录》,《华夏文摘增刊》第四六六期,2005年 11月22日)。
  196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批示:增补刘兴元、丁盛、白相国、袁德良、林李明为中共广东省革委会核心小组成员,刘兴元任组长,孔石泉为第一副组长,陈郁、丁盛为副组长。省革委会核心小组没有另设工作机构,由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大事记1949.10-2004.9》)。
  1970年11月初省革委会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人民日报》9月23日发表的重要社论《农业学大寨》,总结和交流了各地学大寨的经验,研究了当时全省农村工作中的有关政策,讨论了深入开展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规划和措施。11月16日,省革委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决定》,提出“树雄心,立壮志,学大寨,赶昔阳,奋战三五年,实现队队是大寨,县县是昔阳”的口号。在《决定》的推动下,全省各市、县纷纷召开会议,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贯彻落实省革委会的决定和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并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新高潮(《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大事记1949.10-2004.9》)。
  “三支两军”是“文革”期间人民解放军奉命执行的支持“左派” 群众、支援农业生产、支援工业生产(三支);对要害和核心部门及地区进行军事管制、对大中专院校师生实行军政训练任务(两军)的简 称,而“支左”是“三支两军”的核心工作。它是人民解放军全面介入 “文革”的标志,也是“文革”期间人民解放军肩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建国以后党史和军史研究当中一个绕不开的重大问题。
  1971年7月15日至31日,刘兴元、丁盛主持召开了广州军区三支两军政治思想工作座谈会,会议有广州军区师、军分区以上单位及南海舰队、广州空军的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中共广州军区委员会于1971年8月5 日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报送了《广州军区三支两军政治思 想工作座谈会纪要》。在报告中说:我们于会议检查和讨论了在三支两军人员中深入进行路线教育,继续反对骄傲自满、特权思想和资产阶级 思想腐蚀的问题,以及适应地方各级党委已经成立的新情况,改进对三支两军人员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等问题,起草了会议纪要。这个文件是否 妥当,请审查批示。
  《纪要》指出:军区现有2万多名干部战士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其中担任省(区)、县和相当县以上革命委员会工作的有3744人,有78%的县以上党委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任是军队干部。《纪要》指出:军队 三支两军人员对地方党委组织也应当尊重和支持。为了保证地方党委实行一元化的领导,维护地方党委的威信,《纪要》规定:凡参加地方党 组织生活的三支两军人员,必须接受地方党委(支部)的统一领导;在地方各级党委中担任领导职务的,特别是担任一、二把手的军队干部, 必须正确理解党的一元化方针,对三支两军人员实行军队和地方共同管理,以地方为主的办法。《纪要》反映:三支两军人员中存在骄傲跋扈、好大喜功、任人唯亲、打击报复、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等错误的思想作风;有些人存在着特权思想,不尊重、不支持已经成立的地方党 委。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正。
  197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转发这个《纪要》的批语指出:“这个《纪要》指出的问题,符合当前三支两军的实际情况,改进措施较好。望你们认真研究,参照执行。”中央批语特别指出:“认真研究”四个字是毛泽东审阅批准时加写的,要求引起重视。8月底毛泽东在南方巡视途中与各地负责人谈话时,再次就这个《纪要》所提出的问题说: “地方党委已经成立了,应当由地方党委实行一元化领导。如果地方党委已决定了的事,还拿到部队党委去讨论,这不是搞颠倒了吗?”
  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附《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决定》提出:“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凡是实行军管的地方和单位,在党委 建立后,军管即可撤销;已经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军宣队应立即撤回部队,各级支左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即应撤销;所有留在地方工 作的军队干部,应一律由地方党委统一管理,组织关系和人事档案,都要转到地方。”从此,参加“三支两军”的人员除少数干部转业留在地 方工作外,大部分陆续撤回军队。“三支两军”遂告结束。人民解放军的“三支两军”工作前后持续五年之久,共出动官兵280余万人(《中 国共产党大事记 1971—197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迟泽厚评价道:“文化大革命”是个非常历史时期,在中央许多人尚不能自保,下面的人就更可想而知了。但刘兴元凭借他多年革命斗争铸成的坚定信念,为人民忠于职守,在纷乱的大形势下,在广东、广州造就了相对稳定和富足的局面。他非常尊重和爱戴包括受到政治冲击的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在广东省、广州军区找到安全感,生活上得到尽可能的关心和照顾,平缓了他们的紧张情绪,身心得到休息、治疗和恢复。这些应该是刘兴元在广东省委、广州军区工作时期为中国革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新贡献。即便是在接待工作中有一些疏漏和不周全的地方,也是跟恶意相加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迟泽厚《人间自有真情在——战备疏散来穗老干部接待记》,《广东党史》,2007年第四期)。
(作者:刘欣贤)
浏览:15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 sscc
    sscc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