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父亲在美合根据地任中共琼崖特委宣传干事兼抗日新闻社社长。1941年2月至同年12月,父亲担任文昌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兼行政训练班主任、文昌抗日民主政府委员、军事科长兼民众武装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同时任文昌县政府党团书记。
1942年12月至1943年6月,父亲任琼崖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第四支队政委,参加西路抗日部队的组织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4年5月,父亲任第一总队第二支队支队长、支队长兼政委,协同地方党政坚持东北地区的反蚕食斗争。1945年1月,父亲任第二支队政委、南区军政委委员会副主任,参加领导开辟琼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5年7月,任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挺进支队政委,带队深入五指山区作战,为建立五指山中心根据地打开通路。
1947年5月,在全琼第五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父亲被选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委员,6月调任区委员会秘书长。次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从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秋季,春季和夏季三次的攻势作战中,父亲兼任前线副政委兼前线组织部主任。194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党委委员。1950年5月,海南解放,父亲任海南军区政治部第一副主任。1951年4月,任海南军区兼43军干部管理部部长。
1953年3月,父亲由部队转业调到北京,任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办公室主任,学院副教育长。
1958年5月,父亲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国外司副司长、国内司代司长。
战争年代,父亲的前妻吕更新及女儿符爱芳、符爱莲等多位亲属为革命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父亲从未向我们提起过,他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深深的埋在心中,倾注在他的诗篇中。在《寿楼春.除夕致辞》一诗中父亲追忆道:
风云急,红旗杨。
来往皆义士,萁豆椰瓤。
自请崇高行列,血洗山岗。….
奈何夺吾良,天长地久永不忘。
从诗中可知,父亲的前妻吕更新,受父亲及那些来往战友们革命行动的影响,在革命的危难时期提出入党申请,并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更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在白色恐怖下,她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积极协助父亲进行了大量革命工作。不幸的是,父亲的这位贤内助在后来的对敌斗争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父亲对此悲愤不已,他把这种对亲人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强压在心底。1984年父亲因公路过临高,在《忆旧游.夜宿临高招待所感怀旧事》一诗中,回忆起当年的烽火战斗岁月,和为革命牺牲的妻子及两个爱女。他写道:
昔西区抗战,继自琼文,三县之间。策应东和北,正全琼奋起,捷报频传。挥戈五指前进,先建起前沿,洎日寇投降,中心地域,逐步伸延。当年。往西去,誓必灭匈奴,遑恤家园。日寇“三光”急,叹全家蒙难,埋骨荒山。表彰死节存问,三烈士名傅。俟尽此余生,青山岂计同墓仟阡”。
解放后,文昌县民主政府追认吕更新、符爱芳、符爱莲为革命烈士,并发放了烈士证,对她们三人进行了表彰。这也许是对父亲的一种告慰吧。在《忆内十首》中,父亲对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亲人表现出了无限的怀念之情,他为自己未能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中将她们的尸骨安顿好而深感遗憾。他写道:
半世孤身鳏且独,一门三烈感还伤。
未收枯骨长抱憾,永怀斯人志不忘。
在这些怀念亲人的动人诗篇中,我们感到了父亲的崇高人格,看到了父亲及家人为了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看到了父亲对逝去的妻子、爱女的一片深情。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海南岛的解放,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从小到大,父亲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爱读书、爱学习。他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个人用品总是那么干净整齐,放置的井井有条。小时候,记得父亲经常是下班回家吃晚饭后,稍做休息便步行回机关的办公楼看书、看文件,直到晚上11点多钟。每当听到父亲皮鞋上楼梯的咚咚声时,我们便知道准是父亲看完书回来了,也知道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在家休息时,父亲也是一有空便看书、看报、查资料,忙个不停,有时后我们晚上一觉醒来,看见父亲还在灯下看书,便故意弄响东西或大声咳嗽,提醒他该休息了,这时父亲才意识到是睡觉的时候了。父亲对书十分爱护,他从不乱折书页,不乱扔乱放书籍,不在书上写字。他在生活上简朴,但对买书却从来不吝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亲从书店定购的书寄到家中,有时候一次就是十几本甚至几十本成套的书籍。父亲对买回来的书十分爱惜,每本书都要亲自动手用牛皮纸包上书皮,并认真写上书名。父亲有几个书柜,里面放的是全套的马恩列斯全集,还有一些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志、东周列国志、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元代杂剧选、蔡文姬……,以及唐诗宋词、成套的二十四史等历史书籍。这是他的精神粮食,是他游览古今,查阅资料的地方,也是他最喜欢逗留的地方。
七十年代初,父亲从江西干校调来广州工作,由于当时物资供应困难,随身只带来几件简单的家具,许多东西没地方放,家里急需添购一些衣柜等家私。当时有一位叔叔在肇庆林业局工作,按理说父亲托他打一些家具是没有问题的,但父亲只委托他专门做了两个书柜来存放那些宝贝书籍,其它物品则仍放在几只旧木箱里。父亲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在父亲眼中,书代表知识,代表智慧,是最为宝贵的财富,父亲正是因为从读书中学到了知识,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受父亲影响,大姐淑如也喜欢上了文学,并对文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父亲对此便加以引导和支持。文革后的七十年代,一批中外名著解除禁固面世了,但当时还是内部认购,为了提高大姐的文学修养,父亲还是不惜破费为她购买了一批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唐诗选、东周列国志、安娜卡列尼娜、高老头、鲁滨逊漂流记等,并亲自包上书皮,写上书名。几十年过去了,父亲买的这些书和笔迹仍然留在书架上,成为大姐珍贵的纪念物。受这些文学名著的影响,她的文学修养和文笔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家中的“秀才”。父亲重视对子女的培养,经常教育我们要听党的话,艰苦朴素,不要比吃比穿,生活上要简单不要奢侈,金钱要用
在刀刃上。他时常告诫我们要学专一门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七十年代初,弟弟小民喜欢英语和画画,但当时还是文革后期,父母工资被扣,全家挤在单位办公楼的一间十几平方的小房中,生活相当拮据。可为了子女的教育,父亲宁可自己生活更清苦一些,硬是从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一些钱,为他请来老师进行辅导,还亲自为老师买菜做饭。正是由于父亲的远见,小民现在美术上已有不错的造诣,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深情的父爱和心血呀。
父亲是一位老归侨,在统战、侨务战线上工作多年,他深刻领会党的侨务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团结广大归侨、侨眷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作贡献,深得海内外归侨尊敬。
(撰文:符淑如符淑媛符小平符小民)
浏览:16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