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多苦难 青年入红军
曾国华,1910年10月15日出生于客家地区广东省五华县岐岭街。这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圩镇。父亲曾文山,在本街商会当会计,是一位不问政治不信宗教、安分守纪的市民;母亲王氏是客家家庭妇女。兄弟姐妹 12人他排行老十,上有3个哥哥和6个姐姐,下有1弟1妹。家中吃闲饭的人过多,父亲的微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曾国华3岁时,父母将其卖给本区姓吕名官臣的人作养子。吕家有房屋3间,耕地数亩,吕官臣是个风水先生并吸大烟,他常去南洋东南亚国家等地靠看风水维持生活。吕之妻钟氏,在家务农,靠种地过日子。他到吕家第二年,钟氏又生一子,当其长到五六岁时,年仅10岁的曾国华就变成整天挑水、打柴、放牛、割草的小长工,过着挨打受骂,食不裹腹的日子。他明里不敢反抗,却知暗地报复,伺机痛打钟氏之子,以泄已愤。钟氏之子长到7岁时患病死去,曾国华曾暗里高兴,一度幻想吕家会转变对他的态度,却不知钟氏更痛恨于他,打骂有加无减。有一点改变的是曾国华1l岁时让他在夜校和初小念书。吕官臣回家又讲些封建落后的旧道德旧礼教,什么天地君亲师,不忠君主、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天诛地灭,等等。在学校里,在邻里同伴中,又因自己是卖给人家的“丢儿”是吕姓人的“杂种”,常受讥笑和讽刺。家庭的虐待,邻里的污辱使他无法忍受下去,就萌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1924年适逢北伐军一部来到家乡,14岁的曾国华就背着吕家,伙同几名伙伴一起投笔从戎了。
从军不久,曾国华所在的部队就与张发奎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合编,以后开始北伐。此时的曾国华年幼无知,还不能扛枪打仗,只能当干杂活的勤务兵,虽然常受军官的训斥和打骂,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热闹,对他很有吸引力,一晃两年就过去了。部队打到山东时,张发奎反蒋把部队撤回广东。曾国华所在的旅未来得及走,即被蒋介石改编为独立第四旅。 1929年该旅驻南京地区时组织兵暴被察觉,除一部分突围拉到苏区与红军会合,其余大部分被缴械,排以上军官部分被杀,部分开除,曾国华等士兵全部被押送杭州南新桥集中营关了6个月。1930年爆发蒋冯闫战争,曾国华等被编入国民党军五十二师当兵。蒋冯闫战争结束后,部队开到徐州九里山军营驻扎时,又有一个连发生兵变,将军官杀死后拉到鲁南山区打游击。曾国华随着年龄增长,又经历这些反叛国民党、投奔革命的事件,虽然还不大懂革命道理,但已对国民党军队打骂士兵,欺压百姓,克扣军饷等恶劣行为产生不满,开始不安于白军的日子而向往红军了。
1931年春,国民党五十二师开往江西围剿红军。在陕江埠田一带驻防4个月没有见到红军,却看到到处是红军的标语、告白军士兵书:“红军官兵平等”、“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为穷人谋解放”、“蒋介石是叛变革命的卖国贼”,等等。在红军的宣传和苏区群众的影响下,国民党五十二师不断发生成班成排的“兵暴”。曾国华目赌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百姓的抢掠和残杀,又身受军官的训斥和打骂,耳闻红军“官兵平等”,“军民一家”,等等,他要逃出白军,投向红军的心愿已经急不可待了。一天晚饭后,见班里无人,他一把拉住情同手足的张大个说:“兄弟,咱们走!”“好!听你的,咱再拉两个!”张大个心领神会。可是干这种玩命的大事,他们难免神态失常,终被连长怀疑,因无证据,只好以补充缺员为由将全班解散,曾国华的班长也随之丢了。但是连长对曾国华总是不放心,一次因他归营晚,把他痛打一顿,又禁闭了3天。这时的曾国华已是铁心要投红军,但不知红军在那里,怕被苏区赤卫队抓去杀害。1931年6月国民党五十二师进到苏区东固、兴国、被红军牵着鼻子来回绕圈子1个多月也未找到红军。 8月,红军主力在方石岭、东固山一带包围了五十二师。曾国华又组织3人伺机逃跑,因被发现而被关押起来。当晚红十一师发起进攻,五十二师被击溃,曾国华被解放,从此参加红军,走上革命的征途。
(王连城 曾林辉 著)
浏览:21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