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汉出身于汉川县庙头村(庙头村的刘姓与刘家湾的刘姓是同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八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刘家湾金獒家做干儿子。当时由于金獒没有儿子,便把刘国汉当亲儿子看,刘国汉也把金獒当亲父亲看,“父子俩”关系融洽,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金獒家也不宽裕,未能把刘国汉送到学堂念书,却把他送到本湾一地主家放牛。刘国汉在地主家放牛时,很能吃苦,每天天不亮,就把牛牵到距湾子不到半里远的襄河堤坝上去放牧,到吃早饭时,把牛牵回来交给长工使用,这时再去坑塘边、荒坡上寻牛草,直到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才回来,再把牛牵到襄河堤坝上去放牧一会,一直到天黑才回家。
刘国汉在地主家放牛的日子里,和长工们一起在地主家里吃住。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听长工们讲湾子里的事情,讲周围村子里发生的事情;早晚放牛的时候,骑在牛背上听一块儿放牛的老年人讲《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聊斋》里的故事;刘国汉对听故事十分感兴趣,每当别人讲故事的时候,他总是竖着耳朵认真地听,不懂的地方他还喜欢问,非把故事内容弄清楚不可。有时还把湾子里的小孩子带去一起玩耍。
有一次晚上,他听了长工讲的故事后,突然问:“他们(指地主家)为什么不劳动,还吃的好,穿的好,我们成天劳动,还吃不饱,穿不暖?”长工叹了一口气,说:“哎!何许是我们的命运不好吧?何许是……你现在还小,将来你长大了就会懂得的。”
“您现在就讲给我听听吧!我会懂的。”刘国汉连忙说。
“是因为我们劳动的果实被他们剥夺去了。”长工说。
“那我们能不能不把我们的劳动果实给他们呢?”
“那当然可以,但必须与他们作斗争。”
“斗争?怎么斗争呀?”刘国汉有些不懂地问。
“就是从他们手中把我们的劳动果实夺回来呀。”
“啊!明天我就去把他家里的粮食给弄回去。”
“那不行,你一个人去夺,他们会阻拦的。”
“那究竟去夺呀?”
“穷人们必须团结起来,有组织的同他们进行斗争,才行。”
刘国汉是乎听懂了一些道理,他想,明天我就去把湾子里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和他们进行斗争。
助人为乐
刘国汉是一个热心人,很愿意帮助人。不管哪个人有困难,他总是热心到去帮助。在路上遇上老人挑的担子很吃力,他看见了就主动上去帮助挑一段路;谁家的小孩走路不小心摔了跤,他马上将小孩扶起来;湾子里有个孤寡老人,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吃水有困难,刘国汉知道这个情况后,每天跑去帮助老人挑水。
一天,一艘载有柴草的外地船只在金驾河行驶时,船主不慎将船撑到了拐湾处的岸边,船翻了,顿时船上的柴草全部落在了河里。刘国汉看见了这个情况,二话没说,连衣服也来不及脱掉,奋不顾身地跳下河里,帮助船主把柴草捞上河岸。这时正是深秋,天气已经转凉,刚下水时,浑身直打哆嗦,又因为柴草十分松软,一掉进水里后,重量增加了好几倍,一般人是难以搬得起的,刘国汉虽然年幼,力气不大,但他不顾这些,他将柴草顺着水拉到岸边,再在岸边将柴草慢慢地托起,让水从柴草里流出,这时的柴草就轻多了,然后再把它顶上岸。刘国汉一直帮助船主把柴草全部拉上了岸才走。上岸后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回家后就发高烧,睡了两天才好。
组织儿童团
刘国汉从小就是一个孩子王,在孩子中间有很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一群孩子总是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跑,跟着刘国汉一起玩耍,听刘国汉讲故事。他要那些孩子们干什么,孩子们就去干什么。后来刘国汉听说附近一些村庄成立了游击队和儿童团,于是他也把村子里的十来个孩子组织起来,组成儿童团。他时常把这些孩子带到他的住处,要长工们给他们讲革命故事,讲革命道理。组织孩子们一起玩耍和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1930年4月,这时正是农村里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农民家里接不开锅盖,刘国汉为了让湾子里穷人有口饭吃,一天夜晚,他约了一个要好的孩子,把地主家里的粮食偷偷搬了一袋出来,分给了穷人。还有一回,他组织了六七个孩子把地主田里没有成熟的豌豆割了一块,让孩子们一人抱一抱回家。第二天,此事被地主家发现了,经过了解,怀疑是刘国汉等一群孩子干的。地主家就把刘国汉拉去审问,刘国汉死活也不承认,背了地主家的一顿死打。从此刘国汉对地主家更加仇恨,刘国汉也成了地主家的眼中钉。
初遇游击队
一日,地主的老婆生了病,叫刘国汉到脉旺去抓药。刘国汉吃过早饭,直往脉旺而去。在路上他听到行人在议论着游击队的事,他突发想起了要了解一下游击队的事情,就上前去问:“哪里有游击队呀?”
