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2月22日秦皇岛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全体执委合影(前排右三为刘志华)
1951年3月8日刘志华在秦皇岛市纪念国际妇女节大会上讲话
新中国建立后,爸爸和妈妈调往秦皇岛市工作。爸爸王世煜任秦皇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秦皇岛市市委书记兼总工会主席,妈妈任市妇联主任。
虽然全国解放了,生活安定了,但是妈妈的革命干劲丝毫不减,奋斗目标丝毫不变,仍一心扑在工作上。妈妈长期从事妇女、人事工作,先后在秦皇岛市妇联、河北省工业机械厅人事处、天津市河西区妇联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孩子们很少能见到妈妈。妈妈生大女儿时,由于生活环境差,落下了哮喘的毛病。她的一生中,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是在不停的咳嗽中度过的。后来又发展成肺气肿,还增加了冠心病。但是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仍然带头参加各种活动,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重病号。离休后,妈妈又积极支持居民委员会工作,当楼长,给居民办实事,为社会安定奉献余生。
妈妈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爸爸进城后就配备了专车,即使在一个单位工作,妈妈也从来不坐爸爸的专车。在个人问题上,妈妈从不向组织伸手。从1946年开始,她就是地委妇联主任,直到去世,在处级岗位上干了将近四十余年。不是妈妈干得不好,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她将机会都让给别人了。“文革”前,鉴于妈妈工作积极、成绩突出,机关组织部门曾多次向党组织打报告,建议给妈妈提职、提薪。由于爸爸、妈妈同在一个单位,而爸爸又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结果这些报告全让爸爸扣压了下来。对此,妈妈非常理解,无怨无悔。
2001年,天津市电视台为迎接建党80周年,准备拍一部系列电视专题片,其中抗日时期的有关内容想取材我妈妈的事迹。我妹夫恰好在天津电视台工作,因此,台里想通过我妹夫与妈妈沟通一下,谁知却遭到婉言拒绝。无奈,电视台只好通过区干部局联系,才得已落实。事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此大加赞赏,认为我妈妈不靠亲情靠组织,党的观念太强了。
妈妈在名利面前不向组织伸手,在住房问题上同样如此。我们家是1957年随省直机关搬迁来到天津的,住进了河西区尖山居民区一处建筑面积六十多平方米的单元房。当时,这个居民区是为省直机关盖的,条件比较好。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老化了,环境变差了,最主要的是没有暖气设备。每到冬天,妈妈总要因为屋内冷而犯病。看到妈妈常因此而得病住院抢救,我们心中非常不安,多次劝妈妈向领导反映,请领导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妈妈总是一口回绝,说:“这里的房子条件虽然差了一点,但是比起那些没房住的老百姓,特别是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同志们,我的条件就很不错了。”直到去世,妈妈依然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
我的爸爸诚实、正直、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刚正不阿、无论是三反五反、大跃进、还是反右倾,他都实事求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反映实际情况。因此,在政治方面屡屡受挫,甚至还牵连到妈妈。但妈妈对党的信任始终不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始终不变。“文革”中,由于极左思潮肆虐,加之是当权派,爸爸受到严重的摧残和折磨。1972年,年仅57岁的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对党的忠诚依然坚定不移。1983年,在党中央直接关怀下,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宋任穷同志亲自主持,为爸爸平了反、落实了政策。从此妈妈焕发了第二青春,怀着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入的工作中去,用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