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办抗大(传记6)

恨球不赢 发表于2014-12-22 19:07:23
    1940年2月,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由进到沂蒙山区的抗大一分校,派出第一大队的干部,越过胶济线,到胶东抗日根据地和胶东军校合并,叫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也称三支校。
    3月中旬,罗义淮所在的一大队干部百余人,在贾若瑜、廖海光率领下,在山东纵队五支队(后改为五旅)13团3营伴护下,从鲁中开赴胶东。当越过胶济铁路封锁线,宿营于临淄县南、北高阳村,遭到日军突然袭击。敌人以步、骑、炮兵部队,分路合围我宿营的南、北高阳村。贾若瑜率领一大队和13团3营一个连,在北高阳村顽强战斗了一整天,打退敌人数次进攻,直到黄昏,敌人不得不撤退。一大队以牺牲一名区队长、伤几名干部的代价,取得这次遭遇战的胜利,给胶东部队和当地人民以良好印象,也为抗大赢得了能打仗、会打仗的好名声。  
    经过一个月辗转战斗,一大队于4月上旬进入胶东抗日根据地,在招远、掖县、莱阳边区的掖县桑园村与胶东军校会合,随即进行两校合编工作,正式成立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对外称“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刘汉任校长,贾若瑜任副校长(刘汉不久调五旅政治部工作,贾若瑜接任校长),廖海光任政委兼政治处主任,黄经琛任教育长,张英勃任政治处副主任。罗义淮在胶东支校政治处任宣传股长。组织股长严政,保卫股长陈久安,民运股长承福元(后牺牲)。
    6-1.jpeg2010年8月,罗义淮长子与老同学、八路军山东研究会胶东分会秘书长刘耀江(中)一起拜访胶东抗日老前辈贾若瑜夫妇,在贾老家中留影。
    胶东支校成立后,经过短时间准备,第一期学员于6月1日正式开学,有学员600多人。恰逢日寇在胶东发动“六·一”大扫荡,这是日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二次大扫荡。日军集中了近千人兵力,把矛头指向掖县、招远、莱阳、平度四县交界不大的根据地(纵横各约25公里),采取夜间出动、拂晓袭击、分进合击的包围攻势。胶东支校驻地靠近胶东区党委机关附近,也是敌人首次合击的目标。抗大干部有军事指挥经验,学员多为部队基层干部,且装备一定数量的步枪、手榴弹,而胶东党校教职学员四五百人,都是地方干部,缺少军事训练,也无武器装备。胶东区党委指示,由抗大统一指挥胶东党校,一起投入反“扫荡”战斗。
    抗大支校向南边的大泽山北部转移,6月13日与跟踪而来之日军在铁夼寺北山进行了一场战斗,给了日军以重创,粉碎了日寇“六·一”大扫荡。我第二队支部书记王士奎、四队区队长郭前和7位学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另有几名干部和学员负伤。铁夼寺战斗,是抗大进入胶东半岛创建支校后的第一个战斗,既锻炼了抗大师生,也为支校在胶东站稳脚跟、坚持在敌后办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有开辟大泽山根据地的意义。从此,胶东支校便在大泽山根据地驻扎下来,一面教学,一面为巩固扩大根据地而战斗。同年8月下旬,胶东支校又配合五旅主力,进行了大田战斗,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大泽山根据地的进攻,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的反共气焰。此时胶东我军,积极配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百团大战,开展了对日寇据点和交通线的破袭战。10月10日,第一期学员毕业离开支校,大部分回原部队工作。
    这期间,为了便于战斗行动,抗大支校的组织形式作了调整,在校与队之间设立了营的建制,共编为两个营。一营:高锐任营长(军教股长兼),罗义淮任教导员(宣传股长兼)。二营:王奎先任营长,周澍任教导员。一营下属:一队队长官俊亭,指导员吴泰如,这个队战斗力强。二队队长李宏茂,指导员孙振钰。五队队长茹夫一,指导员宋西侯,这是青年队。
    11月27日,第二期学员开学,依然是600名学员。罗义淮此时又回到宣传股。之前,10月23日,日寇偷袭支校警戒区队,四队指导员钟困吼、支部书记宫本初、区队长任书竹和十几位学员牺牲,这是支校创建以来第一次受到的较大损失。支校在大泽山根据地办学期间,条件非常艰苦,筹集到的粮食多是带壳的谷子,砂子多,做成饼子既粗糙又牙碜。为防备敌人袭击,通常是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囫囵吞几口粗谷饼子,就拉上山顶去,中午吃些冷饭,挨到晚上才能下山吃一顿热饭。冬天山里很冷,常常在山上露营,天明后,人被埋在雪里,像一个个小雪丘。罗义淮就是在这时患了严重的胃病,他仍然和全校师生一样,咬紧牙关,坚持边教学、边战斗。
    1941年上旬发生“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投降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下旬,日伪大举进攻我大泽山根据地。支校突围后,3月中旬又遭遇顽固派军队进犯,连续激战七个昼夜,接替罗义淮的一营教导员、老红军余兴华和二队副队长(代队长)吴润清壮烈牺牲。大泽山是胶东支校校史上最艰苦的阶段,第二期学员于3月18日提前结束学业。10个月的边战斗边教学,为胶东我主力部队和游击队共培训了近千名军政干部,100多名地方干部。
    1941年春天,许世友带领渤海军区一个团来到胶东,打下牙山,打开了胶东根据地的新局面。这年3月,胶东支校进驻牙山根据地,直到日寇投降。牙山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处于战略枢纽地位,虽是新解放区,但当地群众对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并不生疏,很快建立起良好的军民关系,为抗大办学创造了好的环境。第三期学员于6月1日正式开学,学员还是600余人。这时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抗大时事政治课添加了新内容。由于环境相对比较安定,到11月7日第三期学员顺利毕业。之前不久,贾若瑜校长调任五旅参谋长,聂凤智由一分校校部派来接替贾若瑜任校长。此前,张英勃升任政治处主任,严政升任副主任。
    6-2.jpeg右图为抗大胶东支校老校长聂凤智。
    1941年底,经组织批准,罗义淮与1938年参加革命的衣向璞结婚。衣向璞,山东蓬莱人,当时在抗大卫生队医务所(又称女生队)任副指导员(所长为后来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侯金龙,指导员为后来50集团军政委高星耀)。从此,这对风华正茂的八路军青年,在战火硝烟和政治动荡的风风雨雨中,志同道合、相濡以沫了几十年。
    1942年1月15日,第四期学员开学,期间经历了敌伪两次“扫荡”,至同年9月毕业。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后,支校归胶东军区指挥。同年10月第五期学员开学,开学一个月,支校师生就参加了反日寇在胶东的“拉网大扫荡”。这年11月,日寇在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纠集2万多日伪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拉网大扫荡”,把我根据地的许多军民围困在马石山地区,企图一网打尽抗日武装。时任女生队副指导员的衣向璞,所在单位被敌人打散了,周边不时倒下牺牲的战友,她带着两个比自己小四五岁的男兵,也被敌人包围在了马石山,情况万分危急。当时天已全黑下来,敌人吆喝着搜山,还点起了一堆堆篝火,不停地向四处乱放枪。两个小兵急得用眼神征询衣向璞的意见,担心突围不出去被敌人俘获。三个人只有衣向璞带着一支小手枪,几枚手榴弹。怎么办?不满19岁的衣向璞给两个小战士各发了一枚手榴弹,安慰大家不要慌张,沉着应敌,宁死也不当俘虏。夜深了,她在草丛中细致地观察敌情,发现敌人的枪声大多响在暗处,篝火通明之处反而没多少动静,于是大胆地判断,越是亮处越有空隙,很可能是突围的最佳处。于是拖到后半夜,趁敌人松懈之机,领着两个小战士迅速从敌人的篝火燃烧处冲了出去,终于抵达安全地带。

