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淮,乳名宝清,又名罗济,号定涛、滨海。1918年1月3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四川(今重庆)荣昌县复兴乡(今远觉镇)一个乡绅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二,五岁多丧母,九岁时父亲续弦有了继母,从小多跟祖母生活。1922年四岁零四天发蒙、拜老师。五岁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念到三年级后,1926年停止念新学,分别跟叶子芳、唐孝芳老师念私塾。1929年上半年跟幺舅公武秀才学私塾。幺舅公是共产党员,其女婿也是共产党人,被地方反动政府杀害。这是罗义淮参加革命前最早接触到的共产党人。1929年下半年武秀才去世后,罗义淮又到吴家铺跟文秀才敖杰生老师学四书五经,学到1931年又继续念小学五年级。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三省、不断扩大对华战争,全国人民不愿当亡国奴,抗日民族热情空前高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罗义淮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32年在荣昌县安富镇棠香初级中学念书期间,开始看陈毅创办的《新蜀报》等进步报刊。1934年暑期从棠香中学毕业,到重庆参加会考,考入万县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改万县师范)。在校学习期间,接触了更多进步书刊,曾经看过鲁迅小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狄超白的《政治经济学讲话》、张仲实翻译的《新哲学大纲》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看了张《丰台车站画报》,其中有幅漫画画的是日本鬼子强占中国领土的丑恶行径,题为“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幅漫画激发起罗义淮对日本鬼子的极大义愤,越发坚定了其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1932年春淞沪血战,何梅协定、塘沽协定这些“国耻”,1935年殷汝耕搞汉奸“冀东自治”……一系列中华民族遭侵略、受屈辱的事件,使罗义淮从小就讨厌日本旗子,参加过抵制日货斗争。从1935年起,就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一名热血青年。
1937年上半年从万县师范毕业,在万县市电报路小学教书。罗义淮常与在万县三正埠民众教育馆当馆员的李忠慎(即李新,系同乡、初中同学)等进步青年,定期聚会,议论国家大事,分析抗日斗争形势。“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们对蒋介石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日益不满,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来后,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带领全国民众抗日的先进政党,只有投奔共产党,才能走上抗日斗争第一线,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于是他们酝酿脱离蒋管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