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传奇:六、回师滨海 故乡革命(内应加外攻,智取赣榆城)

东山刘 发表于2016-06-19 14:01:17
四、内应加外攻,智取赣榆城
智取赣榆城,是刘兴元重视敌伪军工作的重大成果和知人善任的最好例证。1943年11月,日军开始对鲁中、清河进行扫荡。山东八路军为争取主动,打击与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并为局部反攻创造条件,滨海军区决定乘日军兵力分散之机,先发制人,发起攻打赣榆城的战斗。赣榆城位于陇海铁路东段,是日伪军心脏地区、沿海敌据点的交通枢纽和特务联络中心,也是蚕食滨海的主要巢穴和掠夺沿海资源的前进堡垒。赣榆城防御坚固,有高耸的城墙、深阔的外壕、林立的碉堡和层层铁丝网。城内守敌是伪“和平建国军”第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率2个团及保安部队等约2000余人,长期盘踞在此,不易强攻。该李部伪军在我军不断围困和打击下,生活窘迫,情绪低落,内部派别斗争激烈。滨海军区政治部敌工科杨斯德根据刘兴元的指示,早已派敌工干事李德新利用关系多次潜入伪七十一旅内部进行活动,并同伪团长黄胜春建立了联系。根据这些情况,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符竹庭、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等,经过研究,确定了“主攻部队外攻,地下工作内应,共同解决赣榆城”的方案,即:由李德新同隐蔽在伪七十一旅的八路军内线关系刘连城副官接头,以催粮回城为名,带领由八路军化装的士兵,背着炸药,呼叫城门,叫开城门后,突击队及后续部队即迅速攻入城内;如呼叫不开,即转为强攻,炸开城门。攻城时间定于11月19日夜晚。
方案确定后,11月18日早晨,李德新去同刘连城接头,不料在城外遇到伪军的搜查队,不幸被捕。敌工科科长杨斯德得知此事后,急忙向滨海军区首长汇报。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整个攻城计划影响极大。有的领导顾虑:李德新被捕后,在敌人严刑拷问下可能泄密。我们的作战行动必须重新部署,并拟改变攻城时间。在此关键时刻,深知部属情况的刘兴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刘兴元认为:李德新同志是个好党员,有较丰富的对敌工作经验,多次打入伪军内部工作,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李平日沉默寡言,对党忠诚,机智勇敢,是可以信赖的同志,即使被敌人严刑拷打,也不会泄露作战机密。刘兴元又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分析了赣榆城内伪军的内部矛盾,认为捕捉李德新的这支搜查队住在城外,李德新如不供认自己是八路军,也不会把他送到城里去。基于上述判断,刘兴元建议,不必改变攻城方案,乘敌不备,仍有成功可能。陈士榘、符竹庭等经过反复考虑后,接受了刘兴元的意见,命令按原定方案攻城。(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29页)
11月19日,伪军副官刘连城溜出城来,21时后,带着滨海军区的敌工干部和突击队,顺利地叫开小城门,突击队随即冲进城去,打开大城门,并占领了东北城楼。后续攻城部队第六团、第二十三团相继冲入城内,迅速向纵深发展。经过数小时激战,大部伪军被歼。城内残敌据守在旅部李亚藩公馆顽抗,拒不投降。我军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敌工干部及刘连城向其反复喊话,晓以利害。李亚藩在我炮火威胁及政治攻势下,于20日下午无条件投降。
战斗刚刚胜利结束、硝烟尚未散去,敌工干事李德新匆忙跑来见军区首长。李德新穿着被撕破的衣服,带着身上的伤痕,汇报了他昨天被捕的情况。原来伪军搜查队偶然抓到了他,他咬定自己是贩私盐的盐贩子,什么也没暴露,敌人把他毒打了一顿,就关了起来。战斗一打响,伪军十分慌乱,很快向我军投降,李德新也乘机跑了出来。陈士榘、符竹庭、刘兴元等听了李德新的汇报,当即对他进行了安慰和表扬。刘兴元对干部的深切了解和信任,对敌伪军情况的准确判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29~230页)
赣榆城攻坚战干脆、漂亮,一个昼夜的连续作战,相继攻克了赣榆县城及周围兴庄、海头等11处据点,全歼伪第七十一旅、警察局,毙伪保安队长,生俘伪七十一旅旅长李亚藩、伪团长张星三以下官兵1600余人,并击退青口日军的两次增援,缴获轻机枪5挺,长短枪830余支,炮4门,战马30匹,汽车2辆,粮食20余万斤和大批军需物资。八路军仅亡3人,伤37人,打了个漂亮仗。此次战役,使日军“扫荡”、蚕食滨海根据地,打通海(州)青(岛)公路的企图完全破产。(注:资料来源于临沂地区地方史志办公室编:《临沂百年大事记.1840.6~1949.9》,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502页;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临沂百年大事记》中记载“歼伪族长李亚藩以下官兵1200余人”,而其他有关资料记载均为“歼伪族长李亚藩以下官兵1600余人”)
