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传奇:六、回师滨海 故乡革命(生产自救,坚持抗日)

东山刘 发表于2016-06-19 13:59:39
七、生产自救,坚持抗日
毛泽东同志说:“只要我们全体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人人个个不但会打仗,会做群众工作,又会生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敌人疯狂“扫荡”,许多部队的粮饷供应短缺,为了不与民争食,滨海军区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就发动军区机关干部战士们利用战斗的间隙到驻地周围的野地里剜野菜吃,以度过眼前饥荒之急。那时,滨海根据地流行着一首顺口溜:“八路军,不简单,地(瓜)干窝头蘸糊盐,嘴中苦涩心里甜;八路军,不靠天,草根野菜当好饭,生活困难志越坚……”剜野菜充饥是八路军艰难困苦奋斗不息的生动体现。沭河两岸有广阔的湿地,野菜品种很多,如荠菜、灰菜、曲曲菜、水胖子、老牛筋、网络子、车辙菜、野小蒜、舌虫子苗(苦菜)、癞蛤蟆栝子(野丹参)、婆婆蒿子等,连野蒿子、野穇子都被割来,切碎了放在锅里煮,还有一些虽然吃过但叫不出名的野菜。这‘百草宴’当时说不上是什么味道,战士们却吃得又爽又香。还有白蒿、马齿菜、齐齐芽等野菜,不但能吃,还有止血杀菌消炎作用,给部队可帮了大忙哩!刘兴元曾回忆说:野菜使我们坚持下来,野菜使我们长了志气,增添了信心,那是深厚的传统,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
为了粉碎日伪军扼杀抗日力量的罪恶企图,减轻人民负担,坚持抗战,滨海军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山东分局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要求部队广大指战员发扬我军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光荣传统,不与民争地,不与民争利,大力组织部队开展生产自救。利用战斗间隙,开荒种地,养猪种菜,有的连队还种旱烟叶,嗜好抽烟的战士每季可分半斤烟叶;有的部队组织指战员开建盐田,纺棉线,打草鞋;有的部队还抽出部分干部搞运输,办作坊,搞贸易,自己动手解决部队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药物。经常化装成商人,将花生、大豆等农产品运到上海、青岛等地为部队换回药品、布匹、肥皂、毛巾等日常用品。生产作坊,把花生、大豆榨成油,除用来改善部队生活外,还支援地方政府。这样做,一举多得,深受地方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和拥护。
1944年2月,滨海军区广大指战员,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参加了大生产运动。代政委刘兴元协同军区陈司令员领导军区直属队和六团、警备团各一部组成生产大军,在日照县南部荻水口(绣针河的入海处)开辟荒滩,修建盐田。开拓盐滩,首先要修筑一条长达600米,宽达3米,高达1.5米的外堤。时值农历正月下旬,还未出寒九天,寒风阵阵,海水透骨,要在潮涨潮落的间隙中将围海大堤修好实属不易,而且一定要抢在农历二月二日的大潮前修好。因为农历二月二日的大潮是一年中仅次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第二大潮,如不赶在农历二月二日前完成围海大堤的修筑,则将前功尽弃。刘兴元亲自召开誓师大会鼓励发动:“八路军要当两支部队用,一面打仗,一面生产。”“为了坚持战争,为了对付敌人的三光政策,为了救济灾荒,就不能不动员全体党政军民,一面打击敌人,一面实行生产。”“我们要有群众观念,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我们现在开盐田,战略反攻时虽然不能带走,留给当地百姓,百姓会能忘记我们的好吗?百姓一定更加拥护我们的党和军队。”刘兴元还在盐滩召集各负责干部会议,告诉怎样鼓励战士,详细交代做好思想工作中应注意的事情;强调发动好了思想通了还不行,还要各级干部特别是最高首长身先士卒带头干。(注:参见山东解放军滨海军区政治部编:《滨海八年》,1946年7月7日;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2年12月翻印版,第410~411页;临沂地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编:《临沂百年大事记.1840.6~1949.9》,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514~515页)
易尔山在《种白银》一诗中写道:“在祖国的边沿,紧靠海水蓝天。原是荒野一片,如今种上白银。从太阳由海心升起,到太阳落下西山。从严寒的冬季,到和暖的春天。……谁也不顾惜泥沙冻僵腿,谁也不顾惜冷风刮痛脸,谁也不顾惜锨镢磨破手,谁也不顾惜热汗湿衣衫。是谁在干的那么起劲?——司令员、政治委员;是谁在干的那么起劲?——战斗员、男女工作人员。听歌声笑语多么欢乐,啊,大家在愉快的休息;听歌声笑语多么欢乐,啊,大伙在紧张工作。”(参见临沂地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编:《临沂百年大事记.1840.6~1949.9》,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514~515页)
在陈司令和刘代政委的带领下,仅用8天时间,就挖成了百亩盐田的围沟,抢在二月二日大潮前修好了外堤,胜利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接着连续奋战十天,终于使荒凉的海滩改造成了丰美整齐的百亩盐田。当地群众由衷地翘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八路军真是了不得,真有移山填海的神力。”“老百姓两年也修不成。”(注:参见山东解放军滨海军区政治部编:《滨海八年》,1946年7月7日;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2年12月翻印版,第410~411页,第413页)
“除了拥有坚定的抗战决心和正确的政策、策略外,根据地建设是中共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保障。”抗日根据地后来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中国的雏形,党、政、军,经济,教育,文化,社会治理全面发展。深入、正确地开展整风运动,重视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重视发展人民武装,重视发展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还重视公安司法和战时邮政建设。特别是进行减租减息、大生产和“双拥”运动,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革命热情。
军民鱼水情是抗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滨海军区在长期抗战中,与当地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浓厚情谊。部队尊重地方党政领导,凡有重大活动,都主动向地方政府请示报告或一起研究决定;每当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遇到困难,部队都积极支援,保卫和帮助群众耕种收藏。同样,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部队的困难,也全力帮助解决。民兵配合部队打仗,支援前线送饭送弹药不怕牺牲;掩护照顾伤员,机智勇敢,无微不至;踊跃参军参战,把参加八路军看做是全村和全家的光荣。有的是妻送郎、父送子,有的是妹送哥、姐送弟,或是兄弟双双把军参。各区、乡、村,都有组织地欢送参军的青年。有的骑着马,有的乘着车,个个戴着大红花,村村红旗招展,处处锣鼓喧天。妇女识字班、秧歌队边扭边唱。
在1944年初的动员参军运动中,滨海地区莒南县短短两个月就有1488人报名参军,参军人数是原参军计划的425%。解救伤员、掩护队伍也成为百姓支持的途径,“沂蒙红嫂”早已深入人心。人民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支持也源于八路军的良好纪律及开明的治理策略。没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也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时流传的歌谣唱道:
红旗展,歌满山,
滨海来了老四团。
打鬼子,捉汉奸,
军民并肩齐抗战,
鱼水难分心相连。
(作者:刘欣贤)
浏览:15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辉哥
    辉哥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