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在他的遗物里寻找,也只能在他的简历里看到他曾经走过的足迹。我通过以往的回忆和父亲跟我们讲的往事,在网上查询当时那些部队的信息,整理了这篇纪念文章,寄托我们的哀思,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最早以前不大跟我们谈起他参加革命后的那段历史。记得小时候,还是从与父亲一起出来参加部队的陈叔叔嘴里,听到一些故事。但总是片言片语,连不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最近几年,父亲愿意谈起他的往事了。一是家乡要他写回忆录;二是别人的回忆录勾起了他对往事的追忆;三是他也想在有生之年,让子女记住他走过的革命历程。记得那是09年大年初一的中午,一家人吃过团圆饭后,他招呼我们所有人围聚在客厅里。他似乎有准备的,第一次将他的身世及革命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而且叙述详尽。父亲这一讲竟讲了近两个小时。我们事先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仓促间竟忘了给他的讲话录音,否则整理出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回忆录。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
父亲在家是老小,小时候放过猪放过羊。祖父靠中医给人看病,维持全家人的生计,还要供父亲上学读书。后来祖父祖母去世早,父亲也辍学在家务农。1939年父亲在小学任教员期间,接受了进步思想,并积极投身到革命活动中,那时他就担当了地下抗日部队的联络员。1940年5月的一天,他会同几个好友一起投奔了抗日部队。为了不牵连家人,到部队后就改名换姓用现在的姓名,并一直沿用到去世。为此父亲一直耿耿于怀,弥留期间,还要我们今后都把姓改成缪,让祖宗这一脉系得到延续。(我们几个子女,除了精灵部队回来时就改了,连我们的下一代也都改过来,这就有点难了)
父亲当时加入的部队是山东省四支队太泗宁大队,历任战士、事务长、粮秣员、供给员。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从他讲述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让人真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一次鬼子下乡扫荡,大家都找躲避藏身之处,一个只能躲藏几人的土洞,已经有部队的同志在其中,无法容纳父亲再入内,父亲只好另寻他处。鬼子扫荡走后,发现原先藏在土洞内的几个同志都已遇害。父亲庆幸,躲过一难。我们也庆幸,否则就没有我们啦。
记得去年,我们与父亲一起回老家。当踏上故乡这片土地时,父亲记忆的闸门又一次打开。望着沿途路过的那些熟悉的城镇地名,那些曾经浴血战斗过的地方,父亲又一次将往事呈现在我们面前。1942年6月,父亲已经在鲁南军区一分区供给处任粮秣股股长,鲁南军区领导要给115师的首长们送上一份厚礼——山东大米。要知道那是抗战艰苦的日子,山东又不是江南,老百姓吃粗粮啃地瓜干都紧巴巴的,这大米对首长们来说,可比什么都精贵。从泰安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驻地——山东莒南县大店镇,不光要走几天的路程,而且沿途要穿越鬼子的几道封锁线。父亲带领十几个民工,背着大米,只能日宿夜行,艰难地到达了目的地。说到这,父亲的眼中似乎闪烁着一种近似幸福回味的光芒。在115师司令部,可能师部在开什么会议,父亲几乎见到了所有的师部首长: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邝任农等。让他记忆最深的是,刘少奇曾关切地询问父亲鲁南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和部队的情况。因要等待护送一位首长过封锁线,父亲留在师部供给部供训队学习了近半年时间。那段日子父亲在师部经常能与首长们朝夕相处,在他回忆里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在父亲的简历里,1940年~1945年间,他一直在鲁南军区担任粮秣股长、供给股长、财粮股长,负责部队的军需物资供给的工作。记得父亲生前在家中观看反映那个年代战争的影视剧,常指着剧中八路军战士的服装纠错,指责服装师瞎搞。当年八路军的服装是统一规格的,父亲他们从布匹的采购、印染、裁剪、缝制都一一把关。那时八路军的军装是土黄色,与日伪军近似;新四军的军装是灰色,与国军相似,而影视剧里的八路军与新四军都是清一色的灰色。他说,新四军进入山东,部队的服装才出现杂乱的现象,为此双方还曾产生误会发生误伤。这些影视剧的编导们,真该请父亲去做他们的服装顾问。
