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革命母亲刘志华:八、日本友人的深情厚谊

和平 发表于2016-06-20 15:12:00
    中国人民为了掩护子弟兵做出了重大牺牲,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也做出过巨大贡献。妈妈常对我们提起一位日本友人的故事。
    1947年7月,妈妈怀她的第一个女儿已8个月,行动非常不便。为了不出意外,经领导研究决定,让妈妈到军分区医院所在地遵化县沙石峪去工作。那里地处冀东山区,北靠太行山支脉燕山,是敌后比较安全的地方。妈妈到那儿时间不长便出现临产现象,立即被送到军分区医院。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所谓军分区医院也就是在老百姓家的土炕上放块木板就成了病床。进了医院后,迎接妈妈的是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女同志,圆圆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一束短发让人颇感干练,甜脆的声音更给人平添了种愉快的心情。她浓淡相宜的眉头略有些上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流露出一股灵气,个子虽然不高,却很健壮,让人感到她性格的坚定。她看到妈妈来了,就热情地接过妈妈手中的东西,又用胳膊挽住妈妈。在妈妈分娩前最痛苦的时候,是这位女大夫想尽各种办法缓解妈妈的痛苦,还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减轻妈妈的精神压力。由于她对工作高度负责,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经病友介绍,妈妈才知道她是日本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年岁比妈妈大,已经结婚生子。她不仅和蔼可亲而且医术高明,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抛家弃子来到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这不平凡的身世和经历,更增添了妈妈对她的敬意。
    当月,女儿提前来到这个世上。由于月份不足,孩子骨瘦如柴,才两斤多,身子还没有小猫大,在洗脸盆内都可以来回打转,软软的如同面条,被大家戏称为“小黄鼠狼”。那时生活十分困难,什么东西都没有,还是驻地的老百姓给了36块小布头给孩子做了一件小褂。妈妈没有奶,老乡家就送给妈妈几根藕切成片,在锅里烤干碾碎成面后冲着给孩子喝。生活环境越来越艰苦了,大家只能到地里挖些野菜充饥。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妈妈就用野菜汤喂孩子,真没想到饿极了的孩子竟然喝了。由于营养严重不足,孩子体质非常弱,经常拉稀,还三天两头高烧抽风。每当犯病时,妈妈就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孩子那病弱的身躯。由于孩子经常生病,那位日本大夫不离妈妈身边,随时准备着救护孩子。平日里,她还抽空来帮助妈妈照看孩子,洗洗涮涮的事总是抢着干,并时常安慰妈妈,让妈妈一定要坚定信心把孩子抚养成人。
    一次,她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鸡蛋,自己舍不得吃,做成鸡蛋汤一口一口地喂孩子。看着她对孩子那悉心呵护的样子,妈妈十分感动。因为第一个女儿是在燕山山麓所生,妈妈给女儿起名小燕,希望女儿像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更希望女儿像燕山山脉一样永远坚定不移地屹立于祖国大地。满月后,为了迎接新的战斗,爸爸和妈妈在参加完冀东地区土地会议后,带着女儿告别了医院,告别了日本大夫,告别了沙石峪,回到了原工作岗位。
    时间过去了58年,每当妈妈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都如数家珍,一直为那位日本大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其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她那音容笑貌已深深地印在妈妈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土地会议之后,爸妈带着孩子和参加会议的地委其他几位领导及警卫人员一起,向十三分区进发,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妈妈用小棉被把孩子裹好,跟着队伍急行军来到滦南县。这里紧挨着铁路,需越过一条铁路封锁线。
浏览:105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