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革命母亲刘志华:十三、难忘故乡行

和平 发表于2016-06-20 15:09:36
—难忘故乡行
    我们的老家河北省阜平县,是红军时期建立起来的老革命根据地。那是我们的父辈生长的地方,也是他们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过的地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出生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这些孩子从未回过老家。90年代初离休后的妈妈突然宣布要率领我们全家二十余口人一同回老家了,大家心中特别高兴,早早地就做准备,盼望早日成行。
    1992年7月15日,是我们成行的日子。那天虽然天气不好,正赶上大雨,可大家还是高兴异常。妈妈离休十余年了,由于身体不好,哪也去不成。这次有大家保驾,再加上妈妈解放后也没回过阜平老家,因此也非常兴奋。几个小时的火车在大家的说笑中一会儿就过去了。等到了保定,一下火车就看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二姐的儿子,我们的外甥。外甥熟练地驾驶着汽车,很快就将我们拉到了阜平县河南村的二姐家。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二姐一家和大姐大姐夫,大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么多人一起回来,特别是由妈妈亲自带队,这一举动,震动了全村。
    在二姐家休息了一晚上,一大早我们就乘车往老家柳峪村赶。柳峪村离县城不远,只有二十余里。汽车跑在公路上,两边的山峦不断从眼前延伸。看着这些山峰,我们感到特别亲切,因为那里有爸爸战斗过的身影,是他浴血奋战的战场,晨风阵阵吹来,路两边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是爸爸吹萧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这使我们想起爸爸当年在这里就是通过文艺演出来宣传革命道理的。
    时间不长,老家柳峪村到了。柳峪村不大,坐落在两个小山沟的中间,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河从村中流过,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村中住有70多户,大部分人家住的还是土坯房。别看这个地方不大,也不起眼,然而它却是华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的发祥地,也是华北大地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而我的爸爸就是这个党支部的创始人。这里的老百姓不但为革命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且还为革命队伍输送过大批革命志士。
    汽车刚一进村还未停稳,鞭炮就响成了一片。曾任县长现已离休的王专哥嫂也早早地迎出了门外。大哥紧紧拉着妈妈的手不放,眼里充满了泪水,那场面真是让人感动。稍微休息了一下,妈妈和我们一同看望了村里的老革命、老党员。
    中午,全家吃了一顿合家欢乐饭。下午,大哥带我们一同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山里绕了一圈,给我们介绍了战争年代艰苦的革命斗争历程,从而更激发了我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立志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的决心。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城南庄党中央旧址、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的故居,还瞻仰了阜平县烈士陵园。每到一处,都给我们每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老家我们还吃了一顿忆苦饭,那是用玉米面与杨树叶搅成的疙瘩。大家虽然没有说什么,可心中都明白,这是一堂无声的政治思想教育课。饭后,全家一起去给老祖宗上坟。虽然我们对老祖宗一无所知,但是从老红军的身上,我们已体验到了老祖宗人品的光明磊落。因为他们哺育了革命的一辈,没有他们的培养教育,就没有我们后代的前仆后继。
    为了感谢亲人的热情款待,表达对前辈的敬慕之情,晚上,我们在大哥家的院内召开了别开生面家庭文艺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妈妈致了感谢词,大家怀着对家乡的爱、对亲人的情,尽情地表演着各种节目。能歌善舞的姐妹们和妈妈的孙男外女分别表演了舞蹈、独唱、京剧清唱等。大姐、二姐深情地唱起了抗战时期的歌曲,就连妈妈也与孩子们一起表演了小合唱。虽然节目都是家里自编自演的,可演出效果却随着大家的歌声传遍了村庄,传遍了县城。
    演出后,大哥心情非常激动,他为我们家有这样一个大家庭而骄傲,也为家有这样一群后代而自豪,更为妈妈有这样一群孝顺的子女而感到欣慰。他不断叮嘱我们,千万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为家乡人民争气,为老区人民争气。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70周年活动中,今年85岁的大哥作为老支前模范的代表,乘坐彩车经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成为我们家最光荣的事情。
    我们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结的故乡行,虽然已过去20多年了,但这次故乡行,却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难忘的经历,永恒的记忆,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永远发扬革命传统家风,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做出新贡献。
浏览:64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