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瘦弱多病的我经常发烧,而且一发烧就抽筋。有一天,我又病了,迷迷糊糊中被颠醒,发现自己伏在父亲的背上,那是半夜时分,昏黄的路灯下,父亲背着我,和母亲一道徒步疾行,把我送到海南人民医院急诊室;读初中时,学校组织挖防空洞,搬石头时,我不慎砸伤脚背,几天后肿得像馒头般,寸步难行。当时,妈妈远在儋县的红岺“五•七”干校不能回来,是富有同情心的刘工宣,准许在白沙水产学校“蹲牛棚”的父亲回家带我上医院。去到医院时,医生被我的脚延误治疗的状况吓了一跳,“不要象符永春那样”。父亲听了“符永春”的名字也吓了一跳,医生以为我们不认识他,其实,我们知道他是海南区党委的司机,被铁钉划破手指,后因破伤风截肢而死。我是被心情沉重的父亲搂在怀里做的手术,医生用剪刀剪开创口,挤出污秽的脓血,我感到爸爸的手臂在颤抖——他是为女儿的伤而痛着。我被包扎好了,父亲却脸色发蓝,几近虚脱……
父亲为自己没有多读书而感到遗憾,所以总希望我们多读书。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订了《少年先锋报》、《红领巾》、《小朋友》、《儿童文学》、《少年时代》、《我们爱科学》等杂志,而大人报架上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海南日报》、《参考消息》、《红旗》杂志,也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耳濡目染的熏陶。父亲每次出差,都会带回许许多多的书籍,在当时,这是多么珍贵和充沛的精神食粮啊!父亲还常常抽空检查我们的作业,把五个书包摞在膝上,一页一页,一本一本,认真地翻看。有时还会让我们五个孩子,在同一张纸上写字,然后评判谁的字写得好,好的,予以奖励。那时,夜里醒来,屡屡见父亲不眠的侧影,伏案昏黄的台灯下,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沉思默想,圈阅文件,写讲话稿,… …肩上披着他那件标志性的浅棕色毛衣(这是我印象中他唯一的一件毛衣),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暗下决心,要向父亲那样勤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父亲啊,即使是在不谙世事的混沌开蒙期,你那雕塑般的侧影,仍是那样深深地嵌入我的脑际,成为我人生路上的标杆和楷模。当时父亲自己也有那么多的藏书,厚厚的精装本和简装本满满一书柜。遗憾的是,文革初期,迫于形势,父亲不得不把许多书放进家门前的防空洞里烧了。我至今仍能清楚地记得灰烬余光中父亲被痛苦扭曲的脸,阴郁而忧伤。那段时间里,父亲总叫我唱《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才罢,“再来再来”,有时我会一连唱三次,父亲是以歌明志,以歌表白心迹吧?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父亲是分管粮食和商品供应的财贸系统负责人之一,但他从不曾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图哪怕是一星半点的缁铢私利。当时是食堂制,大人﹑小孩乃至老人都得在食堂用餐,粮食按人口分配,父亲决不允许家人到农贸市场买粮食。有一次,母亲见我们几个饿得受不了,便从农贸市场买了几个地瓜给我们充饥,父亲知道后责备母亲说,我们当干部的,怎能与民争粮?!由于我们家子女多,粮食不够吃,加上没油水,我们的父母当时都患上了严重的水肿病,用手在脚踝上轻轻一摁,便会陷下一个深坑,久久不能复原。有天夜里,我们在睡梦中被嘈杂声惊醒:原来是父亲的下属,给家里送来一只鸡和一个粉笔盒大小的试用火柴,被父亲严词拒绝,叫来人把东西带回。当时我们年龄尚小,对父亲很不理解,妈因水肿住院,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为什么不能给妈补补?年龄稍长,我们才知道,这正是父亲廉洁自律的为人作风。七十年代中,有人怂恿母亲买地,母亲瞒着父亲,花六百多元买了一块地。放在衣柜里的地契,终于被父亲发现,他勃然大怒,斥喝母亲退掉!父亲一生清廉谦抑,克己奉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体现了一位经历战火洗礼的真正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做为一个领导,父亲任人唯贤,他认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只要是愿意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都可以悉心栽培,大胆起用。父亲始终认为,作经济工作必须懂行,否则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父亲一向谨慎内敛,平易随和,但在量材用人的问题上,却表现出果敢的气度和非凡的胸怀,敢于起用甚至是国民党时代和出身剥削家庭的专才。父亲因此在文革中被扣上“严重丧失无产阶级立场”的罪名,予以残酷斗争,被人掴掌至耳膜穿孔,两肋也被人用工纠棒捅至骨裂… …。尽管如此,父亲在心里仍坚守着这份执着。
父亲生前还关心着家乡的文化建设,为家乡修建厕所,常常给学校捐赠图书。村中小学,有间以父亲名字命名的教室,就是子女们根据父亲生前的遗愿,用他为数不多的存款兴建的。对这个童年时玩耍、学习、成长的地方,父亲抱着怎样的深情啊!(作者:冯学富、冯学寅、冯学敏、冯学诚、冯淑贞、冯淑娜)
浏览:6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