赣榆战斗胜利后,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萧华,向滨海军区致电祝贺,并发布了嘉奖令。赣榆战役,是一次敌后攻坚战,对于没有重武器的“土八路”来说,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不但鼓舞人心,振奋士气,而且积累了对敌军工作经验,创下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相结合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振奋了抗日根据地全体军民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信心,解放了敌占区的群众,争取了大批俘虏走向抗日的道路,镇压了罪大恶极的汉奸,粉碎了日军“扫荡”、蚕食滨海根据地阴谋,使其打通海(州)青(岛)公路的企图完全破产。(注: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3卷.罗荣桓》,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138页)赣榆战役的胜利,再一次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此役作为著名战例,被载入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不但详尽地记述了当年赣榆战役的经过,对战役中我军所采用的“先发制人,里应外合”、“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等战术手段,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为了奖励赣榆战斗中的英雄,除了集体照相留作永久纪念以外,刘兴元还以军区政治部名义专门与战斗英雄会餐,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也欣然前往参加。(注:资料参见山东解放军滨海军区政治部编:《滨海八年》,1946年7月7日;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2年12月翻印版,第134页)
这次战斗胜利后,滨海军区审时度势,随即主动撤出赣榆城。日伪军在赣榆城惨败后,十分恼怒,得知李亚藩等俘虏关押在赣榆县果林乡旦头村滨海军区机关驻地,于11月26日晨,集结日伪军600余人,趁着漫天大雾,实施偷袭,企图营救李亚藩等俘虏。符竹庭政委恰好带着一名警卫员骑马到旦头村检查俘虏工作,刚出门,突然听到前面有枪栓碰击的声音,大雾之中,他一时也看不清是何人,立即高声询问,不料对方竟然是用日语回答。“不好!敌人来偷袭了!”符竹庭立刻鸣枪示警,准备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谁知枪声一响,惊吓了自己的马,那马在大雾中一路狂奔,难以驾驭,致使符竹庭落马,一头撞到墙上,脑部严重受伤,待部队军医罗生特等人赶来抢救,已来不及了。一代抗日名将符竹庭,就这样壮烈牺牲,年仅31岁。是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血洒赣榆城。军区指战员都为年轻优秀地好政治委员的不幸牺牲深为悲痛。(摘录于抗日山烈士陵园资料)
山东军区临时指定刘兴元代理滨海军区政治委员,他肩负的责任更重了。(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29~230页)
马鞍山抗日烈士陵园符竹庭半身铜像落成后,1944年7月7日,滨海区举行了有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箫华,滨海军区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等党政领导和滨海军民5000余人参加的追悼会。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箫华、滨海区专员谢辉、参议长高赞非等分别撰写了悼词。滨海军区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刘兴元代表主祭团致祭词,鼓舞大家继承烈士遗志,勇猛前进。他阐明目前极端有利的国际形势,他激昂地说:“单单从这座抗日山上,就可以看得清楚: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不是孤立的,不仅苏英美及一切爱好自由、民主的国家支持我们,就连法西斯的德国和日本的人民也和我们并肩作战,已经把血流在我们国土上的希伯和今野博同志就是证明。”他振臂号召大家“生,要象军人一样生!死,要象军人一样死!”“烈士精神不死!”“为烈士复仇!”他坚定地高呼:“在我党中央领导下,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注:资料来源于山东解放军滨海军区政治部编:《滨海八年》,1946年7月7日;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2年12月翻印版,第679~680页)
(作者:刘欣贤)
浏览:223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辉哥
    辉哥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