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一纸调令将父亲从华南分局调到海南,任中共海南区党委副书记。父亲一头扎进海南的工作,一干就是16个年头。
那个年代生活异常艰苦,海南的建设,更因各项社会基础的落后而在万般艰难中起步,各种急需物质的匮乏,远远超出当代人的想象。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父亲与海南结缘,他把改变旧海南当作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考虑的是如何使海南步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心里始终装着250万海南百姓的冷暖。
60年过去了,父辈忘我奋斗的年代已经在时间中渐行渐远,现代商品社会的五光十色,多少冲淡了生活中曾经的酸甜苦辣。但是,即使岁月一层层叠加,穿过物质世界的表层,我们看到的是精神内核的坚实积淀——老一代人无比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那段不平凡岁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为此,我们弟兄4人的少年和青春记忆,也就在海南岛这个风情独特的地方一点一点地萌生,伸展,绽放。
在此,我们把记忆中的点滴记录下来,籍此表达对父亲人生中海南岁月的深深敬意。
1、吃瘟鸡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切都是供给制,大家都靠“票证”生活。我们家人口多,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父母两个人的工资要应付全家人的生活开支,再扣除我们兄弟几个的住校费用,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
母亲为改善生活,种了几垄菜,养了十几只鸡。有一年暑假期间,我们几兄弟都放假在家,那时海南闹鸡瘟(其实是现在的禽流感),家里死了一只母鸡。母亲发现后痛惜不已,一摸鸡还有体温,便舍不得扔,赶紧杀了把鸡内脏拿掉,然后红烧了。饭桌上,父亲吃得津津有味,我们弟兄几个当然也饱了一次口福,都吃得很开心。庆幸的是,这次“改善”伙食,没给家人身体造成什么不适。后来每每提及此事,大家在感慨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之余,仍对那次难得的美味念念不忘。
2、买椰子
1961年,父亲带机关工作人员下乡到文昌县。在县委食堂吃早餐,喝的是椰子奶稀饭,父亲说味道不错,县委书记郭春告诉父亲,此粥营养也很好。当时父亲的秘书就让司机老史买几个椰子,准备带回去照着县委食堂的样煮稀饭吃。
老史托县委办公室主任到县食品厂代买了8个椰子,每个两毛五,共花了两块钱。8个椰子,打算回去后给我们家4个,他们每家2个。在返回海口的路上,父亲发现乘坐的吉普车上有椰子,当时就发火了,把秘书批评了一路,强调“搞特殊化影响不好”,要求将椰子交给商业部门处理。
回到海口后,秘书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行政科黄添科长把椰子给退了。后来秘书提起这事,还连连说自己是好心办了坏事。经过这次的“退椰子事件”,秘书对父亲的原则性有了清楚的了解,后来此类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3、退东西
1962年春节前,一次父亲下乡回来,看见家里人在洗瓦缸。一问之下,得知行政科通知要分白糖。
白糖要用缸来装,那是要分多少白糖,怎么回事?父亲让秘书去了解情况,原来是海南汉区将部队生产的白糖送了5吨给区党委机关,行政科准备卖给每个常委50斤,部长30斤,科长15斤,一般人员10斤。
了解清楚情况后,父亲立即让行政科把白糖全部送给医院,供给病号。
一次,琼海县给区党委机关送来几头猪,行政科已杀好,准备卖给常委、部长、科长和机关干部,每人几斤。父亲知道后,叫行政科立即交商业部门处理。
另一次,海口海关收购了一些进口奶粉、饼干等,这在当时来说算是高级食品了。行署一位副主任决定将食品卖给常委、行署领导,每个人一份。父亲下乡回来,知道这件事,叫来郑希秘书长,说他本人意见是退还给商业部门处理,退不退各人自己定,结果大家都退了回去。
秘书林叔叔说,这些小事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却包含着父亲对海南百姓的深情,折射出他高贵的品格。由于父亲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当时机关作风特别好,没有公款吃喝和请客送礼的现象,在区党委机关几乎没发生过任何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党群干群关系非常好。
我们兄弟4人的青少年时代,在父亲忙于工作的日子中匆匆度过,也在那些艰辛窘迫的日子中细细熬过。为此,我们对父辈那代人的品格和作风记忆犹新,对患难与共的海南人民情同手足,对海南这片土地满怀深情。这里,不但承载着我们一家在共和国建设初期十几年的生活史,而且记载了父亲那代人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感情,这一切,都不知不觉地成为我们的生命本色,影响了我们此后的人生选择。正因如此,我们对海南一直怀着故乡般的情感——这里不仅是我们成长的原乡,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原乡。(撰文:杨永庆、杨永春、杨永海、杨永夏)
浏览:33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