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撤到筠门岭以北的新开河高地,连夜构筑新的碉堡阵地。敌人因为也遭到我们的沉重打击,暂时停止了进攻。
为了打一仗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5月初,我们在站塘中村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进行筠门岭战斗总结。因为魏协安是代理师长,经师军政委员会(师党委)讨论,由我在会议上做筠门岭战斗的总结。我们的检讨只是停留在战术性质的范围内,并没有认识到造成战斗失利的总根子,因此,我们的总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因为战役战斗的胜利首先取决于战略指导的正确。正因为我的总结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此不能解脱同志们的沉重心情,找不到今后的方向,会场上笼罩一片沉闷、压抑的气氛。大家一言不发,好象在思索着什么,我也有些茫然了。就在这个时候,司令部的作战参谋跑来,激动地悄悄对我说:“会昌转来电话,是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找前线指挥员讲话。”
我猛一听吃了一惊,感到突然,心想:毛泽东同志为什么没有在北方战线指挥主力部队作战,而到南方战线来了呢?但我又立刻想到:毛泽东同志一来,我们一定又要打胜仗了!真象久旱逢雨一样,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心里漾起了一阵激动、欣慰。我跑步来到值班室电话机跟前,微微颤动的手刚刚拿起听筒,还没等我说话,听筒里先传来了熟悉而亲切的声音:
“你是哪一个?”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声音。
我紧张而又大声地回答自己的名字,深怕毛主席听不清楚。然后又说:“总政治委员你好!”
毛泽东同志紧接着就从容地问到:“前边敌情怎么样?敌人有多少?怎么部署的?现在有些什么动向?”
毛泽东同志的声音使我感到无比温暖,心中的紧张、焦躁情绪立刻消失了,我恢复了镇静,详细报告了前线的情况。
毛泽东同志接着又问道:“筠门岭的战斗是怎么打的?部队伤亡多少?战士们的情绪怎么样?现在是怎么部署的?”
我又将筠门岭战斗经过,以及退出阵地后的新的防御部署情况和部队整顿情况作了扼要汇报。
毛泽东同志听了,鼓励我们说:“你们打得很好,你们是新部队,敌人那么多,打了那么久,敌人才前进了那么点,这就是胜利!”
在我们部队同数倍于我的敌人浴血奋战,遭受重大伤亡,被迫退出阵地,大家沉重的心情不能解脱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丝毫没有责怪我们,而是通过对主客观因素、敌我力量对比等情况的分析,充分肯定我部队的成绩,给予如此恳切的鼓励,这说明毛泽东同志是多么了解前线的情况,多么了解部队的心情啊!
接着,毛泽东同志又明确、具体地指示:现在应该把主力抽下来,进行整训,用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队打游击、袭扰、牵制敌人。整训中要总结经验,好好研究一下,是什么道理挡不住敌人?是什么道理不能打好仗,不能大量消灭敌人?聆听这些指示,当时我还理解不到它的深刻意义,直到遵义会议以后才意识到毛泽东同志是在启发我们,要我们认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错误路线。
毛泽东同志还指示我们说: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消灭敌人,要组织地方部队、游击队和赤卫队,在敌人的侧后方进行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并取得地方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你们左边有江西省军区领导的大吉山游击队在信丰一带活动,南边也有游击队和赤卫队在全南、定南、龙南一带活动,他们可以牵制敌人,所以,你们要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的打法,严密侦察和研究敌情,地形,在会昌与筠门岭之间布置战场;要在敌人侧翼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有利条件,首先消灭敌人一个营一个团,继而打更大的胜仗。要同时考虑几个作战方案,例如,敌人做一路来,我们不打他的头,也不打他的身子,只是打他的尾巴;敌人做几路来,就打他侧面的一路。总之,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消灭敌人一部。毛泽东同志这一系列指示,每一句话都沁入我心中,感到豁亮了,这不正是毛泽东同志过去指挥我们,在几次反“围剿”中打胜仗的办法嘛!
