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传奇:四、主动请缨 谋智献勇(智联无极道,同擎抗日旗)

东山刘 发表于2016-06-19 14:16:22
1938年春,他奉命率野战医院过黄河,回到陕北延川县。 1938年2月,日军攻陷太原,临汾告急。刘兴元想到自己参加红军6年以来,除了不久前在抗大学习8个月外,一直都在卫生部门工作,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他非常渴望到前方战斗部队工作。他多次向组织上提出请求,极力请缨到前方打仗。1938年4月,得到组织批准后,刘兴元分配到一一五师工兵营任政治委员。工兵营是8个月前由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两个工兵连及部分西路军脱险回来的人员组建而成,辖3个连,共300余人,绝大多数是红军老战士,随一一五师师部驻在晋西孝义县碾头村。由于这个营组建时间短,又是来自不同的部队,组建后即参加了平型关、广阳、午城、井沟等战斗,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整训,故而存在着较严重的军阀主义倾向,有的连队官兵关系也比较紧张。刘兴元上任后,根据师部直属政治处的指示,到各连队了解干部战士的思想状况,同营长王耀南研究,制定了纠正军阀主义倾向,加强部队团结的具体措施。经过全营排以上干部会议动员、布置,各连队进行了认真学习教育和积极贯彻执行,很快收到成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20页)。
纠正别人的军阀作风,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平易近人。1938年4月下旬,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师宣传队派出一些同志到师直属各单位进行指导,年仅13岁的李圭被派到了工兵营教歌。工兵营是直属队的重要单位,李圭虽然听说这个部队有好传统,对宣传工作很重视,但初次单独执行任务的他仍然非常紧张。时任工兵营政治委员的刘兴元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也十分尊重宣传队的李圭,先用家乡话和李圭交谈,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后,随即集合部队坐在操场上。值班连长一声口令:“起立!”全营“刷”的一声全部站起,而后喊:“立正!”先向刘政委报告,又向李圭敬个礼,而后全体坐下。战士们看到来了这么个小孩教歌,有的就交头接耳偷笑。刘兴元政委向大家讲话说:“今天宣传队的李圭小同志来给我们教歌,大家要认真学,现在欢迎!”首长重视,战士也都认真了,队伍中立即响起了热情的掌声。李圭教唱的歌是《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歌,他先把歌词讲清楚,再自己唱一遍,而后逐句教,最后再全歌联唱。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全营就学会了这首歌,而且唱的较准确(上述资料来源于李圭撰写的《伟绩丰功昭后人的张国华》一文)。在当年师部举行的“八一”建军节运动会上,工兵营在唱歌等文艺节目和赛跑、跳远、刺杀等项目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师部的奖励。部队政治军事素质的迅速提高,工兵营作战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9月,刘兴元和营长王耀南带领工兵营参加了汾(阳)离(石)公路的“三战三捷”(1938年9月14、17、19日,陈光、罗荣桓指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在山西汾阳至离石两侧之薛公岭、油坊坪、王家池伏击日军,三战皆胜,共歼日军1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560余件,击毁汽车30余辆)。和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的破袭战,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20页)。
1938年12月下旬,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第一一五师师部和第六八六团在代师长陈光和师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下,由晋西孝义县出发,向山东敌后挺进。1939年1月,部队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驻地屯留县附近时,刘兴元由工兵营调到师教导大队任大队长(刘兴元的好多资料上都讲到“1939年1月,刘兴元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但刘兴元于抗日时期撰写的《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一文中讲:“1939年1月,我由一一五师工兵营调教导大队任大队长,何运洪任政委。”笔者查阅何运洪同志的生平简历得知:何运洪同志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何运洪的简历上有“1939年任第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一项。本文按刘兴元任教导大队大队长叙述)。当时教导大队辖有6个队,学员约600余人,多为连排干部,教导队实际上是培训干部的随营学校。刘兴元到教导大队任大队长,深感责任重大,担心自己水平不高,经验不足,怕难以胜任。他曾向组织上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但组织决定不变,并鼓励他大胆工作。刘兴元到教导大队后,看到这里机构健全,作风严正,领导干部能力很强,各队的队长、政委多是红军时期担任过团职干部的老同志。大队政委何运洪同志是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并入党的老干部,经过长征,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刘兴元看到这些有利条件,打消了顾虑,增强了工作信心,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愉快地到教导大队工作。不久,他与何运洪奉命率教导大队越过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封锁线,进入鲁南的滕(县)峄(县)费(县)边区,于1939年5月到达沂蒙山区的费南,驻扎于崮口一带。部队初到新区,人生地疏,生活不习惯,和当地群众来往也比较少。在这段时间内,刘兴元集中抓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群众纪律,迅速开展了训练和群众工作,宣传我党我军抗日主张,团结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洪流(《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9卷.刘兴元》,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221页)。

