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刘力生和抗日救国大队队长柏喜宾等人在天福山、大水泊、高村一带活动,并在天福山、大水泊西南台一带和地下交通员刘锡荣开豆腐店作掩护。刘力生开的豆腐店也是理琪落脚开会的地方。刘力生的母亲后来曾讲:柏喜宾、王奇(理琪)、刘居川(潘复生)、林一山等人经常到汤泊阳村这个联络点来,刘力生和刘思公牢记理琪提出的“埋头苦干,隐蔽精干”的“两干”精神,为党和天福山起义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刘力生曾经被捕,卢沟桥事件后,经党组织营救和理琪等一起出狱。
天福山起义后,理琪、林一山、宋澄等同志率一部分人奔袭牟平,刘力生和潘复生去林村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两人介绍在林村任教的陈健伦入党,并成立了林村的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2月13日刘力生亲自接回在雷神庙战斗负伤的林一山、宋澄、胡秀山等在林村养伤。1939年7月后,胶东特委机关进驻林村;同年10月,刘力生任文登县委书记,在《文登党声》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为纯洁文登党组织而奋斗》的文章(原存天福山纪念馆,现或存烟台)。
1940年2月底,时任文登县委书记的刘力生在于洲(中共东海特委委员、民运部长)和滕景禄(牟平县委组织部长)的协助下,从刘思公联络站南的南沙河(即青龙河)取出8箱武器,这是文登县抗击日军扫荡最早的一次起枪。当年3月8日,在文登县李仙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即东海区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九军”,东海特委书记于克恭任司令员,队伍很快发展到1500多人(天福山起义时第三军仅有100多人),壮大了革命力量,和第三军一样,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力生为人低调,从来不讲自己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从很多的史志资料得知,天福山起义前,刘力生协助张修己做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天福山起义后,他又和潘复生到林村建立党组织(后东海特委进驻林村);二次武装起义时,他任文登县委书记,并提供了武器;1942年后,历任东海地委宣传部长、地委书记、文登专署专员,1953年调至上海。由此可以看出,刘力生在胶东革命进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自己从来不提,也不让别人多讲。
刘力生一生正直清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未以权谋私。他曾为给自己干过联络员、跑过交通的刘锡荣写了证明信,使他成为离休干部。但同样给他干联络员、交通员的哥哥,却没享受到这种“待遇”。他对刘思公说,“因为你是我的哥哥,我不给你、也不找人给你开证明信,你的生活由我负责。”随后,刘力生写了一个证明,把他在老家的一处房产赠给了刘思公,并多次给哥哥邮寄生活费。
刘力生在烟台的三个子女都在企业上班,当时烟台的领导很多是他的部下和战友。当许多人劝他给孩子好好安排安排时,他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做过纪检工作的,不能带这种头,不能开这个口。
1993年,刘力生在烟台干休所病逝。去世后,他把房子交给了干休所,把仅有的几千元存款分给了哥哥一半。
浏览:15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