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革命母亲刘志华:七、为保护军民舍弃亲子

和平 发表于2016-06-20 15:12:22
    1945年春,到冀东工作不久的妈妈怀孕了,爸妈真是又喜又忧。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妈妈的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
    7月的一天,干部们正在屋子里研究工作,一位老乡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信:“鬼子出动了!”会议当即中断,大家迅速收拾行装转移。为了照顾妈妈,组织上找来了一辆胶轮马车。当时刚刚下过雨,车行在坑洼不平、又粘又滑的土道上颠簸得很厉害,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了乐亭县的大杨各庄,当晚妈妈就生产了。在村里几位大娘的帮助下,孩子平安出生。因是早产,孩子有瘦又小,连哭的力气都很小。妈妈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他那瘦弱的身躯。这时,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快走,鬼子来了!”妈妈马上拿起老百姓送的棉花套子,简单地把孩子裹了裹就随着转移的队伍出发了。
    天很黑,队伍走在路上只听到沙沙的脚步声。妈妈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艰难地跟着大家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忽然,又响起了枪声。只听爸爸压低声音喊:“鬼子追上来了,大家快分散开!”干部战士立即分散到路两旁低洼的青沙帐里隐藏起来。不知为什么,孩子偏偏在这时候哭了起来,婴儿的哭声在这万籁俱寂的黑夜中显得那么响亮。眼看着鬼子就要过来了,路两旁隐藏着那么多的干部战士,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妈妈不假思索地迅速用面套将孩子的头捂住,不让他发出一点声响。鬼子的搜索部队慢慢地走过来,他们每走一步,就象是从妈妈心上踏过一样,短短的一段时间就像过了一年。鬼子缓缓走来,只看到敌人的刺刀在夜幕里闪闪发光。敌人东瞅瞅西看看,没有发现目标就又向前走去。妈妈望着远去的鬼子长长地喘了一口气,立刻解开了棉套。只见孩子满脸青紫,手脚冰凉,早已停止了呼吸。
    面对眼前的一切,妈妈惊呆了,她紧搂着双眼紧闭的孩子,泪水象泉涌一样。大家都聚拢过来,把妈妈和孩子紧紧围在中间,有的呼喊,有的小心拍打着孩子的身子,企盼着能使孩子苏醒。爸爸听到消息,急步来到妈妈身边接过儿子,把儿子紧紧揽在怀里,希望用自己的热血将儿子救醒。但是终因时间过长,爸妈的第一个孩子,我们的哥哥还是离开了人间。产后极度虚弱的妈妈实在难以承受这巨大的打击,像木头人似的呆呆地看着孩子,大家不停地安慰着她。爸爸从妈妈僵直的手中接过孩子,做了最后吻别,便将出世还不到一天的儿子埋葬在了青纱帐中,让其永远与大地为伴。
    爸爸用坚定的目光激励着妈妈,鼓励着妈妈从万分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当妈妈看到安然无恙的干部战士,悲痛的心仿佛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孩子虽小,可用他那幼小的生命保住了革命的力量,值啊!时间虽已过去60年,可哥哥的面庞至今还深深的刻印在妈妈心中。
浏览:59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