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廖海光

恨球不赢 发表于2014-12-22 21:21:41
    我父亲罗义淮保存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抗日战争时期父亲的老首长——胶东抗大政委廖海光伯伯送的单人照。廖伯伯脸部虽然照花了,但轮廓还是很清晰的。廖伯伯在胶东抗大任政委是1940年——1943年,正值25岁至28岁,英姿焕发,朝气蓬勃,一看就是个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领导干部。我父亲罗义淮一直在廖伯伯属下任宣传股长。
    父亲罗义淮早在1939年11月抗大一分校从晋东南挺进山东途中,就与廖伯伯在一起工作了。学员一大队队长是阎捷三,廖伯伯任一大队政委,我父亲任宣传股长
    下面节选《罗义淮传》中的一章文字,以介绍胶东支校:
    1940年2月,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由进到沂蒙山区的抗大一分校,派出第一大队的干部,越过胶济线,到胶东抗日根据地和胶东军校合并,叫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也称三支校。3月中旬,罗义淮所在的一大队干部百余人,在大队长贾若瑜、政委廖海光率领下,在山东纵队五支队(后改为五旅)13团3营伴护下,从鲁中开赴胶东。当越过胶济铁路封锁线,宿营于临淄县南、北高阳村,遭到日军突然袭击。敌人以步、骑、炮兵部队,分路合围我宿营的南、北高阳村。贾若瑜率领一大队和13团3营一个连,在北高阳村顽强战斗了一整天,打退敌人数次进攻,直到黄昏,敌人不得不撤退。一大队以牺牲一名区队长、伤几名干部的代价,取得这次遭遇战的胜利,给胶东部队和当地人民以良好印象,也为抗大赢得了能打仗、会打仗的好名声。
    经过一个月辗转战斗,一大队于4月上旬进入胶东抗日根据地,在招远、掖县、莱阳边区的掖县桑园村与胶东军校会合,随即进行两校合编工作,正式成立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对外称“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刘汉任校长,贾若瑜任副校长(刘汉不久调五旅政治部工作,贾若瑜接任校长),廖海光任政委兼政治处主任,黄经琛任教育长,张英勃任政治处副主任。罗义淮在胶东支校政治处任宣传股长。组织股长严政,保卫股长陈久安,民运股长承福元(后牺牲)。
    胶东支校成立后,经过短时间准备,第一期学员于6月1日正式开学,有学员600多人。恰逢日寇在胶东发动“六·一”大扫荡,这是日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二次大扫荡。日军集中了近千人兵力,把矛头指向掖县、招远、莱阳、平度四县交界不大的根据地(纵横各约25公里),采取夜间出动、拂晓袭击、分进合击的包围攻势。胶东支校驻地靠近胶东区党委机关附近,也是敌人首次合击的目标。抗大干部有军事指挥经验,学员多为部队基层干部,且装备一定数量的步枪、手榴弹,而胶东党校教职学员四五百人,都是地方干部,缺少军事训练,也无武器装备。胶东区党委指示,由抗大统一指挥胶东党校,一起投入反“扫荡”战斗。
    抗大支校向南边的大泽山北部转移,6月13日与跟踪而来之日军在铁夼寺北山进行了一场战斗,给了日军以重创,粉碎了日寇“六·一”大扫荡。我第二队支部书记王士奎、四队区队长郭前和7位学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另有几名干部和学员负伤。铁夼寺战斗,是抗大进入胶东半岛创建支校后的第一个战斗,既锻炼了抗大师生,也为支校在胶东站稳脚跟、坚持在敌后办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有开辟大泽山根据地的意义。从此,胶东支校便在大泽山根据地驻扎下来,一面教学,一面为巩固扩大根据地而战斗。同年8月下旬,胶东支校又配合五旅主力,进行了大田战斗,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大泽山根据地的进攻,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的反共气焰。此时胶东我军,积极配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百团大战,开展了对日寇据点和交通线的破袭战。10月10日,第一期学员毕业离开支校,大部分回原部队工作。
    这期间,为了便于战斗行动,抗大支校的组织形式作了调整,在校与队之间设立了营的建制,共编为两个营。一营:高锐任营长(军教股长兼),罗义淮任教导员(宣传股长兼)。二营:王奎先任营长,周澍任教导员。一营下属:一队队长官俊亭,指导员吴泰如,这个队战斗力强。二队队长李宏茂,指导员孙振钰。五队队长茹夫一,指导员宋西侯,这是青年队。
