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家乡时年仅l7岁,开始是在新加坡一个英国资本家的橡胶厂做工。因为他常打抱不平,结果被资本家当作异端分子开除出厂。不久又到荷兰人经营的“生什”轮船上当生火工。劳动很艰苦,往往每天一连干12个小时都没休息,但工资却十分微薄,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且稍有怠慢,还会遭到各种辱骂。于是,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变成了一场恶梦。同船老工人、海南同乡黄宜敦很关心的对父亲说:“老弟,在帝国主义统治的社会里,单是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是不能获得彻底解放的,只有整个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整个阶级解放了,个人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后来父亲才知道黄宜敦是共产党员,船上的党支部书记。从此他受到了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经过锻炼和地下党组织的考验,1926年春,父亲在新加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父亲干革命的劲头更足了。不久,党组织设法把他调到英国“和丰”轮船公司的另一条船上工作,担任船上的党支部书记。1929年初,党组织交给他一个光荣任务,要他在“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发动和领导英国“和丰”轮船公司的“丰平”、“丰庆”、“丰华”三艘船的工人举行罢工。经过几个月艰苦的组织工作,终于取得了罢工的胜利,迫使英国“和丰”轮船公司老板无条件接受轮船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
一、在红军学校当教官
罢工胜利后,在新加坡的党组织负责人通知父亲说:“庄同志,我们接到广东省委的指示,要你回国接受新的任务。”父亲匆匆忙忙收拾行李从新加坡回到了香港。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同志在见到父亲时对他说:“党中央为了迎接全国武装斗争高潮的到来,决定从产业工人中选拔一批经过斗争考验的同志,到莫斯科学习军事,为我党领导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培养骨干。省委认为你符合这个条件,决定派你去。
1929年,父亲奉命赴苏联莫斯科步兵学校学军事。一年后,他以学科全优的成绩提前毕业回国,受到当时在上海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接见并被安排到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当教官。先后任红军学校排长、连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至1933年离开红军学校。中央红军成立后,他被调到红军模范团当政委、在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任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后来跟随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结束后,他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大队大队长,后任抗大三分校任教育长。
二、周恩来要求背密码
1940年5月,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来电话,通知正在延安抗大三分校工作的父亲马上到他那里去一趟。凭着老经验,父亲预感受到自己将接受新任务。当他驱马赶到陈云同志的办公室时,陈云开门见山地说:“庄田同志,为了加强对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领导,中央决定派你到琼崖去。你是琼崖人,熟悉情况,中央认为派你去比较合适。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就谈吧。”到敌后去,这是父亲朝思暮想的事,但怎么没想到,这一次竟是回自己的故乡。他毫不犹豫地说:“坚决服从中央决定!” 就这样,父亲接受党中央派谴,回琼崖辅助冯白驹领导琼崖抗日战争的命令。
出发前,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和李富春等都找父亲谈话,给他下达指示,提要求。我们的母亲祝平回忆说,父亲为海南带回了好多件“宝”:两台宝贵的电台,当时最稀罕的几位能制造军械技术人才,和懂得正规的军事训练的军事干部。那时,琼崖抗日游击队只有一部手摇发报机。
周恩来要求父亲在出发前的七天内熟记同中央联系的电报密码及使用方法。“他是外行,死记硬背密码当然吃力,但他还是在三天内背熟并掌握了所有密码。”不久,他和电台台长、军械师等,随周恩来一起,分乘四辆大卡车,从延安直奔重庆。
途中,周恩来的机要科长告诉父亲:“周副主席要亲自检查你记忆密电码的情况,你要好好准备一下。”到重庆不久,周恩来让父亲到自己的住处,当场检查了父亲背诵联系密码的情况。周恩来见父亲对密码背诵很流利,非常高兴,并告诉他,中央已托廖承志在香港买了两部电台,预定在雷州交接。
1940年9月,庄田一行几经周折,秘密渡过琼州海峡抵达中共琼崖特委驻地美合根据地,与冯白驹等会面。庄田被任命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副纵队长。
三、自制武器弹药打鬼子
母亲向我们介绍说:“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开始只有300多人,武器装备很缺乏,枪支坏了也没人会修。”1940年,国民党军、日军合谋进攻琼崖纵队,飞机经常突袭轰炸,纵队总部被迫转入山中搭茅草房居住。吃住在困难,战士们都不怕,怕的是枪弹缺乏和对军械的一窍不通。大家万分焦急。
庄田带来的军械技术人员派上了大用场,很快就在根据地制造出各式武器弹药:手榴弹、地雷、子弹等。
我们的母亲祝平是1939年春参加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的,当时16岁,在随军服务团做过宣传员、下连队做过护士等。庄田到琼崖不久,参加琼崖抗日公学召开的纪念“九、一八”大会,他海南话掺杂普通话的有趣发音,给第一次见到他的祝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1年,祝平与庄田结婚。“他没把我留在身边,而是动员我下基层做群众工作。”祝平说,直到抗战胜利,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够一个月。
( 原题目:《长征路上的万宁人—庄田》 撰文:庄祝胜庄祝宁庄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