一、智联无极道,同擎抗日旗
在教导大队驻扎的费县地区,有个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组织,名叫无极道。其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村村有道首,户户有道友;竖杏黄旗,替天行道;喝定心符,“刀枪不入”。每天早晨烧香拜祖,每天晚上练功习武,就是附近的土匪、蟊贼也惧怕他们,连混世魔王刘黑七也让他们三分。
教导大队进驻后,道友们冷眼旁观,既不远,也不近;既不亲,也不疏;既不硬,也不软。为摸清无极道的底细,团结广大道友们抗日,刘兴元便组织指战员走街串户,帮助群众推磨、轧碾、喂猪、养羊、耕种、收割。这样慢慢地就和群众熟悉起来,有的还交上了朋友,特别是那些青壮年和少年儿童,主动向战士靠拢,听战士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要求战士们教唱革命歌曲,一些年轻道友还缠着战士给他们讲抗日故事。一位房东老大娘得了重病,三天三夜昏迷不醒,滴水未进。教导大队的卫生员闻讯后,主动搬到大娘家,住在床前,耐心伺候,打针喂药,擦屎端尿,终于把老大娘的病治好了。老大娘激动得热泪满腮,紧紧抓着卫生员的手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闺女,比我亲生的还亲!”这件事虽小,在群众中的影响却非常大,都说:“当兵的见过千千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通过走街串户,访贫问苦,指战员们不仅和群众交上了朋友,建立了感情,还了解到无极道内部的许多情况(刘兴元于抗日时期撰写的《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1939年6月,教导大队召开党委会议,对无极道这个武装团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大家的共同认识是:无极道虽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但确实是当地群众为保卫家乡自觉组织起来的,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也没有反动势力在幕后操纵。几位道首,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有正义感也有一定的民族自尊心。无极道建立后,虽没有和日伪接过火,但曾多次打退过土匪蟊贼的进攻,保护了群众利益,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会议认为,只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不仅能争取团结无极道共同对敌,而且能将其改造成为我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会议确定,由刘兴元、何运洪出面和无极道首领谈判(刘兴元于抗日时期撰写的《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谈判在温凉河(河水左边凉,右边温,故名“温凉河”)边的柳林深处举行,双方各派了三名代表参加。当刘兴元和何运洪等人步下桥头走向河边时,几位道首腰挎大刀,身披彩带,双手合掌,满面含笑地将他们迎进丛林。丛林深处的草地上,摆着两溜条桌,放着茶壶茶碗、笔墨纸砚。代表们来到桌前,分宾主坐下,道友们奉上香烟,敬上茶水。谈判开始,在道首们的再三催促下,刘兴元和何运洪同志先后宣讲了我党我军的抗日救国主张。道首们纷纷表示:共产党乃拯救万物之主,愿在共产党领导下,和八路军并肩携手,浴血奋战,驱逐日寇,完成光复祖国之大业。会议结束前,双方还签定了“互相支持,互通情报,同心同德,共同对敌,无极道供应部队粮食,部队供应无极道枪支弹药”等项协议。会后,部队方根据道首们的要求,派了一批政工人员,到无极道内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指导武装训练工作,不仅提高了道友们的政治觉悟、道德素养,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整体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刘兴元于抗日时期撰写的《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由于和无极道形成了较好的统战局面,费南地区抗日救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不久,教导大队在南马庄组织召开了费县二区各界人士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了抗日民主政府。区政府成立后,相继成立了马庄、岗阳、马山、棠林等乡村政权,还组织建立了自卫团、农救会、儿童团、青抗先等群众团体,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刘兴元于抗日时期撰写的《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作者:刘欣贤)

浏览:192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荒堂主
    大荒堂主
  • 辉哥
    辉哥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