    11月27日,第二期学员开学,依然是600名学员。罗义淮此时又回到宣传股。之前,10月23日,日寇偷袭支校警戒区队,四队指导员钟困吼、支部书记宫本初、区队长任书竹和十几位学员牺牲,这是支校创建以来第一次受到的较大损失。支校在大泽山根据地办学期间,条件非常艰苦,筹集到的粮食多是带壳的谷子,砂子多,做成饼子既粗糙又牙碜。为防备敌人袭击,通常是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囫囵吞几口粗谷饼子,就拉上山顶去,中午吃些冷饭,挨到晚上才能下山吃一顿热饭。冬天山里很冷,常常在山上露营,天明后,人被埋在雪里,像一个个小雪丘。罗义淮就是在这时患了严重的胃病,他仍然和全校师生一样,咬紧牙关,坚持边教学、边战斗。
    1941年上旬发生“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投降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下旬,日伪大举进攻我大泽山根据地。支校突围后,3月中旬又遭遇顽固派军队进犯,连续激战七个昼夜,接替罗义淮的一营教导员、老红军余兴华和二队副队长(代队长)吴润清壮烈牺牲。大泽山是胶东支校校史上最艰苦的阶段,第二期学员于3月18日提前结束学业。10个月的边战斗边教学,为胶东我主力部队和游击队共培训了近千名军政干部,100多名地方干部。
    1941年春天,许世友带领渤海军区一个团来到胶东,打下牙山,打开了胶东根据地的新局面。这年3月,胶东支校进驻牙山根据地,直到日寇投降。牙山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处于战略枢纽地位,虽是新解放区,但当地群众对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并不生疏,很快建立起良好的军民关系,为抗大办学创造了好的环境。第三期学员于6月1日正式开学,学员还是600余人。这时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抗大时事政治课添加了新内容。由于环境相对比较安定,到11月7日第三期学员顺利毕业。之前不久,贾若瑜校长调任五旅参谋长,聂凤智由一分校校部派来接替贾若瑜任校长。此前,张英勃升任政治处主任,严政升任副主任。
    1942年1月15日,第四期学员开学,期间经历了敌伪两次“扫荡”,至同年9月毕业。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后,支校归胶东军区指挥。同年10月第五期学员开学,开学一个月,支校师生就参加了反日寇在胶东的“拉网大扫荡”。这年11月,日寇在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纠集2万多日伪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拉网大扫荡”,把我根据地的许多军民围困在马石山地区,企图一网打尽抗日武装。支校师生在校长聂凤智、政委廖海光领导下,配合胶东军区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寇的“拉网大扫荡”。
    1943年5月,为贯彻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方针,山东军区决定,胶东支校改为教导二团,受抗大和胶东军区双重领导,任务仍如前不变。蔡正国接替聂凤智任团长,刘浩天接替廖海光任政委。三年多的艰苦环境中,胶东支校边学习,边战斗,先后培养学员3000多名,许多学员日后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
    从1943年5月到1945年8月,我父亲罗义淮与廖伯伯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但1945年9月山东五师一成立,廖伯伯任五师政委,我父亲就任五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又成了廖伯伯的下属。后来,廖伯伯提升十三纵(31军前身)政委,从此父亲再没有成为廖伯伯的直接下属。解放以后,廖伯伯长期在福州军区工作,我们时常听父亲讲起与这位老首长在一起工作时的故事。廖伯伯和李勇阿姨也只是与父母亲偶尔在电话中联系过。
    廖海光伯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浏览:18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 刘委员
    刘委员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