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除害第一条”
解放初期,剿匪反霸,是永安人民的迫切要求。 郭克勇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民除害第一条”。我是1951年4月分配到永安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那时,剿匪反霸斗争已近尾声了,全县剩下王仁峰一股土匪在永安与大田交界处进行破坏活动。当时,永安地委正在召开党代会,郭克勇在会上发言说,做一个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除害,我代表县委向党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这股土匪。党代会一结束,郭克勇召集县委与部队同志连夜研究歼灭王仁峰计划。第二天就带着我们出发了。当时,县委副书记王鹤亭坐镇青水,郭克勇日夜穿梭在这一带,白天向群众了解匪情,晚上与部队一起出动剿匪。苦战几个月,击毙了王仁峰,消灭了这股土匪。青水、槐南、建设一带群众杀鸡宰猪欢庆剿匪胜利,郭克勇回到县委痛痛快快洗了一个澡,叫我同去看了一场京剧《武松打虎》。
“领导农民走大道”
永安在剿匪反霸的基础上,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当时,郭克勇下农村调查回来对县委同志说:土改后,我们要看到群众两个积极性: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1951年,永安县就出现了林罗志、陈栳等几个有名的互助组。1951年,全县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已有8869个农户,占总农户计 42.2 %。郭书记手捧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对大家说:“县委同志都要下去办组办社,领导农民走大道,实现共同富裕。”1954年,郭克勇带领我们深入基层,吃住都在贫农范梅老家里,挨家挨户地进行调查询问,一片田一片地察看土地好坏,分布远近,与群众一起搞土地评产、分等、入社和分配、生产投资等各项具体规定。1954年,郭克勇把区委书记集中到县委,整整开了半个月会议,一是学习中央文件;二是介绍办社经验;三是交代办社政策。最后一天 ,郭克勇叫区委书记作出保证:“只许办好,不准办坏”。当时,地、县、区三级党委亲自带领得力干部下去,直接掌握试办工作。这一年,永安试办12个社,连同原来的4个社共计16个社,入社农户198户,经营耕地2154亩,这16个社的试办工作是成功的。据我回忆,农业生产合作社耕地面积一般都比建社前扩大50%左右,粮食每年平均增长二成、三成、四成,经济作物和 畜牧业甚至成倍地增长,农村副业生产日益兴旺起来。地委、省委批转了郭克勇写的永安县试办合作社工作总结,号召各地学习永安办社经验。
“不要有愧于老百姓”
1954年底,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永安县开始进行由初级社转入高级社的工作了。当时,我们布置会场,郭克勇拟了一幅对联:虚心检查过去工作,认真部署今后任务。县委秘书迟维泅把这十六个字写得工工整整地贴在会场两边。那时,会场没有讲台,只有一张桌子,我们买了一条床单铺在上面。郭克勇一看就生气地说:“我们不能搞铺张,讲排场,做那些有愧老百姓的事,真正体面是革命,我国人民一向敬重淡泊朴素,只有那些腐败分子,才专门搞奢靡浮华,把排场当作体面事。”我们挨批后,立即把床单撤掉了。
解放初,县委住在旧的木板房子里,县委机关从书记到一般工作人员,只有二十来人。郭克勇原是县委第一书记;后来,永安地委为了加强县委工作,又派邓超来担任县委第一书记,郭克勇变成了第二书记,可他并未计较自己的名誉 地位,主动配合邓超主持工作。郭克勇说,当什么官,都是党组织分配的一种职务,不管第一、第二,都要为老百姓办事。在粮食统购统销的紧张日子里,郭在安砂,邓在西洋。我在他们之间来回跑,今天把邓的意见传给郭,明天又把郭的意见传给邓。他们互相尊重,齐心合力搞好工作。当时,永安县各项工作开展比较顺利,这与邓郭的合作,县委的团结是分不开的。
