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眼里的县长原鲁山

古莱遗风 发表于2014-12-28 13:29:45
  “作为原鲁山的儿子,参加缅怀原鲁山专题《新闻沙龙》,我感到非常高兴。”原承国,原鲁山最小的儿子,一位个头高大、言语质朴的普通人。
  他说,父亲虽然离世17年了,但自己总感觉父亲还活着。父亲的音容笑貌,和父亲在一起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在沙龙上,原承国真情回忆原鲁山言传身教影响他们六兄妹的往事。

       原鲁山小儿子 原承国.jpg

教诲: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
  原承国的大哥原承志,1954年从老家山东来到莆田,安排在县委当通信员。1958年,原鲁山动员大儿子到三明去支援工业建设,原承志听从了父亲的话。
  “临行前,父亲交代大哥一要好好工作,二要努力学习,三不要犯错误。”原承国说,当时大哥如果留在莆田工作是可以马上转成干部的,但是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执意把他送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几年后,工程下马,按照当时人员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的原则,大哥回到莆田。可是父亲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大哥到县委机关工作,把他留在身边,而是让他去当时各项条件都较为艰苦的东圳水电站工作。大哥在东圳水电站一干就是20多年。
表率:县长儿女带头当工人做农活
  原承国的二哥原承彬从小生活在山东老家,至今还在山东老家务农。
  “那时农村条件很艰苦,二哥也想来莆田工作,但是父亲没答应,而是让他在家里照顾奶奶和母亲。”原承国说,父亲还劝二哥,在农村当农民很好,照样能够为国家出力作贡献。其实按当时的政策,二哥不仅可以把户口迁到莆田,而且还可以在莆田安排工作,可是父亲却没有这样做。如今,时隔多年,二哥对父亲的做法也已经理解。
  原鲁山还有两个女儿,但这两个女儿不仅没有享受到县长父亲的关照,就连正常就业也历尽坎坷。说起已去世的大姐原承芬,原承国格外伤痛。他说,1954年大姐来莆读书,高中毕业后,县教育局计划安排到教师进修学校当职员,但被父亲驳回,结果在家待业两年后,才安排到莆田四中图书馆当临时工。
  “我二姐原承敏初中毕业后回山东老家务农,上世纪70年代初,随母亲到莆田。那时我母亲一直生病,二姐照顾她直到去世。此后二姐没有工作在家待业,父亲也没有为她谋工作。”原承国说。
  1974年底,莆田县成立公交公司,原承敏前去应聘,当上了一名机修临时工。同年,原鲁山的一位同事生病,为了同事解决后顾之忧,他就把同事的女儿安排到当时很热门的银行去工作。“我二姐委屈地埋怨,你都帮别人孩子找好单位,而我却只能当一名机修工。父亲听后说,当机修工有啥不好,学点修理技术,以后可以支援农业机械化建设。”在原承国的印象中,父亲原鲁山就是这样,不让子女沾自己一点光。
  原承国和三哥原承祖是双胞胎兄弟,1976年他们俩高中毕业。按当时政策可以留在城里,不用去上山下乡。“当时,有几个单位的负责人跟我父亲说,可去供电局当工人,但是父亲没有这样做,还是动员我俩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要听毛主席的话,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至今,父亲的教诲还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后来,原承国下乡在笏石公社五四知青场,三哥插队在渠桥公社新度大队。兄弟俩在农村整整生活劳动了4年多。1980年,他们参加莆田县知青招工考试,都考上了。之后,原承国被安排到南昌铁路局永安工程段做了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而原承祖也到原莆田地区公路局养路段做了一名养路工人。
  “孪生兄弟一人修公路、一人修铁路”,成了机关很多老同事说起原鲁山后代的话题。
身教:从不用手中权力谋私利
  “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待人要诚恳热情,不要显示出自己是干部后代的优越感,要夹着尾巴做人。”回忆往事,原承国觉得,做原鲁山的儿女实在不容易。虽然父亲是一县之长,但他从没有运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为儿女的前途着想。因此他们六兄妹都是工人出身,没有一人与官或干部沾上边,但是他们都很自豪,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父亲说过职业无贵贱,只要你安职乐业,无私奉献,就是职务较低,德誉照常美好。品格有高低,倘若他贪赃枉法,假公济私,即使地位再高,声名同样丑脏”。
  原承国说,他们学会了在逆境中成长,自强自立,不犯错误,勤勤恳恳工作。这是父亲留给他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一生受用不尽,如今这种家风还在他家族中传承着。
  应邀出席沙龙的原鲁山孙子原黎辉现场听了老干部们讲述的一个个原鲁山故事后说:“爷爷已经去世17年了,感谢大家对爷爷的追念。作为原鲁山的后代,我们一定努力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无愧于原家前辈的声誉。”
  今年49岁的原黎辉是原鲁山长子原承志的第三子。在他年少记忆里,爷爷永远是忙碌的。

       原鲁山孙子 原黎辉.jpg

从未给过压岁钱的爷爷
  原黎辉说, 1973年,在山东老家的奶奶得了重病,前来莆田治疗。那年大年初一,父母带着他们三兄弟从东圳水电站来城关给爷爷奶奶拜年。那一次是原黎辉和二哥第一次见奶奶,兄弟三人在路上猜想,今年肯定会收到爷爷奶奶的压岁钱。那天,奶奶乐呵呵地给他们每人一元钱压岁,这可是他们收到的最大一笔压岁钱。可是直到下午他们离开,都未见到忙碌的爷爷。这一年年底,奶奶病故了,那是奶奶给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压岁钱。在原黎辉的记忆中,爷爷从没给过他们压岁钱。
整天忙下乡上工地的爷爷
  “我与爷爷见面的机会很少,父亲常对我说,爷爷整天都在忙工作,忙下乡,忙着上工地,因此不能回家。”原黎辉说,爷爷曾经说过,莆田县是农业大县,人多地少收入低。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首位,然而要保障粮食生产,首先必须解决南北洋水利灌溉问题,所以他任县长13年间,基本上泡在建水库、修水利的工地上,抄衣卷裤和民工一起干苦力,日夜担忧粮食产量问题,想方设法让群众能吃饱。爷爷教育他们,干部家属不能占特权、讲享受!
两个煎包就一顿饭的爷爷
  原黎辉说,在记忆中,爷爷一直是简朴的,对生活没有特别的追求。爷爷1982年恢复工作后,未安排宿舍前,暂时住在招待所,因嫌到招待所食堂吃饭贵,经常使唤他们到观桥影剧院对面的饮服公司饭店,买两个煎包吃下了事。要知道,爷爷个头高大,两个煎包孩子都吃不饱,但爷爷什么也没有多说。
  原黎辉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巿委号召学习原鲁山精神、弘扬闽中游击队的“红旗不倒”精神、建设东圳水库的团结协作精神。作为原鲁山的后代,他深感欣慰又倍受鼓舞。他立志继承爷爷优良传统,勤劳俭朴,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浏览:448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白山黑水
    白山黑水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