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李伟将军:二、踏入清华园

霞晖夕抹 发表于2016-06-25 00:51:39
    1931 年,潘漠华老师在二中学生中发展了7名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成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17岁以上的4人成为共产党员,17岁以下的3人成为共青团员,这3人中包括父亲和刘建勋(当时叫刘树功,解放后曾担任过河南省省委书记),父亲任团支部书记。在潘漠华的领导下,学生党团员们办刊物、印传单,更加积极地开展地下活动。不过,校方后来大概察觉到潘漠华行动的一些蛛丝马迹,便辞退了他。潘漠华临走前又帮学生党团员与党组织接上了头。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国民党十九路军英勇抗敌,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消极对待,终告失败。南京政府随即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二中的党组织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反应,支持十九路军的抗战,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屈辱投降。但是在蒋介石“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下,反日反蒋运动受到高压,逐渐走向低潮。最终,在学校运动中7名党团员集体暴露了身份,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并受到国民党当地驻军要来抓人的威胁。7个人烧掉组织的文件,迅速撤离了学校。父亲回到家后被父母软禁起来,与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半年多的软禁结束后,爷爷把父亲送到天津,考取了天津中学,继续读高中,并勒令父亲改学理科,省得学文科再搞什么政治活动。天津中学所有的课本都是英文原本,连数理化课本都是如此,这倒为父亲的英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为他日后顺利考取清华大学作好了铺垫(当时清华大学的试卷都是英文的)。1934年夏,父亲以全班第二名的考试成绩高中毕业,并在同年8月同时考取了北平的清华大学和天津的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录取的名次是第6名,清华大学录取的名次是116名。父亲听说清华大学民主气氛浓厚、环境优美,又位居令人向往的古都,再者录取名次靠后的学校说明水平更高,经反复考虑后决定选择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说起清华园,父亲与它真是有缘。明朝的万历皇帝神宗,其母为李太后,李太后的爹,也就是神宗的姥爷,名字就叫李伟,他始建了清华园和钓鱼台。父亲参加八路军时用其字“李伟华”改名为李伟,没想到与清华的创始人同名。)
    走入清华大学,是父亲人生道路的另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里他学到了知识,开拓了眼界,锻炼了体魄,又再次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学生运动中。对于清华的热爱伴随了父亲的一生,他在自传《青春的火焰》中写到:“我从踏入清华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地热爱上了她,这种对母校的情感,一直保持到现在,哪怕是步入老年,我也常常要回清华园去看看,为她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欣喜”。
    在清华园假山环抱、青柳拂面、绿水荷塘、古屋林立的秀美环境中,父亲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父亲兴趣广泛,除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外,他对从小就热爱的文学仍然情有独钟,选修了朱自清等教授的文科课程。父亲学习很刻苦,也很珍惜学习机会,当时班里有些同学喜欢打扑克,而且经常整夜地玩,父亲很看不惯。(关于打扑克有个小插曲:文革前我们家里从来没人打扑克,文革期间父亲被关没人管了,我们就各自学会了打扑克。母亲离休后,孩子们有时回家也陪母亲玩玩,但是父亲总是不大赞同,说打扑克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工作。终于有一次母亲忍不住发话了,说孩子们回家来偶尔玩玩怎么会影响学习工作?父亲此后便不再干涉了。直到他自己离休后,有一次看我们玩升级,突然心血来潮参加进来,结果使我们大家目瞪口呆,他打的水平之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也比不过的,原来是个扑克高手。我们开玩笑说清华的学生就是厉害,功课好,玩牌都是高水平的。这是父亲唯一一次与我们打扑克的经历)。清华大学很注意学生的体育素质,父亲从小就喜欢体育锻炼,大学一年级就在学校运动会上一举夺得400米跑、跳远和三级跳远3个第三名,被当时的体育部主任马约翰看中,称“有发展前途”而选进了学校的田径队,后来父亲还做过一年的田径队队长。
(原题目:李慧政《从学生运动走向军戎生涯》,段落标题编者自拟)
浏览:207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