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5日,日军占领了牟平城。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抗日斗志,2月12日黄昏,理琪、林一山和宋澄等“三军”领导人率一大队和特务连从昆脊山东麓崔家口出发,冒着刺骨的寒风,乘着昏暗的夜色,长途奔袭牟平城,象一把利剑直插伪政府心脏,没费一枪一弹,攻克了这座号称“铁宁海”的县城,擒获伪县长宋健吾和伪公安局长王紫岩,俘敌百余名,缴枪百余支,把日寇刚扶植起来的汉奸政权彻底摧垮了。群众扬眉吐气,庆贺胜利。
2月13日上午10时许,部队拉到城南3里的雷神庙休息。不久,主力部队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开往特委驻地崔家口。理琪、林一山、宋澄和机关工作人员20余人留在这里,领导干部在南倒厅开会,研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大约12点左右,一群鬼子兵包围了雷神庙。原来,在一大队攻打牟平城时,驻烟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300余人闻讯赶来增援。他们在飞机的侦察下,很快就跟踪到这里。
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理琪沉着冷静,当即指挥干部战士迅速占领正殿、东西厢房和南倒厅。大家同仇敌忾,相互协作,据险固守,从门窗向外射击,形成密集的火力交叉网,坚守着整个庙院。
理琪在庙院大厅前指挥战斗时,不幸被西便门的日军打了一枪,弹中小腹,扑倒在地。这时,正在西南角院墙观察敌情的宋澄见此情景,便同张玉华迅即冒着弹雨冲到院中,将理琪架进北大殿北面的“后花园”中一丛高粱秸里。
后花园北边和东边是一堵高大的砖石花墙,东北角有一个猪圈和一个不大的菜容子。他们跑进“后花园”后,花墙上爬上了敌人,有的站在墙顶准备下来,有的刚露出半截身子。宋澄和张玉华经过一阵猛烈射击,把10几个敌人全部打了下去。
这时,宋澄的右臂负了伤,他强忍伤痛,率张玉华跳上猪圈墙向外观察,刚一探头,即遭到敌人一阵扫射。张玉华手部负伤。宋澄忙伏下身子,从身上撕下一块布条匆匆为他包扎。此时,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老战士李启明见状疾速赶到后花园,协同作战。他们3人作了分工,宋澄看守东墙,张玉华看守北墙,李启明伏卧于正厅东头拐角处注视着西便门。他们随时射击妄图闯进庙院的敌人。东墙一个敌人脑袋刚露出墙头,宋澄眼疾手快,抬手一枪,这个敌兵应声掉落墙外。西便门口又有四、五个鬼子要冲进来,李启明这位神枪手不慌不忙连发数枪,全部结束了他们的性命。战斗打得相当激烈。
当敌人发起第4次进攻时,林一山也负了重伤,整个指挥任务全部落在宋澄一人肩上。在这关键时刻,宋澄高喊到“同志们!瞄准了打!要节省子弹!坚持到天黑就是胜利!”他带领张玉华、李启明将理琪抬到菜容里隐蔽起来。随后,他又和张玉华把后花园墙松动的石头抽出几块,稍加整理成了枪眼,准确地打击庙外的敌人,多次迫使敌人溃退下去。
敌人因进攻连遭失败,便恼羞成怒,狗急跳墙,纵火烧庙房,发起第5次进攻。顿时南倒厅燃起大火,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宛如一道火墙。紧接着,后花园的两丛高粱秸也火光冲夭。这时,宋澄急忙指挥南倒厅的战士转移到东、西两厢,配合那里的同志射击对面屋脊上露头的日军。自己再次跑回后花园,与张、李二人继续利用花墙垛孔和墙半腰掏的“枪眼”,瞄准敌人射击,他们一连毙敌10余名,封住了北院墙和西便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第5次进攻,整个庙院依然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中。
黄昏时分,阴霾的天空飘落着细碎的雪花。枪声逐渐的稀了。大约9 点钟,听到东北方向传来了枪声。这枪声来自一支地方武装。敌人不敢恋战,开始撤离了。此刻,宋澄站在庙院当中,高呼:“同志们,援军来了,冲啊!”随后转身安排张玉华等人背着理琪,扶着林一山,抬着牺牲了的特务队长杜梓林。全体指战员急忙收拾起打坏了的枪支后,跟随宋澄急速从西便门和西墙,胜利地冲出了庙院。
战后,中共胶东特委用油印件通令嘉奖了宋澄等3人,并决定发给他们每人一枚奖章。
(作者董攀山。收入本书时,参照刘玉华的回忆文章,重写了第四则故事一编者)
浏览:14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