    6-3.jpeg左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罗义淮夫妇。

    1943年5月,为贯彻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方针,山东军区决定,胶东支校改为教导二团,受抗大和胶东军区双重领导,任务仍如前不变。蔡正国接替聂凤智任团长,刘浩天接替廖海光任政委。
    罗义淮生前最不愿在衣向璞面前提及、怕勾起爱妻撕心裂肺回忆的一件事,是1943年冬,衣向璞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就遇上日本鬼子扫荡,她只得和女婴躺在担架上紧急转移,路上怕婴儿啼哭引来敌人,就用棉被死死捂住孩子的嘴,到了宿营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竟早已断了气。为了抗日,罗义淮夫妇确实献出了太多太多……
    罗义淮在胶东抗大长期担任宣传股长工作,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勤于思考,工作富于创造性,使宣传股成为支校机关最活跃的一个部门。强将手下无弱兵,宣传股干事葛复惠、仇天钧、吴一昆、严东,个个独当一面,号称“四大干事”,把支校的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文化宣传、新闻报道方方面面都搞得有声有色,深得校领导和全校师生欢迎。“四大干事”后来也都分别成长为军队的高级干部。

       6.jpg

抗战时期担任宣传股长的罗义淮,到下属宣传队学拉小提琴;1944年罗义淮与夫人衣向璞在山东栖霞县楚留店村之南河沙滩上留影。
    1944年底,罗义淮到胶东区党委党校参加整风学习班学习,实际是审干运动,一直学习到日本鬼子投降。

浏览:368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红色人
    红色人
  • 王帅
    王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