最后,毛泽东同志对于“反水”的问题作了指示,对“反水”的人决不要打枪,但是要放“纸枪”——向他们散发传单、标语。同时要帮助地方党和政府多做群众的工作!争取群众,教育群众,孤立和打击反革命分子。
话讲完了,我放下听筒,反复地回味和思考着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使我从不利的形势中看到了夺取胜利的希望。耳中回荡着毛泽东同志亲切而有力的声音,脑中涌现出一连串的回忆:
那是一九三O年秋,毛泽东、朱德同志在长沙城外,说服大家放弃执行立三路线的错误命令,根据实际情况,果断撤离围攻,率领部队从湖南向江西转移。在安源的一个军民大会上,我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他讲话。毛泽东同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讲了当时的形势,讲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党的纲领,号召工人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反帝反封建,为工人阶级,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用深入浅出的革命道理武装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思想,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当场就有上千工人和农民参加了红军。那时,我在安源工人纠察队担任党代表。几天之后,我们工人纠察队就跟着党和毛泽东同志,跟着红军,来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作战中,在江西小布的红军誓师大会上,在福建建宁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讲当时形势和任务,讲粉碎敌人“围剿”的“七大把握”。每次都使人热血沸腾,浑身上下添力量。……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从沉思中醒过来,觉得眼前分外明亮,充满着希望和胜利的信心。对!我应该赶快告诉大家毛泽东同志来到南方战线的消息,传达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的指示。我跑步回到会场,同志们看到我那高兴的样子,立刻静了下来,等着听好消息。我抑制着激烈的心跳,激动地说:“同志们,毛主席到南方战线来了,毛主席给了我们很多重要指示……。我们又要打胜仗了! ”会场上立刻活跃起来。
我先向师的几个负责同志作了简要传达之后,随即向到会的全体干部详细地传达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会场上不时地响起掌声和口号声。许多同志兴奋得站起来,一个个眼睛发亮,脸上的愁云一扫尽光。全师有名的善于夜战的六十五团第三营营长张国奇同志,不顾头上用纱布扎着的伤口的疼痛,举起拳头,带头请战。大家都纷纷要求战斗任务。会议在激昂的战斗气氛中结束。
当北斗星挂在天空闪闪发光时,我们召开了师军政委员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作了具体部署:正面放两个营,加固防御阵地,顶住敌人;以小部队协同地方游击队到敌人侧后去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抽出一部分干部和战士帮助地方党和政府做群众工作;主力部队集中整训,准备打仗。第二天,我们就带领干部到前沿察看地形,研究新的作战方案,并向全师指战员传达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部队情况进行了战斗动员。战士们纷纷擦拭武器,打草鞋,抓紧战前练兵,政治情绪高涨起来。
筠门岭战斗后,国民党李杨敬的第二纵队的第七师进驻筠门岭;第八师驻盘古隘、澄江、吉潭;独立第一师回驻武平;一纵队第五师驻平远;第一师驻寻乌,四十四师驻安远。敌人为了巩固筠门岭的防守,常派以一个加强营编成的支队,向筠门岭外围地区作“游击扫荡”,甚是猖狂。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根据地,我们在整训中,以有力的小部队,主动地有计划地打了五、六个小仗,消灭了敌人一些前伸的小部队。在我调离二十二师不久,敌七师派出的加强营在周田遭我五个营的绝对优势兵力夜袭,全营被歼灭过半,敌营长朱省亚被击毙。“铲共团”在周田也被我全部歼灭。此后,敌人只得龟缩在筠门岭,不敢轻举妄动,敌人始终没有能占领会昌。这是我们贯彻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的结果。
在地方工作中,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改变了错误的土地政策,使中农的情绪稳定下来,向我们靠拢,基本群众的政治热情也重新高涨起来。对“反水”的人,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指出他们是被地主、反革命分子欺骗和利用,号召他们认清敌我,欢迎他们回到革命这边来。在短短的时间里,情况就有了显著的变化。这种人看到我们部队出动,也不再叫嚷和报告敌人了。
部队整训在紧张地进行着,各团自下而上地召开了会议,进行战斗总结,表扬和奖励了战斗英雄模范人物。整顿了连队党支部,调整充实班排连的组织,加强了领导。部队加紧军政训练,准备打仗。我们到前面阵地去检查整训和战备,一路看到部队出操、瞄准、刺杀,听到战士们喊着“杀!杀!”的声音;看到部队在野外进行班、排攻防演习。傍晚,连队点名时,歌声、口号声此起彼落。我们已好久没有看到部队这种昂扬的战斗情绪了,一阵阵喜悦涌上心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呀!毛泽东同志到南方战线来,只有这么短短的时间,形势就变了。实践再次说明,按照毛泽东思想行动,部队就斗志昂扬,就打胜仗;地方群众就拥护,根据地就巩固。
毛泽东同志来到会昌,作了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地分析了斗争形势,预见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于党中央和红军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红军广大的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绝不会眼看着中国革命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断送掉,就在毛泽东同志即将离开会昌的时候,他以饱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浏览:8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