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传奇:十、治军从政 披肝历胆(当兵下连、谨释命题)

东山刘 发表于2016-06-19 13:17:29
三、当兵下连,自律求严
1959年3月初,刘兴元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连当兵。这年他已51岁,患有多种慢性病。到某部第一连当兵后,他以普通一兵要求自己,同士兵们一起摸爬滾打。下连头一天,他就参加副业生产,开渠、挖地、施肥、选种,样样都干。第二天他又和新兵一起,连续4个小时在野外进行射击预习。每天早上起来,他争着打扫室内外卫生,有一次还用双手捧走了屋檐下沟里的臭泥。课余饭后,他给士兵们讲红军长征战斗的故事,讲革命前辈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士兵们围坐在他身旁,入神地听讲,亲如一家。在每次班务会上,他都积极发言,热情地指出班里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他还积极参加俱乐部工作,做了些挂图用的木框和标语牌,还画图表、贴标语、修乐器。
刘兴元刚到某部一连时,连队干部和战士们总想对他处处照顾。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写了一首散文诗《当兵在一连》,贴在俱乐部里。诗中说:当兵来到一连,和同志们生活在一起,又是亲切又是温暖。我虽是个老兵,可是什么都很生疏,也很新鲜。连队这座大学,每个同志都是我的教员。把连里各方面的学问都学到,当然不会轻易而举,要学到大家说到办到的风格,也决不会那么简单。我总有一件心事——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心里不安。为了使我更好锻炼,对我要求应当从严(广州军区《战士报》,1959年3月22日)。刘兴元的散文诗一贴出,全连指战员争相观看,有人还大声读起来,大家既钦佩又感动。此后,刘兴元在连队里参加操课、训练、劳动等活动时,大家不再对他格外照顾,相处得更加亲切、自然。
刘兴元在某部第一连当兵后,发现这个连队的伙食办得很好。经深入了解,原来是炊事班里有两个勤勤恳恳、扎实工作的炊事员,一个叫李即金,一个叫谢松林。刘兴元对此事很感兴趣,就利用业余的时间同他们分别攀谈,又了解到他两在完成炊事任务外,还喂了14头肉猪,4头母猪、18头小猪,23只鹅。他俩对这样繁重的劳动毫无怨言,而且还帮助新战士熟悉武器,指导训练。刘兴元听了他们的事迹,很受感动,立即写了一篇《两个笑眯眯的炊事员》,送给军区《战士报》发表,赞扬他们“忘我劳动,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风格,深刻分析了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最后语重心长地写道:“看一个人,首要的不是听他们说些什么,而是要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像李即金和谢松林同志,他们同许许多多具有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人们一样,对待工作不讲价钱,埋头苦干,从不消极,从不考虑个人得了什么或者失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这是革命工作嘛!’‘这是为了大家的生活嘛!’这是多么淳朴、多么高尚的风格”(广州军区《战士报》,1959年4月1日)”(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46~248页)。


1959年,刘兴元将军下连队当兵(1).jpg

1959年刘兴元将军下连队当兵(2).jpg

四、研究战争,谨释命题
1959年11月,刘兴元被任命为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林彪几乎每年冬天都到广州过冬,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两个月以上。为此还给叶群在广州市政府安排了个副局长之职,林立衡、林立果姐弟则在军区大院对面的八一小学随读。
1959年11月,已取代彭德怀兼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又一次到广州休息。一天,他把刘兴元找去,出了三个题目:一是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二是经济发展对军事的影响,三是现代战争中的突然袭击问题。要求刘兴元组织一个临时写作班子,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为即将于1960年1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新的战略方针作准备。刘兴元组织了写作人员认真严谨地搜集整理,三个题目共写了10多万字。林彪对材料非常感兴趣。这期间,林彪还要求参加《突然袭击专题》写作的一位参谋给他讲诺曼底登陆战役(阎明著:《往事不忍成历史——阎仲川回忆(时任副总参谋长)》,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在中苏两国政府商定举行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之后,时任副总参谋长阎仲川的秘书符传荣,于1969年10月初,根据刘兴元组织写作的资料,整理了一份关于希特勒德国闪击波兰、苏联以及日军偷袭珍珠港情况的材料,着重指出,德、日两国在发动进攻之前都以外交谈判作掩护。阎仲川认为这个材料有参考价值,便叫总参谋部“防突办”加了个标题:《缓和姿态与突然袭击》,复印后报送中共中央和军委办事组领导成员。周恩来看后又要去3份,说要外交部等单位参考(《阎仲川与林彪“一号号令”——专访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载《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10月08日)。(作者:刘欣贤)

浏览:195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sscc
    sscc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