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故乡在河北省平山县古贤村。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高路险,闭塞贫困,素有“平山不平”之说。历史上,这里曾多次暴发农民起义和暴动,反对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平山人民吃苦耐劳、渴望生活富裕、追求民主自由的伟大性格,决定了他们特别容易接受革命和改革,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
外祖父刘砚田在平山县城女子高小任教,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家里还有我们的三个舅舅和一个姨。1936年,外祖父母因病先后去世。1937年八路军进驻平山县后,妈妈的家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各种抗日组织,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三个舅舅先后参加了抗日活动。妈妈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一天天长大。在亲人们的熏陶下,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已是抗日小积极分子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平山县城被炸,妈妈被迫离校回家务农。这时,家里已是八路军的关系户,区武装委员会常驻妈妈家,全家也经常为掩护和配合党组织做些工作。1939年至1940年间,古贤村成为抗日工作模范村。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活跃,各群众团体的工作也很出色。由于妈妈有文化,又是对敌工作中的积极分子,因此在村妇救会、民兵和自卫队中都有职务。她经常教妇女识字、唱歌,进行民兵训练,组织妇女支援抗日前线;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当亡国奴的道理。
日本鬼子把古贤村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不断进行扫荡,抓人打人,强奸妇女,无恶不作。一次,三舅被鬼子抓去打得遍体鳞伤。还有一个夜晚,古贤村被鬼子包围,抓走了不少村民。鬼子不给他们水喝,不给饭吃,逼得老百姓只能接自己的尿喝。村民们有的被灌凉水,拿烟头烧手;有的被打得死去活来。当时,妈妈正在邻居家,听到鬼子进村的消息,就抓了一把土抹在脸上,弄成披头散发的样子,躲过了鬼子的耳目。这以后,鬼子在古贤村修筑了炮楼,抗日工作更加艰难,从此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
1940年3月,日本鬼子又包围了古贤村。由于汉奸告密说妈妈家住着八路军,因此鬼子就直奔妈妈家而来。当夜,区武委会的同志正住在这儿,听说鬼子进村了,立即转移了出去。可是有位女同志转移时将一个包袱丢在橱柜里,里面有几份文件,被鬼子搜了出来。鬼子于是放火把妈妈家中的房子全烧了,牲畜、农具也被抢走。
1940年7月1日,大舅刘志仁和几位同志为了纪念党的生日,在村里的一个小饭馆写标语,被叛徒告密。很快,日本鬼子包围了小饭馆,大舅在冲出包围圈后被敌人紧紧追赶。他刚刚爬上一堵墙,就被敌人一枪射中,跌落到墙外面的一个猪圈内。敌人赶到后,向他连射数枪,大舅当场惨死在鬼子的枪口下。
日本鬼子走后,村子里的人向妈妈家报信,并帮助妈妈乘着夜色把大舅从猪圈里抬了出来,掩埋在村外,那时大舅只有25岁。看到惨死的大舅,妈妈悲愤万分,立志一定要报仇。
1943年,二舅刘志山在村里被日本鬼子抓住,在押解途中组织群众逃跑,不幸被日本鬼子发现抓了回来。他们为了杀一儆百,当着群众的面将二舅用枪打死,那时二舅仅有20岁。两个舅舅就这样在短短的三年里离妈妈而去,他们都是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国恨家仇更激发了妈妈强烈复仇的抗日怒火,从那以后,妈妈就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投身到抗日工作中。为亲人报仇!为死去的千千万万个同胞报仇!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国恨家仇激励着妈妈,从此,妈妈踏着烈士的足迹一直奋战在抗日第一线。
浏览:8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