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守敌在国民党海南防御司令部总指挥薛岳的指挥下,在海南岛北面的海岸西起临高东至文昌的海岸线,构筑起所谓的“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加强海岸线滩头的防御兵力。同时,集中兵力分三路向我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发起大举进攻。这时,琼崖纵队在以冯白驹同志为首的琼纵司令部的指挥下,坚持游击战争中毛泽东主席军事思想的“十六字”作战方针,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与敌作战。五总队以牵制南区的国民党军队,打击敌军北上增援海岸线防御的敌人,为配合迎接解放大军渡海顺利登陆作准备。那洞伏击战就是这个阶段的一场战斗。那洞(悦)村位于海南岛西线东方县的八所、北黎之间。那天,我们地下交通站送来情报:国民党军一个营要由八北公路北上临高。天未亮五总队的五团在团长刘英豪的率领下,决定在那洞村外公路打伏击战,消灭这部敌人。公路北面是无名高地由三营负责布阵,公路的挡头是由二营布阵,公路的南面是一营,这样形成了口袋式的包围圈。时间到了七八点钟还隐隐约约听到敌人在村里,抢老百姓的猪和牛的一片吵闹声。大约九点左右敌人陆续进入我们的伏击圈。这时战斗打响了,三营在制高点压住敌人,二营在公路前方拦住敌人的去路,一营负责正面发起冲锋。敌人只能利用公路路面略高的地形集中火力顽抗,阻击一营的进攻。敌人机枪的猛烈射击,把一营阵地的芒果树林树枝纷纷打断。在激烈的战斗中包围圈逐渐缩小,这时,一营营长陈耀珍和时任政委的父亲发起冲锋。父亲冲出几米后转身,挥动手中的驳壳枪向身后的战士们大喊:同志们冲啊!就这瞬间敌人阵地一颗发自美式步枪的子弹打中了父亲的腰部,他感到身体一震,凭战场经验意识到自己身体被打中。这时,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冲锋了,一动就会倒下。一倒下再想站起来也不可能了,同时,也会影响正在冲锋的战士们的斗志!于是,两腿牢牢地支撑着身体。与此同时,在战士们后面不远的地方,护士长带领着几个卫生员在那里,护士长一眼看到政委新穿的衣服,怎么身后就破了一大块。这个护士长就是我们的母亲王林霞(她出生于五指山区,十六岁那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参加琼崖纵队,战斗中成长为一名很出色救护人员,常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抢救负伤的同志。)战士们冲上去了,卫生员也上来给父亲止血,只见腰部到脚一边裤腿全被鲜血染红。这时,其他队伍全冲锋包围,敌人就地投降,战斗胜利了。团长很感激地跑来看望躺在担架上负了重伤的父亲,指示即送后方总院治疗。
领导安排母亲带两名战士和两位抬担架的黎族同胞,抬着父亲送往琼纵司令部后方总医院。那是,二百多里远的路程,走的都山林里的崎岖小路,爬山涉水,翻山越岭。从乐东的八所出发要横穿昌江县境内,才能到达白沙县的后方总院,前后要走五、六天时间。一路上两名战士一前一后,母亲在担架旁不时要扶着抖晃的担架。每天,母亲在缺医少药的艰苦环境条件下精心地护理,清洗伤口包扎好防止感染,伤口的手术治疗要等到了医院才能进行。傍晚,在山林里找好了宿营地,两名战士和黎族兄弟熟练地搭好草棚,母亲为大家做饭,夜里战士还要轮流放哨。想起在那艰苦岁月里的两位战士和黎族同胞兄弟,他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情怀和朴实的民族阶级感情,真让我们今天的晚辈感到万分的感动和崇敬!母亲又是那样的坚强,一路上想着的是大家和伤员,首先,尽量让同志吃饱休息好,喂好了伤员然后自己才吃。父母亲是刚结婚才几个月的一对革命的伴侣,他俩在那场枪林弹雨中并肩战斗而终生难忘的经历。早在我们还是童年的时代,母亲就给我们讲起那次父亲战斗负伤的故事。在革命传统的教育下,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经过了五天的长途跋涉,克服了路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到了后方总院。院长庄祖琼(文昌人)也是早期参加部队的老同志,在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至残后跛脚,就留在医院当院长。与父亲是老相识,还亲自为父亲安排床位。母亲留在医院继续护理,一个多月后父亲能慢慢下地了,她才归队返回前线。父亲前后住院治疗近三个月才伤愈归队。那时,已是五O年三月了。不久,父亲调到五总队政治部任宣传科长。那次负伤后来评定为伤残荣誉军人。
一九五O年三月起,在解放大军分批渡海发起总攻和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五月一日宣告海南岛解放!不久,琼崖纵队缩编为三个独立团。一年多后又集体转为林业师,专门种植橡胶。据说,当时毛泽东主席把海南军队种橡胶的情况汇报给斯大林,他很高兴能解决了当年前苏联其缺橡胶的难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进入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当年中南局的某些领导者,却以所谓的反“地方主义”的“莫须有”罪名,从政治上强压给这群在海南岛长期坚持斗争的工农干部头上。父亲以他长期艰苦斗争中磨练的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来自党内政治斗争的风浪中,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岗位上,坚持为党为人民努力地工作。最终迎来了党中央对他们拨乱反正,亲自看到组织部人员把那“肮脏”的一页清除掉,历史重新恢复了一个共产党员赤诚的本色。迎来了政治上的胜利!正如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终结。
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六十载。如今,回顾与思念中,愿文章能慰及这革命者的心,让父亲在四代同堂的幸福晚年,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作者:严山严霜 写于 2010.12)
浏览:10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