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父亲逝世了,那时我年仅11岁。父亲走得那样匆忙,甚至来不及看我成长的过程;父亲走得那么飘然,仅给我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
我对父亲的认知是在我的叔叔李继唐撰写的回忆录中看到的点点滴滴。
我对父亲的了解是从潘江汉叔叔撰写的回忆录《转战琼岛十二春》中看到的一些片段。
父亲的身影在他生前好友和亲人的文字中,逐渐清晰……
我的父亲李维唐于1920年元月出生在海南岛儋县新英镇。我的爷爷膝下仅有两个儿子,父亲为长子,叔叔李继唐比父亲年少四岁。父亲和叔叔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先后参加了琼崖纵队,他们兄弟两人一起经历了琼崖抗战烽烟,又一起参加了海南解放战役。
匆忙离去的父亲留给我的是一个又一个故事。
一、 父亲的故乡
父亲的故乡,坐落在儋县西部的海边渔港——新英镇。镇上的居民大多数为渔民。新英港海湾盛产各种海鲜,这些丰盛的海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新英镇三面临海,每当夏秋季节,海面上刮起的强海风给居住在镇上的渔民带来许多磨难。三面环海的港湾缺少生活饮用的淡水,生活淡水对新英镇的居民来说是那样的珍贵。
叔叔李继唐在《难忘的追忆》中这样描述他的童年记忆:“记得我小时候,每遇到下雨,人们都把家里一切可以盛水的家具搬出来,接受天降的雨水,把水罐都盛的满满当当的。这些天降的雨水,就像家里的宝贝一样,直到水罐里滋生了许多孑孓,还舍不得丢弃。……我小时候总觉得这个生命摇篮之地,是一个令人愁闷的地方。”
我的爷爷李席珍和镇上的渔民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新英镇,他们从未离开这个被叔叔形容为“令人愁闷的地方”,直至战争摧毁他们平静的生活。父亲一家六口人在战争中罹难:1946年,我的奶奶、姑姑和姑姑的女儿在王五墟战斗中被国民党杀害;我的爷爷因悲痛和战乱而病死;父亲的堂弟李世平在解放战争中牺牲。
但战火和悲痛没有击垮新英镇上居民,新英镇上的渔民依然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着新的生命,同时也孕育出许多英雄。像林荫森、郑涛声、郑启麟、郑铁魂、林博明、吴方定和我的父亲李维唐、叔叔李继唐都是诞生在新英镇,他们从新英港湾走出去,投身于异常艰苦的琼崖抗战,海风练就他们的坚韧,海浪拍打出他们的顽强。他们中有人牺牲在战争年代,有人走完坎坷的人生。
我的父亲在他的青年时代从这个海港走向琼崖革命之路。( 撰文:李小军 2011年1月写于广州 )
浏览:14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