“听说襄河南岸陡埠口那里有,具体哪里有我们也不清楚。”行人迟疑了一下说,“小孩子家问这个干什么?”
刘国汉知道这是不能随便问的事情,连忙说:“我是随便问问。”说着继续向脉旺走去。刘国汉通过行人了解到了游击队的大致地方,他到药铺抓了药后,就过河问了去陡埠口的路。
刘国汉走了好一会,才找到陡埠口。刚近村子,他迎面走来一个比自己稍大些的孩子,就上前问道:“听说这里有游击队,他们住在哪里?”
“你是哪里人,打听这个干什么?”稍大些的孩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刘国汉,反问道。
“我是沔北刘家湾人,我想参加游击队。”刘国汉直截了当地说。
“你想参加游击队,你今年多大了?小孩是不能参加游击队的?”稍大些的孩子说,“我就是游击队的,我们住在前面那片荒野的芦苇里,我是来打听村子里的情况的。你要是真想参加游击队过几年再来吧!”稍大些的孩子说完后走了。
刘国汉本想去游击队里看一看,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看一看他们的风采。但这时太阳已经偏西,外出久了恐怕地主有意见。于是带着遗憾返回了刘家湾。一进门,地主就问:“抓一点药,怎么搞到现在才回来?”
“我,我”刘国汉一时塞住了机,不知怎么说,但他突然反映过来,说,“我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腿子疼了好一会儿,我在路边坐了好一会儿,所以回来迟了。”
地主再没有说什么了。
到游击队去
1930年6月的一天,刘国汉组织儿童团悄悄地把地主家刚收获的麦子垛给放火烧了。地主家首先怀疑地是刘国汉,又把刘国汉拉去毒打审问,但因没有什么证据,只好把刘国汉放了。这时的刘国汉已经知道,地主家是不会放过他的,会时时钉住他的。晚上,他回到家里,对父亲(指金獒)说,我要去参加游击队。父亲说,你年纪还小,不能去。可刘国汉死活不同意,执意要去。没有办法,刘国汉的父亲只好同意了。刘国汉的父亲为刘国汉清了几件好点的换洗衣服,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塞给了刘国汉,含着眼泪把刘国汉送出了村头。刘国汉连夜投奔到汉川县陡阜口,参加了天汉沔游击队。
刘国汉到天汉沔游击队后,开始安排在十大队站岗放哨,刘国汉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热爱,十分负责,处处走在别人的前面,受到游击队领导和战士们的好评。1931年在天汉沔独立团手枪队任班长。1932年任手枪队队长。
跟随贺龙长征
后来刘国汉转到洪湖游击队,参加过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1934年任红军独立四团侦察连连长。
1935年11月刘国汉跟随贺龙率队长征,从湖南的桑植出发,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经过湖南、贵州、云南。于1936年7月达到西康甘孜与第四方面军会合,后又继续北上,10月第二、四方面军达到甘肃会宁,与第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937年任红二兵团六团二营营长。1938年在红二方面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六团任副团长。1940年在华北参加彭德怀副司令指挥的百团大战。1941年任三五八旅六团团长。1943年调大青山骑兵团任团长。1944年在热河省热辽军区八团任团长,曾参加反蚕食战役。1946年在第四野战军警卫团任团长,1948年任延晋处处长。
解放后,刘国汉曾任云贵边防司令员和新港海防司令员兼盐务署长、驻苏联大使馆武官、中印反击战高级指挥官。1951年任平原省(1949年就原冀鲁豫解放区为基础设置,包括鲁西南、豫北、冀南比邻地区。1952年撤消,分别划归山东、河南两省)公安大队队长,同年由中共中央任命为视察员,视察过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紧接着又参加解放海南岛战斗,后又驻云贵边境,统帅18个团,随后还调任新港港口海防兼盐务署长驻青岛。
公元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腊月二十九)刘国汉与世长辞,享年86岁。(原载2011年11月25日《仙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