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铁建国初期撰写的自传:一、参加革命前的个人情况

晓冰岭上梅 发表于2016-06-19 20:53:14
第一部分 入伍前生活学习情况的介绍
刘时铁,原名刘秉慧 ,1940年3月入苏鲁皖校学习时,因当时党处于秘密时期,学员皆更换姓名,我曾改名“黎明”。原籍山东招远,后迁移烟台。一九三八年五月入伍,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入党(候补期半年)。入伍后即做妇女工作,历任干事、会长、区党委妇委委员,至一九四四年秋调入部队工作。历任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政治协理员、直工干事、副科长,一九五二年五月任现职(空三军干部部任免科副科长)

(一)我的家庭
1918年生于烟台。父亲做商,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前母生下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后,即死去。父亲又与我母亲结婚。生我姐哥妹连我共四名。十岁前,家庭生活较富裕,有两个书铺(父亲与三叔合办的)资本在十万元左右。但我父亲为人很吝啬,封建思想也很浓厚,故我们的生活,都是一菜一汤。居的房子是纸糊的窗户,点的煤油灯。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和姐姐做的。十岁前和三叔分家,各分得五万资本。十岁时父亲因脑充血病故,又与大哥分家。母与我姊弟四人分得一半。此后,生活来源,全靠银行利息维持。母亲因此感到父亲死后无人照顾之苦,则常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念书,长大养活自己。十三岁时母又患支气管哮喘病故。因与大哥不和,只有我们姊弟四人在一起生活。当时在烟台市,亲友很少,也不互相往来,只有父亲的一个宫姓朋友,在海关任税务师(政治态度不明)此人好义心大,不怕得罪于我大哥,常常照顾我家。他家很有钱,住的是楼房,吃穿都很讲究。幼时我很羡慕他家的生活。大概是在我十四岁冬天的时候,宫姓朋友调到天津海关去了。次年又听说他得病死去。此后只有我姐妹四人,别无他人照顾。

(二)我的学校
九岁春天,开始入烟台彭城小学一年级读书,十岁春天又随着姐姐改入同姓刘子寿家私塾学校读书。五月间因父病故则退学自修。到十四岁时,因母病故后,姐姐要管理家务,无暇照顾我的自修,所以又考入烟台培真女子中学高小一年下读书。入校后因虚荣心强,对各门功课都很用心,所以每次月考、季考,皆考在头三名之内。老师时常奖励,同学亦皆尊爱。因此使自己的虚荣心更加增长。
培真高小毕业后,继续升入高中。因该校长是个女子,教师也是女的占多数。因此给我一个影响,女子只要好好读书,有了本领就可以独立生活的。加上母亲在世时对我的教育,“好好念书,养活自己”的话,还牢记在心,因此为了争取将来做个女教师,即成为我努力学习的目标。
初中毕业后,即投考高中于烟台私立高中。因私立学校需80分才及格,则未被录取,在家补习一年,次年则考入烟台市立中学高中一年级读书。入校后,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日本即将侵入烟台市前,学校决定南前去曹州。我们班只有六名女同学,全部报名随校迁移,后因学校不允则未南去。
学校南迁后,留烟同学即组成了一个组织,为“读书研究会”。名义上是同学们互相研究功课,实质上是进行着抗日救亡工作,经常到城郊和附近乡村进行宣传工作。在宣传中及同学们对我的帮助下,增强了我对敌人的仇恨,那时只有些民族观念,对(共产)党根本没有认识。

(三)走进了革命队伍
1937年冬,日本侵入烟台前,因不愿当顺民过亡国奴的生活,即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问题,则与比我高一级的同学苗可俊商量,如何寻找出路。当时我们估计日本不会一下子就深入到乡村里去,暂时先到同学家住一个时期,看形势的变化再决定。
十二月三十日,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也是第一次开始农村生活的一天。同学家矮矮的房子,小小的院子,在外面一看就知道是个贫寒之家。她的父亲是蓬莱城里电灯公司的职员,母亲是个家庭妇女。生活主要靠她父亲的薪金,仅可维持生活。
旧历年终时,日本即侵入烟台。姐姐来信要我回家过年。我没有回去。因那时即听传说附近有了游击队,里面有女兵。我和苗可俊准备过年后参加游击队抗日去。当时对(共产)党还是没有什么认识,也不知道游击队是什么军队,只知道是打日本的。所以当时是抱着一个试试看的态度,是抗日的就干下去,否则再回来。但同学母亲因只有一个女儿,不能让她当兵去,同时还怕我俩偷着走了,几天都不让到大门外去。经过了再三动员,才使她打通了思想。于是1938年5月间由同学的同学(姓名已忘记)介绍参加蓬莱县政府保安队工作。此后即开始了革命大家庭的生活。

浏览:193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仙乡福华
    仙乡福华
  • 南之木
    南之木
  • 小卒
    小卒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