父亲生前一些老部队的人来看他,都亲切地称他是“老8师”的老人。是的,1945年8月115师组建8师时,父亲就是8师供给部的财政科科长(营级干部)。王麓水是8师的第一任师长,可惜上任二个月就在滕县的战役中牺牲了。他的死惊动了延安,许多中央领导发来唁电唁文,滕县一度也改名为麓水县。我查证资料,感觉王师长牺牲是个谜。所有资料包括一些领导的回忆录,都说王麓水是在当年12月12日清晨去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被敌人炮弹击中遇难的,当时陪同一起去的王吉文也受到重伤。但父亲给我们述说的却不同,他是亲眼目睹者。当天清晨,在师部大家起床后去漱洗,父亲走到门口,一颗炸弹就在院内爆炸,王麓水师长当场就倒在血泊里,当时任22团团长的王吉文也受重伤,后切除一肺叶。父亲站立在门口毫发未伤,他在“九死一生”中又躲过了一劫。一个英雄的牺牲,如果是这样,也太过于平淡无奇了,是不是事后在向上汇报时进行了修饰?就不得而知了。但我更相信父亲说的事实,因为他不止一次向我们叙说了此事。父亲对那些与他浴血战斗过的首长和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后任师长王吉文是1948年济南战役牺牲的,那时父亲已经离开8师在华东党校学习了。离休后,父亲有一次随干休所去北京路过济南,他特地去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给8师这位老师长祭奠,追思战争年代里在一起相处的日子。
说到8师,不能不说到它的由来。1943年3月,八路军115师“地方化”,7个教导旅编组为13个主力团,分散到各军区。其中有红军团背景的“老三团”和“老五团”就分到了鲁南军区。组建8师时自然这两个团就成了8师的22团和23团。22团的团长是王吉文,政委陈德先:23团团长陈士发,政委王六生,23团1营就是著名的“洛阳营”;8师的24团也不弱,它有着现代人老幼皆知的“铁道游击队”的背景。随着八路军115师6个建制师北上进入东北,留下了两个师,8师成了山野的8师,也成了陈老总“袖子中的小老虎”。华野时它是三纵8师,三野时它是22军65师(22团、23团),24团编入22军64师。建国后,随着部队编制的撤销,他们都成了舟山守备部队。我们为父亲曾在这支光荣的部队里战斗过引以自豪,也为这支部队最后的结局感到惋惜。
父亲1947年3月生了一场大病,险些送了命。经过半年多的休养治疗,回到老部队只能在华野三纵留守处任副处长了。接着组织上安排他去华东党校学习,他也就此离开了参加革命后一直工作的老部队。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负伤后伤愈,将妻子留在留守处,自己坚持去追赶老部队。而父亲只能服从组织安排,留在了华东军区后勤部。记得文革前,有一次他以军区后勤的身份去舟山守备区视察工作,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队,也见到了自己过去的警卫员。而那位警卫员现在竟然以团长的身份接待他,军衔几乎与他平起平坐,使父亲不竟感叹不已。
父亲艰难地从战争岁月里走过来,身后那一串串足迹,印证着他前半生的革命历程。我们追寻父亲的足迹,就是要记住老一代人为我们今天付出的艰辛,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勤奋努力。
资料:
8师第一任师长王麓水。1929年加入红军,身经百战,战功卓越。1945年10月任8师师长(在此之前是鲁南军区政委,8师是8~9月组建,王10月到任,是115师8个建制师中最后一个任命的师长),12月12日在组织滕县战斗时,遭敌人炮弹袭击,于13日牺牲,牺牲时年仅32岁。王麓水牺牲后,葬于苍山县文峰山。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将王麓水的遗骨迁至临沂烈士陵园(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8师第二任师长何以祥。1930年加入红军,8师成立时为副师长,45年12月王牺牲后任师长。47年三纵成立时为纵队司令员,48年生病休养,49年任三野第八兵团参谋长。后历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山东军区、济南军区参谋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4年10月在上海逝世,终年84岁。
8师第三任师长王吉文。1930年加入红军,8师成立时为22团团长,后任副师长。47年3月任师长。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指挥部队突击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王吉文牺牲后,现安葬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8师第四任师长陈士发。1933年加入红军,8师成立时为23团团长,后任8师参谋长、副师长,48年10月被任命为师长。49年2月组建22军时为副军长。后历任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92年8月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81岁。
浏览:13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