县委一班人,不仅在工作上合作得很好,而且在生活上也克勤克俭。按照当时的规定,县委可以办中灶。可是郭克勇说,你们去看看老百姓吃什么,我们吃的比老百姓好多了。他一直坚持不办中灶,一日三餐都与我们一起在机关食堂吃饭。后来邓超来了,我们又提出办中灶。邓超对我们说,还是尊重老郭意见吧,中灶不办为好。邓超经常教育我们学习郭克勇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作风。据我所知,郭克勇没有一件好衣服,多年穿着老布袜,解放鞋,戴着一顶褪色的帽子。郭克勇下农村不骑马、不坐车,经常只带一个干事,一个警卫员,爬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来去不接不送。他对我们说,一个有见识的人,是不会在衣服鞋帽、起居用具上与别人进行比赛的。在这种东西上一比赛,就会脱离老百姓,就会比褪自己的本色。40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本色丝毫未褪。
“时刻不忘党的事业”
1956年,我们先后调离永安。郭克勇在晋江地委任地委常委、地区检察长;我在龙岩地委办公室工作,从1958年春天开始,因为人人皆知的原因,我们都碰到了一些不幸的 遭遇,直到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整整在农村长住20多年。1961年初,郭克勇下放诏安县建设农场任党委书记,那时我也下放在漳平县农村锻炼。1962年8月的一天,漳平县委正副书记田若和郭芳芝找我说,郭克勇现在建设农场,他要你去一趟,有话对你说。隔了几天,我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到建设农场。 郭克勇见我精神不振的样子,开口就说:“挫折,每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总会遇到的。弱者在它面前叹息、发抖、绝望、停滞不前;强者在它面前挺胸、斗争、崛起、继续前进。”坐下之后,他用自己经历教育我说:“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逆境中更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忘记党的事业。”晚上,我们长谈至深夜,他叫我到农场来,跟他一起发展橡胶生产。当时我说,我们 都在“审查”,这样不好吧!他立即站起来说:“不怕,我们光明磊落,为了党的事业,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干。”于是,我在当年10月调到建设农场,又看到郭克勇用勤奋的汗水换来发展橡胶事业的新成就。
建设农场是1958年办起来的。当时,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橡胶日益增长的需要,郭克勇来到农场,团结技术人员,依靠工人力量,打破“北纬 22 度是植胶北界”的禁区,建设万亩胶园。冬天,他带领干部、工人在胶园进行防寒;春天,他挑着粪筐到处拾牛粪,带动全场干部、工人开展群众性的积肥活动,有力地支援了橡胶生产。直到现在,建设农场干部、工人还在传扬着郭克勇“挑筐拾牛粪”的艰苦创业精神。
1965年,郭克勇调到浦城县仙阳农场任书记,他又带领全场干部、工人建设大面积茶园……1966年以后的动乱期间,我在闽南受批,他在闽北挨斗,我们吃尽了苦头。粉碎“四人帮”之后,他解放了,我也平反了,并调到省农业厅工作。
我去浦城看他,他因揭批“四人帮”过份激动,引起脑血栓,半身偏瘫,但他并没有向病痛屈服。每次我去看他,总见他的爱人张洁同志扶着他在屋子里艰难地练步。 他对我说:“我们没有毁灭自己来结束痛苦,而是在挣扎中又获得新生。我们要跟着党走,跟着党干,建设社会主义大业”,可惜,改革开放以来,他始终无法站起来工作。
1990年1月,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着那么曲折和光荣经历的老书记安然离去了。当时,我因车祸骨折,无法前往浦城参加他老人家的追悼会,躺在病床上写了“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八个字,电告浦城,代置挽联,以寄哀思。永安有许多同志含泪前往浦城参加了郭克勇的追悼会。他的一位老部下对着郭克勇的遗像说:“我们记住你的话,好好为老百姓办事。”
郭克勇的一生可以说都与老百姓结下了生死之交。他在病重的晚年,还把最小的女儿嫁给了永安人。陈木老与我交谈时深有感慨地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当官是人生奋斗的一个结果,对人也是一个考验。当官得人心 ,老百姓爱戴他,拥护他;失人心,老百姓就会离开他,抛弃他。(作者:沈 亚 军)
浏览:19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