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伤口感染严重,赵辉整整昏迷了7天,醒来后看到在身边护理他的妻子眼睛红红的,浑然忘却了自己伤痛,反而安慰妻子坚强点,“大嫂哭着告诉大哥,医生说他的腿部感染严重,需要截肢才可以保命。”赵辉听后坚决反对截肢,他跟医生说自己还年轻,还要为党工作,失聪已经使他工作起来比常人困难,腿是绝对不可以截掉的。
看到赵辉拒绝截肢,医院的院长一方面密切关注着他的病情,一方面为他物色医术高明的大夫。不过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医院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大批优秀的医务人员都去了朝鲜战场,院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医治赵辉这样的病人有困难。为了医治好赵辉的腿,院长把赵辉的情况专门向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安排了一名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知名专家,在上海给赵辉主刀手术取出了弹片,保住了他的腿。不过,从那以后,他腿瘸了,行动一直不便。
父子重聚,相互勉励
在与父亲和大哥的交流中,赵丽得知自从父亲当兵走后,就基本上失去了跟家里的联系,“父亲是在大哥给赵司令当通信员后,去司令部汇报工作才见到大哥的。知道家里的情况后,对于妻子的去世父亲很伤心,也很愧疚。对于儿子赵辉,父亲更是感到未尽到父亲的责任。当时父亲强忍悲痛嘱咐儿子好好干,做一个勇敢的革命军人。”不过那次父子俩相聚的时间很短暂,形势不容他们叙家常,短暂的相聚后,他们就奔赴各自的战场。
赵丽告诉记者,济南解放前夕,父亲在首长的安排下成立了新的家庭,他的妻子便是赵丽的母亲,“济南解放后,大哥在温州多方打听父亲的消息,由于当时调动频繁,国内形势不稳定,所以一直无法联系。直到1952年,由于父亲在肃反运动中成绩突出,人民日报上全版登载了他的事迹,大哥才从报纸上了解到了父亲的消息。他激动地拿着报纸到济南找到了父亲。”也就是这次相聚,赵丽的母亲第一次见到了被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赵辉。从小饱经风霜的赵辉,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短暂的相聚过后赵辉告别父母,回到温州工作。日子相对平稳地度过10多年,赵辉跟妻子先后生育了3个女儿1个儿子。
转眼到了文革时期,温州武斗闹得厉害,身体有残疾的赵辉也没有躲过这场灾难。在干校劳动一段时间后,那些革委会的“勇士”们看到这个又聋又瘸的老军人,找不到什么可以再让他们批着有兴趣的事情了,就把他下放回老家了。就这样,因祸得福的赵辉和父母在一起度过了两年幸福的生活。苦尽甘来,报效祖国
赵丽依然记得,突然有一天父亲开会回来,脸上表情严峻,目光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嘴里不停说着“难以置信,难以置信”。说起往事,赵丽露出了笑容,“不一会大哥满面春风地从屋里出来,一把把我抱起来,然后告诉我要给我买好吃的好好庆祝一下。”赵丽开始明白,大哥赵辉要走了,以后也许很难有时间和心情给她讲往事了。
没多久,赵辉又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那时候我还很小,不太懂职务这些事情,现在大哥聋了,很难跟他交流,因此对于他在温州的一切,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吧。”面对记者的探询,赵丽有些无奈,“大哥在温州战斗、工作和生活了50多年,早已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他热爱那片留下他奋斗足迹的土地,我们尊重他的选择,因为他戎马一生,现在跟儿女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王继洋
浏览:5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