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革命母亲刘志华:十一、甘愿助人为乐

和平 发表于2016-06-20 15:10:50
    妈妈1942年参加革命,但她从来不以老革命自居,不盛气凌人。她待人平等、厚道、和气、宽容。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从不推卸。因此,大家都信任她,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商量。无论在哪个单位,都得到群众的爱戴。妈妈对机关的同志、周围的邻居,无论是干部还是工勤人员,也不论地位高低,都热情相待,关心他热 胜过关心自己。
    1983年,我们为爸爸落实政策的问题赶到河北省会石家庄,几个原在机关食堂工作的大师傅一见面就对我们说:“我们过去借的钱到现在都还没还,你父母就是不要。”爸爸在20世纪40年代的警卫员王凤云,解放后一进城就申请回乡,后来生活陷入困境,爸爸妈妈知道后,每年总要寄钱资助他们。爸爸去世后,妈妈仍一直坚持寄钱,直到去世。我们的一位邻居,生活比较困难,男方退休后工资收入少,女方下岗,夫妻二人都有病,时常为生活问题产生矛盾。妈妈知道后,经常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有时还把做好的饭送到他家。听说他们看病有困难,当即拿出3000元让他们看病。他们提出分期还款,妈妈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像这样的事,妈妈做的很多。单位的干部职工不管谁家中有事或有病,她都要亲自探望。区妇联有一位大龄结婚的干部,因难产去世。在她于死亡做最后抗争的那个晚上,妈妈整整陪伴她一夜。对过去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老战友,妈妈更是爱护有加。她身边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同志们的电话号码,如果不能亲自探望,就打电话以示问候。原河北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尹敢叔叔随机关来到天津,因未带家属生活上无人照顾,妈妈就常帮他缝缝补补。
    妈妈对待同志、战友如此,对待家里的保姆也是一样。因为母亲一心忙于工作,家务事只好请保姆帮忙。妈妈的孩子们都是保姆带大的。妈妈与保姆关系极好,年龄相仿的就像亲姐妹,年龄小的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女。一位保姆结婚后,生活困难,妈妈每年都资助她家200元,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点。因此,前后几个保姆都与母亲保持着亲密联系,逢年过节,他们或派儿女或与家人一块来看望母亲,一个小保姆还非要认妈妈为干妈。妈妈还常教育我们,一定要把保姆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
浏览:5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